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相 《各界》2010,(8):73-77
“跟定志丹闹革命”与高岗三次遇险 高岗,原名高崇德,字硕卿,自小家境贫寒。高岗的降生给家里带来了一线希望,全家节衣缩食供他读取横山第一高级小学。在横山高小期间,高岗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并因此被高小开除。  相似文献   

2.
赤霄 《各界》2014,(5):48-49
怨起 1934年1月初,红四十二师打下正宁县南义堡。这本是一场不大的战斗,但此后的一件事,却深刻改变了黄子祥的后半生,也影响了高岗一辈子。按照《高岗传》的说法,高岗在打扫战场时,“见一窑洞内有一妇女,便上前调戏”,此事被黄子文发现,当即报告了师党委。  相似文献   

3.
淮驹 《各界》2010,(3):74-78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两点,毛泽东在勤政殿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主席、副主席、全体委员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下午2时50分,副主席高岗与其他几位副主席以及全体委员一道,跟随毛泽东乘车到达天安门城楼,通过100级台阶,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高岗,时年44岁,颇受毛泽东赏识;但是,到了1954年高岗却自杀了。本文根据最新的历史资料,重新梳理了高岗的经历轨迹。  相似文献   

4.
1954年8月17日,高岗服安眠药自杀。高岗是由辉煌走向自杀的。其间过程,已为人们所熟知。只是其可悲的人生尽头,有些湮灭了他的“发迹史”。人生之路,须一步步行。高岗是如何走向权力最高峰——国家副主席的呢?首途:西北革命根据地古老的黄河,九曲十八弯。黄河中游,有一条支流,叫无定河。溯河而上至上游,邻  相似文献   

5.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设6位副主席,其中就有高岗——这是何等显赫的高位。然而曾几何时,这个名字已很少被人提及,在历史中有如被“屏蔽”掉了。很多人只是听说过“高饶反党联盟”,至于高岗其人其事究竟如何,大都不甚了了。新近出版的一本《高岗传》,使我们有机会更为深入地了解这一党史上的“争议”人物。  相似文献   

6.
秦晓凡 《各界》2010,(9):25-29
同访莫斯科心不和面也不和 派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苏联,是毛泽东于1949年5月上旬确定的。 毛泽东确定,代表团长是刘少奇。代表团成员,有高岗、王稼祥、邓力群、戈宝权、师哲、徐介藩。主要成员是刘少奇、高岗、王稼祥。毛泽东在选择代表团主要成员时也花了不少心思。刘少奇是党内二号人物,可以代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方面商定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新中国的中央医疗保健机构创建初期,力伯畏即负责党和国家领袖的医疗保健工作。当时几乎所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数位副总理、十大元帅除朱德以外,都曾是她负责的保健对象。20世纪60年代初,她任中南海保健办公室副主任。在这一岗位上,她有了许多不寻常的经历。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病逝,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岗自杀之际,她都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张文木 《各界》2010,(8):78-79,83
“高岗事件”曾被染上“党内路线斗争”的色彩。如果我们专题探讨将其放入更大的历史背景,即1945年美苏英签订的以牺牲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阴影下的中苏关系中考察,就会发现除了党内矛盾,它更是毛泽东对斯大林企图利用雅尔塔协定控制中国新疆和东北的斗争的继续。  相似文献   

9.
“高、饶事件”,令原本知名度不甚高的饶漱石“一夜而成天下名”。高岗、饶漱石反党活动的特点,是以阴谋手段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而这种权力欲的膨胀,对于饶漱石来说,1943年制造针对陈毅的“黄花塘事件”,就是其“前科”。  相似文献   

10.
在党史人物评价中由于方法论错误所导致的以人论史、以言画人、以讹传讹等"隐性"抹黑,影响深远,危害很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曲折并不是由于毛泽东"绝对自信"的性格,而是探索中难以避免的失误;脱离具体的语境,孤立地抓住领袖的某句话来断定其性格并进而推导其权力观,只能是以偏概全;所谓的"毛泽东指示高岗暗查刘少奇的历史"与事实不符,不加分析地以讹传讹会成为更大混乱的传播源。  相似文献   

