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年代初,埃及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结构性调整”方案,开始分三阶段稳步推进经济改革。詹祖里政府1996年初上台后,加大经改力度,积极推动改革措施的实施。至1998年9月埃及经济宏观调控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在减少预算赤字、降低通胀率、提高国民经济增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得到迅速发展。俄罗斯作为一个开放的和实行经济自由化的国家,积极融入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入国际和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并与其密切合作。本文依据大量的资料,对俄罗斯与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与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国际投资银行、独联体跨国银行以及黑海贸易与发展银行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并得出了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3.
拉美从1983年开始的经济改革经历了3个阶段:80年代前期的政策性调整、80年代后期的结构性调整和90年代的全面改革。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这场改革,始终坚持了经济自由化的目标,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过去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本文在...  相似文献   

4.
马里经济结构调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以来,马里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到实施结构调整战略的转变。自1988年起,马里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一系列协议,实施经济结构调整:重视粮食与出口创汇农作物的生产、实行国营企业改革、推进经济私有化、实行金融改革,以及对外贸易自由化等政策。马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粮食、棉花和黄金增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较快。但结构调整没有解决深层次问题,马里经济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约旦现代化分三阶段,第一阶段自1921年至1946年,约旦出现现代化萌芽,开启外源型、混合型现代化。第二阶段自1946至1999年,继续实行混合型现代化发展模式,工业方面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1967年后实施出口替代战略,20世纪后期,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及私有化;对外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框架协议,通过建立"资格工业区"(QIZ)、"加工出口区"(EPZ)解决危机,使约旦成为相对稳定的阿拉伯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大发展。第三阶段自2000年至今,此间约旦实行数次改革,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2015—2025愿景规划,实现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发展。约旦现代化具有模仿性、被动性特征,整体呈反复、曲折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1983年下半年,菲律宾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为了缓和危机,菲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救济性贷款。1983年12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菲所申请的6.15亿特别提款权的后备信用。1986年7月,又与菲律宾政府达成了在今后十八个月期间提供5.08亿美元的新贷款协定。之后,世界银行也向菲提供了新的贷款。为了监督菲对贷款的使用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菲政府在国内金融政策、对外经济政策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实行改革。同时要求菲政府每年向该组织提交年度经济政策备忘录。本文是菲律宾中央银行、财政部、预算部于1987年3月10日联合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的有关菲津宾1987年经济政策的备忘录,系1986年经济政策备忘录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开放既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俄罗斯实行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开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开放的根本目的,一是与国际经济接轨,二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开放的具体措施是经济自由化、价格自由化和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开放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是相关互动的。实行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开放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评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入主白宫一年来,美国对外战略迅速进入调整期。为摆脱布什时期的战略困境而寻求在伊拉克、阿富汗脱身的战略选择;由强硬转为软硬兼施对待"失败国家"和"潜在对手";战略重心东移;缓和美俄因俄格战争导致的紧张关系;加强多边主义在外交与战略行动的运用。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已经显现出不同于布什时期"美国领导世界"的内涵,在恢复西方社会对美国的好感和信心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随着这种调整的深化,未来伊朗、巴基斯坦局势有可能取代阿富汗成为美国的首要关注。对中国依然实行结构性矛盾的政策,售台武器、西藏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成为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9.
巴基斯坦自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即从不结盟(1947—1953年)走向结盟(1954—1961),通过一段时期的调整(1962—1979)最后又回到不结盟(1980年迄今)。巴基斯坦外交政策为什么走了这么一条曲折的道路?本文试论述之。一、不结盟政策(1947—1953) 1947年8月,巴基斯坦一独立就面临严竣的国内外形势。外有同印度的尖锐矛盾,内有严重的经济、难民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巴基斯坦政府选择了走中立不结盟的道路。首先在国际上,巴基斯坦面临的形势是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10.
巴基斯坦世家大族谢里夫家族和第一大省旁遮普省在1988—2015年期间的互动——一方面,谢里夫家族在旁遮普省的多年经营,奠定了其执政基础;另一方面,旁遮普省也在央地关系层次上成为谢里夫家族的根据地——展现了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化"这一历史现象。而在现任总理谢里夫三次执政、三度在野和一次流亡的经历中,谢里夫家族正是顺应和利用了"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化"这一"央地关系"的最大特征,使得旁遮普省成为谢里夫及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和政治影响力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角度考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埃及形成了在"阿拉伯社会主义"原则指导下以"国有化"为基础和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七八十年代,逐渐调整为扩大私有化、缩小公有化为特征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模式;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埃及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全面向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转型.埃及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埃及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互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埃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转型受到美国,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与埃及政治体制的变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政策在南共市国家的适用性。南共市是由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和委内瑞拉组成的一个区域性贸易和关税联盟,其成员国主要实行旨在保护本国工业的进口替代政策,来自共同市场外部的商品被征重税。中国在启动经济改革、实施贸易自由化和引进外资之前,其经济增长率低于多数南共市国家。自1979年开始实施几项重大经济改革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近年来已跻身全球经贸大国之列。20世纪9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改革建议和"华盛顿共识"对南共市国家的经济产生了负面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南共市国家注意到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开始将中国视为经济榜样。分析表明,中国许多经济政策都适用于南共市国家,诸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增加自主创新投入等。只要南共市各国政府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步骤,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拉吉夫·甘地执政期间,印度经济开始实行自由化政策,具有自由文化消费特征的中产阶级群体便开始出现。1991年拉奥的经济改革使得自由化政策效果更为显著,印度中产阶级不断壮大。这一时期中产阶级成员构成主要是小工商业者(制造商和贸易商)、中农、企业家阶级、一大部分政府官员、自由职业者、各类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部分政治精英分子。  相似文献   

