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甘肃人民出版社联合在京举行《虞愚文集》出版座谈会。汝信、汤一介、欧阳中石等哲学、逻辑、佛学、文学、书法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虞愚先生生前友好约百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者深情迫思虞教授的风骨和文采,高度评价他在因明学、佛学、诗学和书法等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虞愚先生(1909—1989)原名德元,字竹园,号北山,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佛学家、因明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生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院务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藏传因明代表藏族逻辑文化,是藏传佛教的"逻辑学",在我国少数民族的逻辑文化中独树一帜。藏传因明中有一种主要论辩方式——应成论式。应成论式在藏传因明辩经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藏传佛教区别于其他佛教流派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藏族逻辑文化的特质,因而需要珍惜、保护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李枫 《前沿》2012,(5):196-197
陶渊明的思想是陶学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学术界出现了所谓主儒家说、主道家说、主玄家说、主老子说、主庄子说、主儒释道合一说的分歧与考辨,其中以陶渊明与佛教的关系最为扑朔迷离。对其是否受佛学影响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陶渊明受佛学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仅以《五柳先生传》为主要考证,从佛家无我观出发,分析佛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湖州道场山万寿禅寺藏有清乾隆版《大藏经》,虽不完整,但数量巨大,有五六千卷之多,存放在该寺藏经阁,为镇寺之宝。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发现之一。《大藏经》是佛教及其相关文化的一部大丛书,实际上就是佛教的"百科全书"。汉文《大藏经》包罗宏富,它不仅是佛教信徒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同时也是一般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资料。乾隆版《大藏经》又名《清藏》,因其每函首册刻有雕龙牌记,故亦称《龙藏》,清弘昼、释超盛等编。清雍正十一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对佛学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曾对佛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它借助自己深厚的学术背景,以一个中国学者的眼光对佛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认为佛学具有无神论的特点,提出用佛教来鼓舞民众,进行革命的观点;他对佛教各派进行评判,提出了进行佛教改革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肇论》的“空观”构建系统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僧肇的《不真空论》是把印度佛学的般若空观与中国文化成功结合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僧肇在大乘佛教的立场下,用三个不断向上叠加的逻辑层次来呈现他的般若空观的真实义,并把他的圣人观落实于明空的三个层次中。僧肇的空观论述,克服了六家七宗时代对空论述的偏颇,为中国佛学正确地接收大乘佛教思想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1,24(2):59-62,68
中国逻辑史是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它既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我国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本土之外的传播与研究情况。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研究情况,既不是中国逻辑史考察研究的对象,更不能作为划分中国逻辑史历史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西游记》的佛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佛学的神魔小说。它的故事是佛教的 ,表现了唐僧西天取佛经求佛法 ;它的人物是佛教的 ,表现了孙悟空从顽空到真空再到无空的渐修渐悟过程 ;它的主题是佛教的 ,表现了追求人生的圆满与价值、明心见性的佛学观。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著名音乐史专家田青先生撰文披露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与台湾国纶公司进行合作出版中的一场风波。这一事件在海峡两岸近些年逐渐兴起的文化交流中具有某一方面的典型意义。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田青先生。田青先生现任《中国音乐年鉴》主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佛学院特聘教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是我国佛教音乐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他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96年8月,台湾国纶公司出版了一套佛教音乐专辑《醒世梵音》,共4片 CD,分别收录了北京佛乐团、天津佛乐团、五台山佛乐团、辽宁千山佛  相似文献   

10.
胡遂 《湖湘论坛》2002,15(1):87-89
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社会进入近代阶段,面对极为巨大的时代变动,一大批有志之士为了替国家民族寻找出路,纷纷把目光投向儒家以外的其它各种东西方学术思想。佛学由于与中国士大夫文人有着自古以来的亲缘关系,所以便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他们与佛教学者中有远见卓识的先进人物携起手来,致力于开发佛学中勇猛精进、积极救世的一面,进行了一系列佛教改革活动。大致来说,近代佛学经世济民之意义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1.提倡佛教入世救世论,积极投身改良改革运动我们知道,佛教虽以解脱为宗旨,但又有小乘大乘之分。小乘以灰身…  相似文献   