11.
马芳 《党政论坛》2013,(4):26-27
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9月24日至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的8月26日至9月23日召开了全会预备会议。从北戴河会议起,康生等人利用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提出了小说《刘志丹》有严重政治问题,攻击这部小说是在为高岗翻案,以此陷害关心这部小说创作的习伸勋等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在遭到诬陷后被立案审查长达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12.
王秉默 《团结》2002,(5):44-46,48
侯镜如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今年是侯镜如诞辰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是位将军,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半生戎马驰骋疆场。他是位卓越的军事家,战术、战绩曾让周恩来倚重,蒋介石刮目相看;他是位卓识的政治家,懂得选择放弃,在解放战争中他征而不战、退而不守的作为曾使周恩来赞叹不已,蒋介石大为恼怒。  相似文献   

13.
最后的尊严     
尊严,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最后的尊严则尤为重要。 中国旧时,如果要处死君王,不管他罪有多大,不管他是被俘虏,被推翻,还是被迫禅让下台,按惯例是不能用砍头、腰斩、凌迟等办法的,只能喝毒酒,用白绫勒死,要给他留个全尸,不能身首异处。这就是给他的最后尊严,也是他的最后一点特权。  相似文献   

14.
周珣 《各界》2010,(3):3-3
贾政,公众印象中一个端方、木讷、刻板、无趣的迂夫子,一个气急败坏又束手无策的严父。 基本上,这个男人处于由盛年掉头向下的中年晚期,可能他自己也不足太清楚,但他肯定感到了生活的沉闷。他的职业生涯,已明显地无可作为。他的家庭生活,在完整和谐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他是大家族的老二,却掌握着家族事实上的管理权和财权,贾母对他夫妇的偏心,  相似文献   

15.
刘梦溪 《各界》2014,(9):31-31
我们常常感到人文学术是没有什么力量的,内心常常充满了无奈。但读了陈寅恪先生的书之后,对他的学问有一定了解之后,我觉得,史学、诗学等人文学术是有力量的。陈寅恪先生的学问之所以有力量,因为他是大学问家,不是小学问家。能成其大,见得大体,所以有力量。就像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一样,王国维说他们的学问是能成其大者。还有,陈先生是思想家。简单以史学家目之,未免把他的学问看小了。他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材料考据者。当然,他文、史二学方面做了大量考证,但是他在甄别考证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常常放出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纳兰秋 《各界》2010,(10):53-55
他很丑,可是他很有才。 他很狂,可是他很有才。 他十试不第,可是他很有才。 他是唐朝最后一位大才子,大诗人。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人,他从来不掩饰自己说真话的欲望,他的直言犯谏只有同时代的魏征可以与之媲美。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09,(18):6-7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他的一切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予他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卓琳就是这样一位默默站在他身后,不断给予他力量和扶持的伟大女性。  相似文献   

18.
蒋醺 《党政论坛》2012,(14):22-22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的赏识时,他的书法很漂亮、工整、华丽而且雅致。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李凤紊 《党政论坛》2009,(16):38-38
一副大大的方框眼镜,一袭深色长袍,整齐的银色胡须,黑色头巾,哈梅内伊与普通的伊朗人没有什么区别,但身为伊朗的最高精神领袖,他说一不二,其权力在行政、立法、司法之上,总统也要看他的眼色行事。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神权高于一切。最高领袖是政教合一的象征,他有罢免总统的权力。“听领袖的话,跟他走。”  相似文献   

20.
《各界》2012,(12):F0002-F0002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梁漱溟说,他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一生精力都用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人生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对人生问题的追问,使他出入于西方哲学、印度宗教、中国学问,而被视为哲学家;对中国问题的求索,使他投身于辛亥革命、乡村建设,发起中国民主同盟,而被视为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