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胞凋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 ,是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 ,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 ,通过基因调控 ,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而发生的细胞自动消亡的过程 ,亦称为程序化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 [1 ] 。自 1 972年Kerr等[2 ] 根据细胞发生了与坏死完全不一样的死亡过程而提出细胞凋亡 (apoptosis)的概念后 ,引起细胞生物工作者的注意 ,但由于当时检测技术的限制 ,这种细胞凋亡现象只停留于形态描述 ,缺乏定性、定量、定位的依据 ,并未引起病理工作者的重视。 2 0世纪 80年代末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口蹄疫病毒和其他小RNA病毒的蛋白质功能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口蹄疫病毒蛋白参与调控宿主细胞凋亡平衡的作用,并对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选择青海高原上的成年健康母牦牛40头为试验牛,对它们的卵巢形态及黄体、卵泡进行了观测.结果在乏情期牦牛的卵巢体积为1.78 cm×1.32 cm×0.99 cm,重1.48 g±0.86 g,右侧卵巢上的选择卵泡和优势卵泡显著地高于左侧卵巢卵泡(P<0.05);妊娠早期牦牛孕角侧卵巢平均为2.51 cm×2.12 cm×1.68 cm,空角侧卵巢为2.07 cm×1.52 cm×1.13 cm,孕角侧卵巢重4.94 g±0.95 g,空角侧卵巢重2.44 g±0.81 g,妊娠黄体直径1.26 cm±0.35 cm.孕角侧卵巢上的替补卵泡数显著地多于空角侧(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胞质视黄酸结合蛋白2 (cytoplasm retinoic acid binding proteins 2,Crabp2)对猪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笔者通过构建猪Crabp2过表达载体并设计Crabp2 siRNA干扰片段,揭示它们对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从屠宰场回收猪卵巢,应用TRIzol法提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AQP9基因表达及其与水牛颗粒细胞凋亡的关系,初步阐明它在水牛卵泡闭锁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不同闭锁程度水牛卵泡颗粒细胞中AQP9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颗粒细胞凋亡模型、过表达AQP9基因的方法分析了它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PKC通路与AQP9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添加PKC抑制剂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Fas在内毒素(ET)致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组为内毒素组(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分别在注射后第3、4、8、12h每组各剖杀6只大鼠,采取肝,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内毒素对肝细胞Fas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2组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1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2组的Fas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1组(P0.01),且一直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ET通过上调肝细胞中Fas的表达,可显著介导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诱导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凋亡的影响,试验以分离大鼠原代SC为材料,不同浓度ZEA处理SC 24 h,采用CCK-8法观察支持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影响,q RT-PCR检测Fas、Fas L转录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Fas、Fas L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ZEA浓度的升高,睾丸支持细胞的活力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20 mol/L ZEA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呈极显著升高(P0.01);q RT-PCR结果分析显示,10、20 mol/L染毒组细胞Fas和Fas L转录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凋亡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 mol/L以上ZEA染毒组Fas、Fas L、FADD、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结果表明,ZEA可以通过Fas/Fas L途径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状况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9.
对 45头一年产一胎、二年产一胎、三年产一胎不同繁殖类型母牦牛卵巢的有腔卵泡进行了观测。结果 ,二年产一胎母牦牛卵巢上有腔卵泡的数量显著多于一年产一胎母牦牛和三年产一胎母牦牛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Fas/Fas L信号通路在镉致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保护效应,本试验用10 mol/L醋酸镉和10 mg/L anti-Fas L抗体、40 mol/L Z-IETD-FMK、100 mol/L NAC单独或联合处理PC12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Fas、Fas L、FADD和cleaved caspase-8的蛋白表达量。结果,anti-Fas L抗体和Z-IETD-FMK极显著抑制镉致PC12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NAC极显著抑制镉致PC12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Fas、Fas L、FADD和Cleaved caspase-8蛋白表达量的升高(P0.01)。上述结果说明,镉可通过Fas/Fas L信号通路诱导PC12细胞凋亡,NAC在镉致PC12细胞凋亡Fas/Fas L信号通路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5 7年 ,Margoshes和Valee等在马肾皮质中首次发现了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 ) ,随后的研究证实M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内的低分子质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 ,具有独特的金属硫四面体的络合结构。在哺乳动物中存在 4种MT异构体 ,即MT 1、MT 2、MT 3、MT 4 ,其中MT 1和MT 2存在于所有器官中 ,而MT 3仅存在于脑组织中 ,MT 4仅发现在鳞状上皮组织中[1] 。MT与动物体内必需和非必需金属离子有很高的亲和性 ,由此对于抵抗有毒金属的毒性及维持一些必需金属的体内代谢平衡有重要意义。另外 ,MT还与机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又称鸡瘟(Fowlplague)、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生鸟类均可感染。因宿主和病原的不同,发病情况多种多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鸡群中100%的鸡发病,75%以上的病鸡死亡;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引起任何症状,仅能从感染鸡的血清中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抗体;禽群感染温和型禽流感病毒后,临床上仅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有呼吸道症状,排黄绿色稀粪,产蛋下降,零星死亡。根据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强弱,可将禽流…  相似文献   