11.
论宫体与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宫体与佛教扯在一起,似乎是很荒唐的,但宫体兴盛之时,正是佛教风靡一世之时,且宫体的主要倡导者和作家如萧纲、徐陵都笃信佛教,除庾肩吾仅知其曾参加编撰《法宝联壁》外,徐陵、庾信对佛学也有较深的造诣。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我认为,颇值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祁小雯 《求索》2011,(10):124-126
“辞”和“说”是墨辩逻辑中的两种重要思维形式。以说出故,以故立辞。“一是而一非”这一逻辑论断即为侔式推理的产物。本文对《小取》中“一是而一非”这一逻辑论断的语言表述进行解构分析,研究发现在其中10个被认为是“侔”的例子中,有7个不属于侔式推理。这反映出墨辩推理过程的简单直观性,缺乏逻辑学应有的纯粹理性特征,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墨辩逻辑的实用功利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哲学中有无本体论问题,我国学者是有不同意见的。举其有者,我们以张岱年先生为例。他在1981年再版的《中国哲学大纲》一书中,肯定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根论”相当于西方的本体论。近年来,他又发表一系列文章对他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论证发挥。举其无者,我们以张东荪先生为例。他在三十年代提出过“中国无本体哲学。”他还从言语构造方面对中西哲学的不同形态作过比较研究,其中也提到西文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现代化进程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20世纪行将过去,21世纪即将来临的世纪之交,中国佛教将走向何方,这是教内外有识之士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徐荪铭先生近作《世纪佛缘》,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世纪佛缘》以20世纪中国佛教在刊刻佛教典籍,振兴律宗,弘扬禅学,创办佛学院,培养僧才等方面的不凡建树,展示中国佛教在本世纪中所走过的中兴———衰微———复兴的历程。同时,…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刘向所著《说苑·善说》中记载的《越人歌》的族属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争论不休。 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越人歌》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认为《越人歌》与壮族有关者,如韦庆稳、白耀天两先生;有认为《越人歌》与侗族有关,如张民、林河两先生,以上观点都是从语言学、文学的角度去研究而得出的。邓敏文先生运用历史地理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壮族和侗族今天的分布断定:《越人歌》是侗歌  相似文献   

16.
1990年我国佛教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佛教的论文有105篇之多,其中对禅宗、五台山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教中国化、佛教心性论、佛教密宗、藏传佛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分别概述如下。一、对佛教禅宗及佛教中国化的研究禅宗神秀北派因“受惠能一派的排挤、曲解,长期被淹没。”任继愈在《神秀北宗禅法》(《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一文中,根据近年在敦煌发现的神秀著作手抄本《观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佛教律学发展史上,生活于唐初的义净律师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经常被忽略的僧人。时至今日,大陆学界对其律学思想的研究仍显不足,不过在义净的家法、所弘扬之律方面,大陆学者的看法较一致,即皆认为义净独尊并弘持《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然而台湾曹仕邦先生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即认为义净宗奉《四分律》。曹先生的论点和论据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义净的家法问题。对于义净宗奉何律问题,可从义净的活动及其著作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太虚法师及其弟子法舫、白慧、达居等师徒两代人曾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从事佛教外交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抗战时期,主要目的是保障滇缅公路畅通,联络东南亚及南亚各国加入抗战事业;二是抗战胜利之后,主要任务更多地偏向于研究南传佛教、印度梵文佛教及南亚、东南亚的宗教和哲学等,试图以"人间佛教"理念沟通大小二乘佛学、汉传和南传、印度佛学,这构成了太虚"世界佛学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两个任务是贯穿始终的,只是不同时期策略有所偏重。太虚僧团的这些努力对当今展开"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年探索》2006,(3):90-91
对一般人而言,提起金岳霖先生,人们更熟悉的只是这位风流名士和林徽因的美丽故事,其实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金岳霖先生的人生可谓一个传奇。金岳霖先生,字龙荪,1895年8月26日生于湖南长沙,1984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虚岁。在学术上金老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拥有自己完整学术体系的少数哲学家之一,凭着《论道》、《知识论》和《逻辑》3本著作,金老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中国另一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金老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并引进近代逻辑学的人,也是…  相似文献   

20.
正《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著,被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金圣叹评为"第五才子书",评价它可以比肩《史记》;胡适先生更是评价说《水浒传》是中国文学的正宗。《水浒传》的文学价值与蕴含的社会学研究价值是我们永恒的财富,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文化自信因子。作为《水浒传》资深读者,看到吴向京先生的《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顿感耳目一新,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作者解读水浒故事的深刻令人惊叹,其中对《水浒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