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被公认的一支主力红军。它在史无前例的红军从南到北战略大转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众所周知,张国焘的问题,就是涉及到红四方面军长征的一个重大问题。从1931年4月到1936年10月,张国焘在担任红四方面军领导期间,前期推行了一条比王明路线更“左”的机会主义路线,后期又形成了他自己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特别是在一、四方  相似文献   

2.
正邓小平的女儿曾好奇地问过父亲,长征时他都做了些什么,邓小平只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而张国焘却仗着红四方面军人多枪多,要另立中央,要一四方面军都跟着他走,最后连警卫员也没有跟他走,竟然跑到国民党一边去了。"跟我走"的张国焘和坚持"跟着走"的邓小平,各自走出了不同的革命和人生道路,张国焘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众叛亲离,孤身一人冻死在加拿大寓所。邓小平"跟着走"是跟着党走,跟随  相似文献   

3.
2010年盛夏,我从加拿大温哥华飞往多伦多,去参加母校北美校友会的年度聚会。其间,在两位学友的陪伴下,专程去寻找了张国焘的墓葬之地。多伦多市区周边的墓地很多,然而关于张国焘的下葬墓穴,坊间却流传着几种不同的版本,语焉不详。为了能顺利寻找到真实的墓地,出发前我们做了仔细的调研,查询了张国焘墓地的大致方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驱车出发了。  相似文献   

4.
毛启邠 《民主》2012,(7):40-41
今年红五月的最后一天,31日凌晨1点59分,在神州夜空中。又一颗闪烁的文星殒落了。这就是著名红学泰斗、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以95岁高龄驾鹤西归。周老出生于天津咸水沽镇书香门第,是我国文化界大师级人物。他一生清贫,耕耘砚田,求知不止,著作等身,学术研究的范围极广,涉猎到红学、语言、诗词、戏曲、  相似文献   

5.
马珮 《民主》2005,(5):38-39
父亲生于1885年,1970年正值他支持过的“五四”运动51周年的日子里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在他身边,不是在外地工作就是在“五七”干校,待通知我们回来时他已经走了,没有能够见到他最后一面,看到的是他的遗体。他虽说享年85岁,但他实际只工作到73岁,因为1958年后他就病休了。73岁中  相似文献   

6.
任弼时同志逝世三十四年了。今年四月三十日,是任弼时同志诞辰八十周年。他在少年时代就参加了毛泽东同志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曾到苏联学习,回国后最初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当时环境艰危,但他始终对革命充满信心。他曾两度被捕,受尽敌人的折磨,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长征中,他率部突围西征,与红二军团会合,主持批判了“左”倾错误。二、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并和朱德等同志一起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延安期间,他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卓越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孟宪实 《各界》2010,(12):69-71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70岁的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又过了9年,在东方的中国,商鞅呱呱落地。52年之后,名震一时的商鞅被杀。苏格拉底,有很多机会选择生,但是他都放弃了,是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死。商鞅临死之前,采用了多种手段,希望挽留生命,但最终没有成功。面对死亡,苏格拉底是一个成功者,商鞅是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8.
苏智良 《各界》2011,(8):6-10
1921年7月30日,酷暑中的上海,气温高达37摄氏度。就在这闷热的晚上,一些代表陆续来到法租界看志路的一幢石库门——李公馆里,他们将参加中共一大的第六次会议,也就是最后的闭幕式。会议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担任记录。  相似文献   

9.
陈冠仁 《党政论坛》2011,(11):56-57
"山东双雄",是毛泽东的两大虎将,却有着"历史恩怨",毛泽东巧妙地导演一场"将相和",让他们联手在齐鲁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同仇敌忾的英雄剧。王建安和许世友都是湖北老乡、黄麻起义的参加者,又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友和搭档。1937年3月,党中央做出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抗大也进行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一次在批判会上,有些人揭批张国焘时,不加  相似文献   

