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功勋卓著。众所周知,他倡导禁烟,力抗西方侵略,并挣脱蒙昧意识束缚,主张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其民本思想也大大拓宽了传统民本主义的内涵,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精妙一笔。  相似文献   

3.
孟宪实 《各界》2010,(12):69-71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70岁的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又过了9年,在东方的中国,商鞅呱呱落地。52年之后,名震一时的商鞅被杀。苏格拉底,有很多机会选择生,但是他都放弃了,是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死。商鞅临死之前,采用了多种手段,希望挽留生命,但最终没有成功。面对死亡,苏格拉底是一个成功者,商鞅是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4.
仪式具有多类社会功能,遗体告别仪式的生死教育功能可以作为殡葬仪式优化的范例。生命的本质、殡葬服务客体、仪式的功能和三鞠躬的载体效应是发挥遗体告别仪式生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包括仪式指导思想的优化和仪式参与者的身份界定,以"三鞠躬"仪式的变革作为遗体告别仪式生死教育功能发挥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李辉 《各界》2012,(10)
阎锡山在台北阳明山建窑洞寄托思乡之情,他墓地上一个巨大的“中”字,体现他“中”的哲学观。中立、自治是他执政山西获得成功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诗经·秦风》是秦人早期的精神文化产品。虽只有十首,却于方寸之间逼真地为我们再现了秦人民族文化发韧期原始质朴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其蔑视“先王王道”、大胆向天命鬼神挑战、甚至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精神,相对于趋于衰落的周礼来说无疑多少显露出一些个体生命的初觉醒。本文试通过用诗歌透视文化、用文化参证诗歌,寻找归纳秦人早期独特的生死价值观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许晖 《各界》2010,(1):52-55
中国传统文化对兔子这种动物的认知,只有一个字,就是“狡”。兔子的本性富于警惕性,甚至有传说认为兔子连睡觉的时候都睁着眼睛,一有风吹草动,撒腿就跑。这种本性同时也使得兔子更容易受到惊吓。  相似文献   

8.
染益新 《党政论坛》2009,(24):46-47
1923年冬,在莫斯科学习的胡志明站在城郊的山坡上,任凭凛冽的寒风和冰凉的雪水钻入脖颈,泪水悄无声息地从他眼中涌出,润湿了指间的信笺。这封信带来的是他无法接受的噩耗:阮清玲被敌人杀害了!  相似文献   

9.
程雪 《学理论》2011,(23):39-40
巫教是人类起源时期最古老的文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道家思想中就处处体现出巫教思想的痕迹。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巫教有着难以割裂的传承关系。然而庄子并不是盲目地继承巫教的思想,而是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5)
基于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老年人社会服务现状和发展需求,探讨了老年社会工作的新价值取向与方法更新方向。在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者的教育教学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采茨  李菁 《各界》2011,(1):84-86
当年的上海滩,大名鼎鼎的京剧名角周信芳与上海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裘丽琳,从私定终身,到生死相随,成就了一个流传甚广的爱情传奇。裘丽琳用她的智慧与强干,扶持着周信芳走上了京剧大师的地位;后来她把家里的5个孩子一个个“赶”了出去,直至生死相隔都未再相见,却让他们成功避开了那场灾难。本文口述者为周信芳最小的女儿周采茨。  相似文献   

12.
《娇娜》与《香玉》是聊斋的名篇,它们都涉及到自古以来的男女两性关系的另一个世界——友谊。她们与男主人公的友情纯洁、坚贞,为情而生,为情而死,超越生死的至情是她们的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