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自然资源是决定或制约着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影响着产业布局和结构,自然资源丰裕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是容易带来“资源诅咒”。通过对我国各省市地区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二元变量的相关分析得知: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受教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 摘 要 ]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自然资源是决定或制约着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影响着产业布局和结构,自然资源丰裕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是容易带来“资源诅咒”。通过对我国各省市地区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二元变量的相关分析得知: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受教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赵建峰 《共产党人》2004,(18):22-23
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人们一谈到自身的发展优势,都无不自豪地谈起自己所处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几乎成了一种精神支柱。诚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即原始积累期,优越的资源禀赋,为区域经济起步赐予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资源比较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落后,而资源贫乏的东部地区发展反而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以区域经济增长为特征,以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为核心的,包括整个区域技术、经济社会变革的综合性进化过程。因此,制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即资源、区位、体制、素质、生产力水平因素。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依据.资源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区域区位指的是区域所处的地理环境,是选择区域经济战略的重要条件,体制是孕育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发展。土质因素是指劳动者素质,人的文化程度、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直…  相似文献   

5.
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张瞻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但是,文化的本质和属性决定了它不但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具体的地理空间上考虑,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历史发展、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扶贫政策实践,显示出浙江善于在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争取发展经济的新优势,善于创造各种机制激发扶贫对象自身的减贫动力和创造力,善于强化民生保障以追求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善于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扶贫方式。这些实践背后的演进逻辑就是从解决贫困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入手,增强困难群众的人力资本以提高其可持续脱贫能力,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精准治理提升扶贫工具的政策效用。  相似文献   

7.
《理论研究》2014,(4):59-64
内蒙古县(旗)域经济协作是完善区域经济功能、优化区域经济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力的重要着力点。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应立足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从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视角考量县(旗)域经济协作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力中的重要价值,探索打破目前县域经济僵化现状,创新县域经济运作模式,形成区域协作联动的经济运行体制机制,推进区域经济资源优化整合和集约化运营,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工业同构已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中的显著特点。通过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和专业化部门对天山北坡经济带10个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天山北坡经济带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程度较高,专业化部门与主导产业存在结构雷同现象。工业同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以及政府的体制障碍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工业结构趋同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廖斌  崔金星 《学习论坛》2006,22(9):75-77
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有生态政治理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理论、资源生态经济理论、资源生态化和环境资源化理论等。节约型社会的法律内涵是以供定需的发展战略和资源禀赋导向型的发展规划,是资源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道路选择,是对自然资源进入社会经济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划和调控。  相似文献   

10.
宋伟 《学习论坛》2010,26(8):38-41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这是由偏重型、资源型的工业结构决定的。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符合河南省的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河南省摆脱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有助于解决广大农村入口的非农就业问题,有助于扩大内需,是当前河南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实而有效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人类出现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虽然20世纪是有史以来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体到赤峰市地区,也存在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资源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赤峰市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进程。因此,分析和研究赤峰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对实现赤峰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高燕 《求实》2004,(Z3)
一、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作用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进行社会生产的必备条件和前提。任何生产活动 ,无论是工业、农业或是其他部门的经济活动 ,其实都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 ,都离不开一定的资源条件。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自然资源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其他非自然资源不断增长的物质源泉。一切物质资料、财力资源归根到底都是由自然资源提供的 ,或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转化而来的。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它的增加与减少 ,直接影响着物质资料和财力资源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山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山西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世丽  赵天石 《新长征》2006,(10):62-63
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运行逐渐与区域母体相融合,它包括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的发展开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资源型城市开始更多地依托区域来获得发展,并受到区域条件的更多约束。从区域的角度看,城乡经济一体化是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重新回归区域并依托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与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缓慢的,因此,加快资源型城市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我省推出的“城镇化带动”战略,是促进贵州经济得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从城镇化建设问题出发,以资源禀赋城镇建设为角度。分析我省建设绿色城镇发展的现有优劣势,即我省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的同时又面临着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经济水平较低等客观条件,分析共同构成我省城镇化的基础性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禀赋、商品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地缘人缘、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和中央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政策等五个方面形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与此同时又创造出西部大发展的机遇。西部大发展的机遇也是振兴中华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彭文英  孙加峰 《前线》2022,(2):67-69
通过科学定义生态产品类型和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发现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及其价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立足京津冀生态资源禀赋和生态产品供给的区域特征,着力促进京津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在于,合理划分生态产品供给区域,建立差异化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保护与激励制度,积极探索自然生态的文化价值,科学开发经营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科学院立足科技资源禀赋,打破传统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束缚,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打造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在构建新型科研机构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新型科研机构内涵及特征分析(一)新型科研机构的内涵什么是新型科研机构?社会各界目前没有一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资源支持及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问题,同时应遵循六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加强对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宏观调控;三是制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科研投入的政策;四是培育健康明的消费行为;五是开拓经济建设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空间;六是在开放中协调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正迅速覆盖全世界,此时,国土辽阔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变化。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而健康地发展,我们应当制定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达到我国经济实力全面增强的目的。一、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的特征在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呈现出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集中的水平和交通运输的成本高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