10.
思睿 《各界》2011,(7):79-80
2011年3月31日,邵逸夫将手中TVB的股权悉数抛售,104岁的他去年才正式退休。84岁的邹文怀,这天下午也有要事,他约了朋友打桥牌。在香港电影史上,上世纪中期后相继崛起过两大王国:邵氏兄弟和嘉禾影业。与此呼应的是,香港电影的发展也绕不开两个人:邵逸夫和邹文怀。前者人称“六叔”,家喻户晓;后者的声名却远不及。事实上,  相似文献   

11.
姜锋青 《党政论坛》2010,(14):23-23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9,(16):6-7
许德珩曾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又是“九三学社”的发起者和长期的领导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一生都在为民主科学而奋斗。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长达52年,在近90岁时终于实现了入党的愿望。五四先锋许德珩,1890年出生于江西省德化县,(现属九江市),字楚生。祖父是中医,父亲在书院任教。他从6岁起在家馆中读书启蒙,后入私塾,16岁到县城同文书院学英文和数学,因家贫无力住宿只好走读,每目往返20公里,锻炼了意志和体魄。  相似文献   

13.
余方平 《理论导刊》2006,(11):65-66
中国西部是所有红军长征的必经之地和最后落脚点,其为长征的红军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和食粮来源;在中国西部,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中国西部,党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中国西部在红军长征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金振林 《各界》2014,(8):25-29
黄维(1904.2.28~1989.3.20),号悟我,蒋介石为其改号培我。江西贵溪盛源乡人,黄埔军校第…期毕业学生,淮海战役时任十二兵团司令。1948年12月15日,44岁的黄维在双堆集突围被俘,当了27年囚徒。1975年3月,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特赦时,已满71岁。 1987年夏季,黄维随全国政协休假团到湖南衡阳休假,笔者与他相处半月之久,他破例敞开心扉,与笔者畅谈许多鲜为人知的心里话。一年半后,赴台湾前夕,不幸心脏病突发,驾鹤西去。他的谈话,可视为暮年心迹的真实表露,故记述于此。  相似文献   

15.
唐丹妮 《党政论坛》2011,(20):49-49
1981年1月的一天,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一间地下办公室里,一位研究员对大伙说:“那个实习医师有个奇怪的病人。”这句话引起了33岁免疫学助理教授迈克尔·戈特利布的注意。病人的名字也是迈克尔,是个31岁的高大帅气的男模,为了公开同性恋身份搬到洛杉矶,因不明原因的高烧和体重减轻住院。检查发现他的免疫系统非常糟糕,就像是一个刚经历了一轮残酷化疗的癌症患者。而问题是,他并没有患癌症,也没在化疗,甚至在此之前一直很健康。  相似文献   

16.
李宗陶 《各界》2013,(6):9-12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在的心灵。《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8)
正2016年6月12日,出生于将军之县河南新县、参加过长征的105岁老红军寇庆延因病逝世。寇庆延病重期间和逝世后,现任中共中央7位常委和8位退休常委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寇庆延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任总书记缘何悼念寇庆延?寇庆延都有哪些传奇经历?差点被张国焘以反革命枪毙1912年4月26日,寇庆延出生于河南新县陡山河乡白马村。1928年,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年仅16岁的寇庆延在家乡毅然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第二年6月他参加光山县赤卫队,参加了白沙  相似文献   

18.
欧阳健发现,他一生中最悲惨、最难熬和最壮丽、最辉煌的岁月都是在沙漠中经历的。他是1968年12月31日,以18岁之龄离开了故乡北京,直奔青海省一个处在沙漠边缘的军马场。经历了整整10年的知青生活后,他回到了北京,顶替父亲当了一名建筑工人。1984年,他所在的建筑公司输出一批劳务人员到非洲的马里共和国去修建一座发电站,对于马里,他没有什么认识,上学时学的地理几乎忘干净了。令他心灵怦然一动的是地图上所标明的撒哈拉沙谟,他觉得那里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吸引着他。  相似文献   

19.
《各界》2009,(7)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5,(44)
于10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79岁高龄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丹始了他任期内的第一次访华,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近20年中,格林斯潘主席引领着美国经济走过起起伏伏,”布什在评价格林斯潘时这样说。其实,不仅是美国经济,在格林斯潘美联储主席职位连任5届18年的任期内,他在运用货币政策方面一直牵动着全球的经济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