14.
就宏观经济动向来看,进入2000年以后,泰国显然已从经济危机中逐渐恢复起来。泰国政府于2000年6月下旬结束了从1998年8月开始实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下的经济管理体制,11月开始偿还总额达143亿美元的借款(包括两国间贷款)。 虽然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偿还企业债务及重建金融部门等尚需时日,但外资企业的积极的出口活动对经济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要作为主要出口对象的发达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政府为挽救国内迅速衰退的经济,防止股市和汇市在投机气氛中继续暴跌,9月1日宣布实行外汇管制措施,10月1日起正式生效。马来西亚原本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现在实施外汇管制并对林吉特实行固定汇率,许多人为是走“回头路”。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马哈蒂尔政府推行外汇管制的主要用意,在于先稳定货币,后调低利率,以使国内几将窒息的企业得以回复生机。这和向来提倡抬高利率、通货紧缩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拯救方案刚好大相径庭,因此,马来西亚的外汇管制措施,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一、外汇管制主要措施外汇管制主要措施包括:…  相似文献   

16.
委内瑞拉总统安德烈斯·佩雷斯1989年2月执政后,面对日益恶化的国内经济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对其前任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他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实行以紧缩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大力发展自由,开放的外向型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主要作法是: (一)放开物价,调整金融政策。 1.放开物价,取消补贴。佩雷斯政府规定除25种主要产品和劳务价格按通货膨胀率进行调节外,其余产品价格全部放开,与此同时取消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2372.3亿玻利瓦)6%的社会福利补贴。  相似文献   

17.
自1981年12月罗林斯就任总统以来,加纳政局一直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改革成就令人注目,被西方舆论界誉为非洲国家实行经济改革的"样板"、"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好学生"。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了最不发达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18.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明确指出,中国和巴基斯坦将进一步加强在经济、能源、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解决巴基斯坦在碳排放和能源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提供来自中国的智慧和经验。本文运用STIRPAT模型对巴基斯坦1971至2014年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巴基斯坦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化石燃料、人口总数、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率、可替代能源与核能占总能源消耗比率、进出口总额占GDP比率。通过对巴基斯坦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能为巴基斯坦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印度于 199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 ,开始了使印度经济迈向“自由化”、“全球化”的经济改革。为此 ,历届印度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力度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促使印度的经济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印度的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 ,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这将为印度进一步的经济改革提供更大的动力 ,有助于印度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正>21世纪以来,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均经历了"黄金十年"的迅速发展。然而,新兴经济体在经历危机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之后,自2011年开始又出现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现象。有不少分析认为,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是新兴经济体走出经济困境的根本所在。《论拉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文认为,拉美国家经济下行的内因是自身结构性失衡,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