13.
RNA干涉 (RNAinterference ,RNAi)即内源性或外源双链RNA (double strandedRNA ,dsRNA )特异性结合互补链抑制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 ,或者通过双链RNA引发转录后基因沉默 (gene silencing) ,诱使出现特定基因表型缺失。这种现象已在真菌、线虫、拟南芥、斑马鱼、小鼠中被证实 ,可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保护基因组完整性和抵御外来核酸 (病毒和转座子 )入侵的一种RNA降解机制。自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RNAi以来 ,随着对RNAi作用机理的阐明 ,其在抑制病毒复制、基因组功能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作用 ,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贫血 (Chickeninfectiousanem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hickeninfectiousanemiavirus ,CIAV)引起的 ,以贫血、胸腺萎缩、骨髓黄化、造血机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为特征的传染病。 1979年Yuasa等[1] 在日本首次分离到CIAV (Gifu 1株 )。最初定名为鸡贫血因子 (CAA)。目前已发现该病毒广泛分布于主要家禽生产国家 ,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南美洲一些国家[2 ] 。我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3] ,随后相继从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等地的鸡群中分离到野毒株。根据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 ,CIAV在我国鸡群中…  相似文献   

15.
自从 1796年EdwardJenne医生发明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疫苗———天花疫苗至今 ,人类已研制出了上千种疫苗并在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广泛应用 ,疫苗已成为人类同疾病斗争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传统疫苗的研制和生产主要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 ,或在不同寄主动物上传代使致病微生物毒性减弱 ,或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其灭活来完成的。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进步 ,传统疫苗的局限性也日益显露出来 :①动物和人类的病毒需要在动物细胞中培养 ,这使得疫苗生产的成本很高 ;②疫苗中的致病物质在疫苗生产过程中有可能没有完全杀死或充分减毒 ,这会…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5 0年代 ,Nelson[1] 首次发现红细胞具有免疫黏附功能 ,黏附的复合物更易被白细胞吞噬。6 0年代有关研究证实 ,人类红细胞所具有的免疫黏附功能是通过补体C3b受体实现的。 70年代在人红细胞上分离纯化了Ⅰ型补体C3受体 (CR1) ,其总数的 95 %以上都在红细胞膜上。Siegel等[2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 (RCIS)的新概念 ,随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发展迅速。现已证实 ,红细胞具有黏附、杀伤抗原 ,清除免疫复合物 ,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的作用 ,而且其自身存在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 ,是完整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基因工程抗体 (geneengineeringantibody ,GEAb)是通过PCR技术获得抗体基因或抗体片段基因 ,与适当载体重组后引入不同表达系统所产生的抗体 ,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基础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 ,并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鉴于鼠源性单抗会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 ,影响疗效而不能重复使用 ,同时用杂交瘤技术生产单抗成本较高而难以普及 ,于是各国学者即而转向GEAb的研究。 1984年 ,国外首次报道在骨髓瘤细胞中成功表达人 鼠嵌合抗体 ,开创了GEAb技术的先河[1] 。 1988年以来 ,伴随着用大肠埃希氏菌成功表达具生物活性抗体片…  相似文献   

18.
198 9年Curtiss和Cardineau最早将链球菌的突变株表面蛋白抗原 (surfaceproteinantigenA ,SpaA)基因转入植物进行试验研究 ,并以专利的形式公开发表[1] 。 1992年Mason等[2 ] 首先提出了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医用疫苗的新思路。随后美国有几个研究小组和几家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基因工程玉米和基因工程的其他植物来制造人的单克隆抗体 ,希望这种称为“魔弹”的单抗能治疗癌症、阻挡传染病传播、用作避孕 ,甚至防止蛀牙[3] 。近几年 ,植物作为生物外源蛋白的天然生物反应器 (naturalbioreac tor)生产可食性疫苗和植物抗体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相似文献   

19.
鸡毒霉形体 (Mycoplasmagallisepticum ,MG )是鸡慢性呼吸道病 (Chronicrespiratorydisease ,CRD)的病原。随着养鸡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饲养方式的改变以及饲养密度的提高 ,在通风不良、空气中氨和灰尘增加或气温骤降等环境中极易诱发鸡慢性呼吸道病 ,甚至接种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后也都可能诱发本病。鸡感染MG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呼吸时发出罗音 ,严重时张口呼吸。MG分布于世界各国 ,可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式传播。因此 ,它在鸡群中可长期存在和蔓延。根据血清学调查 ,鸡群的感染率为 5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