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直接侵害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掌握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对预防和查办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成 《政法学刊》2014,(1):81-88
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情况日趋严重,打击与防范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已迫在眉睫。要准确打击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首先应当在法律层面上准确界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主体范围及其职务活动范围。在准确界定法律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下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状况的实证研究,发掘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内在规律与特点,以此进一步分析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侦查对策,以形成打击和防范此类犯罪的高压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杨奕萍  刘钰 《法制与社会》2014,(10):216-21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推进,征地拆迁领域的职务犯罪也日渐突出、犯罪频发,不少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巨大,成为当前一个时期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此种现象,通过对征地拆迁领域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分析研究,提出通过专人预防、技术预防、制度预防等途径预防征地拆迁领域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窝案、串案频发,不仅侵害了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的利益,还影响到了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高发暴露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在管理及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拟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犯罪所暴露出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预防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永昌 《法制与社会》2013,(31):218-219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重预防和打击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应加强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村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以达到预防和打击该类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四中全会把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者和直接领导者,但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直接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着力打击和预防涉农职务犯罪,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廉洁的政务环境。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形成是社会系统非良性运行的结果。当前农村处于特殊转型时期,村民集体效能低下、社会控制弱化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产生的不良客观环境,而要预防和减少犯罪,需要改善和加强社会和国家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现象突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借机侵吞、占有、挪用公共财产,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上访、越级访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却明显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村干部占多数,贪污受贿案件多,窝案、串案多,涉案金额虽不大,但社会危害性大.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主观上对预防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重视不够,客观上预防犯罪的相关制度过于粗疏,因此,应从推进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入手,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预防惩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和谐新农村构建进程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呈现一些新特征,其症结主要在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权力观、组织建设松散、财务管理欠规范以及监督制约不力。应当对他们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机制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11.
岳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4,(32):260-261
当前我国农村干部贪污贿赂的职务犯罪现象突出,无论是案件数量,还是涉案金额都在不断增大,新农村建设遭遇绊脚石。查办贪污贿赂职务犯罪,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贪污贿赂犯罪,净化社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侵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了"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城镇化建设。本文就兰州市某县近五年来查办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的情况为例,总结了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初步探讨了涉农资金管理的机制构建,以期完善涉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在遏制和预防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检察建议在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有效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尤其预防农村职务犯罪方面收到了一定实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猛发展,基层干部素质不均衡,侵害农民利益的涉农职务犯罪不断发生,直接影响到基层政权健康与稳定。检察建议能起到从源头起到遏制职务犯罪,服务并巩固基层政权的职能作用,更好保护农村基层干部,为经济建设养就更多的优良人才。也就是说,检察建议成为了维护农村稳定、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经济违法犯罪情况日显突出,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减少职务犯罪,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明了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余思洋 《法制与社会》2011,(20):141-142
村一级在党和国家的组织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村官——这些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虽不是吃"皇粮"的政府官员,却要做一些政府官员所从事的工作。他们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加之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村官掌握的资金名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腐败案件也随之逐年上升。"村官"职务犯罪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当地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有效遏制和预防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近十年笔者所在检察院反贪局查办的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案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其犯罪特点,揭示其犯罪原因,思考源头治理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国涛 《法制与社会》2010,(35):294-294
农村基层干部物欲型职务犯罪案件,是指农村基层干部在强烈物质欲望驱使下,为谋取金钱、贵重物品等财物利益而所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恶化了干群关系,加剧了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农村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为打击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通过了对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主体身份的认定问题进一步做了规定,为检察机关查处此类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解释》的颁布并未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相反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和立法解释的不明晰,使得检察机关在查处此类案件时常常陷入司法适用的困境。对此,本文结合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贪污贿赂、侵占挪用犯罪的法律适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等"三资"管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农村基层组织民主管理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集体资金使用不规范、集体资产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失严重、村务公开不到位等,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法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规定引起司法适用上的种种疑难。刑法第93条所称"从事公务"的涵义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而进行的公共事务,它具有法律授权性和公共管理性的特征。农村基层组织因具有上述两个特征应有别于一般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社团组织,刑法应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纳入国家工作人员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