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诉讼法对原告资格规定了严格的条件,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举步维艰。因此,我们引入代物诉讼制度成为必要。文章意在引入代物诉讼制度,分析其成立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相应制度的运行架构,以期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时期,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当重要,伴随着社会转型,各种社会危机也随之产生。从中医学角度的"生理病"出发,把公共危机看成是一种"社会病",公共部门便是"医生",危机事件便是医学里的"社会病",依据中医学"生理病"的病理治疗方式,从望闻问切多方位提出公共部门处理公共危机模式,即"治疗""社会病"的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公共危机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不可量物的特点出发 ,将不可量物侵害与环境侵害区分开来 ,探讨了对不可量物侵害的“容忍限度”及其归责原则 ,认为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应该借鉴西方的经验 ,将不可量物侵害以明确条文规定出来 ,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4.
国内关于共有物分割之诉的性质的认识误区以及立法上的粗陋,造成司法实务中"无所适从"的现实困境。认识共有物分割之诉的本质属性,应当结合实体法请求权基础的共有物分割请求权的性质及共有物分割之诉的具体形态来确定。共有物分割请求权属形成权,对于共有物可否分割发生争执之诉讼形态应为形成诉讼,但缺乏实体法规定的形成要件,实为形式的形成诉讼。共有人对于废止共有关系皆无异议,仅因共有人间不能就分割方法达成协议之情形,应属非讼事件。基于共有物分割之诉的诉讼法理及程序设置方面有悖于通常诉讼之特殊性,应以此完善我国相应的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来讲,一般公用物相邻制度是以一般社会公众对一般公用物的使用权、受益权为核心的权利义务系统,其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护公用物财产安全和保障公用物运营安全。一般公用物相邻关系在不动产的种类与性质、权利义务设置等方面明显不同于一般相邻关系,当属有别于民法相邻制度的另一法域。一般公用物相邻关系在公路、铁路、航空、城市轨道交通等一般公用物制度中普遍存在,与民众生活关系至为巨大。鉴于此,我们必须重视一般公用物相邻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构建,完善公物法体系,以推进当下正在进行的一般公用物制度"政企分开"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原则上只适用于债权请求权,但大陆法系国家在某些物上请求权中同样适用时效制度,以贯彻物尽其用的物权法之立法原则.这对我国的物权立法有着借鉴意义,在分析哪些物上请求权可以适用时效规定之前,必须释明物上请求权的性质,以探求其适用时效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周朝霞 《理论前沿》2005,(18):32-33
企业外环境危机管理系统的失构是中国今年三月发生的一系列国际品牌危机事件的根本原因.企业应构筑企业外环境"七力"危机结构系统,与外环境进行积极、及时、有效的沟通,预防并有效处理危机.  相似文献   

8.
对于受托人侵吞不法原因委托物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占罪,学界有"肯定说"、"否定说"和"折中说"的论争.不法原因委托人在委托财物被国家没收之前,对不法原因委托物仍然具有所有权;在不法原因委托的场和,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仍然存在值得刑法保护的委托信任关系;从处罚的必要性上来讲,受托人侵吞受托物的行为也值得处罚.因此,将侵吞不法原因委托物的行为认定为侵占罪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几何学的起源》一书开启了胡塞尔从"个人心灵意识之物"到"客观构成物"并最终成为科学的道路,提出了西方科学的危机其实质是西方人性的危机。胡塞尔先验现象学还原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延迟的困惑,而且其回溯性探问的过程也是令人置疑的,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抱有一种期待,认清这些问题对我们今天研究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理论中,刑法所规定的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以"所有权说"为通说,但该说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过程中出现了难题,尤其难以理清以非法手段取回他人占有的本人之物行为的定性问题。目前,占有说在我国又尚无法律依据,对此,不宜过分狭隘地理解所有权与所有权说的意涵。针对以非法手段取回他人占有的本人之物行为,一般情况下,他人占有控制下的本人之物不能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应在保护所有权的基础之上,肯定对部分占有的保护。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区分具体情形进行行为的定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行抵押权法律制度框架下,建造中的船舶作为一种"未来物",与一般船舶的抵押在登记、客体、效力及实现等各方面都存在显著不同;并且,由于建造中的船舶很难变现,导致现行抵押制底对担保权人的利益保护不同,由此认为,在"未来物"上设立担保宜采用"让与担保"这一方式,其不仅有利于担保权的实现,而且有利于维护担保法在体系上的清晰和完整.  相似文献   

12.
不可量物侵害是民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物权法》首次规定了这一制度.文章研究了不可量物侵害的性质和各国的立法模式,评价了我国《物权法》相关规定的优缺点,并探究了容忍义务的理论基础,最后阐明了不可量物侵害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使西部地区的公共危机治理环境生态有着明显区别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特质。在这样的环境生态下出现的公共危机事件具有明显"西部特性",如群体性事件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西部性"色彩浓厚。经济的、民族宗教的和边疆的因素是造成这种"西部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陆法系物权法制度的特有概念,物上请求权在民法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制定并颁布了《物权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上请求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应当从物上请求权之概念出发,认识其性质与类别,辨析其与诉讼时效之关系,进而探讨其私力救济之问题,并结合《物权法》现行规定之纰漏提出可行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上担保也称为担保物权,既是债的担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外民法关于物上担保立法的分析,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正在制定的物权法应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物上担保体系,并对物上担保的竞合进行分析,设计了解决方案,对物权立法和民事审判实践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侵占遗忘物、埋藏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侵占遗忘物、埋藏物是侵占罪的特殊类型.遗忘物是持有者因疏忽未带走而遗留在他人能有效管理之场所的财物;埋藏物是埋藏于地下属于他人所有而又不在任何人占有之下的财物.在我国,侵占遗忘物、埋藏物之外的脱离占有物不构成侵占罪.第三者非法取得已置于他人管理范围内的遗忘物、埋藏物的,也不构成侵占罪,但可能成立盗窃等财产罪.  相似文献   

17.
因返还拾得物而享有获取报酬的权利,是近代世界各国民法立法的通例,我国在制定物权法时,应借鉴和参考国外的或其它地区的立法经验,确立我国的返还拾得物获酬权制度.本文从物权立法的角度论述确立我国的返还拾得物获酬权制度的社会条件、各地实践经验,以及其必要性,对确立我国的获酬权制度的合理性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危机决策是危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我国建构危机决策系统 ,应侧重于建构科学的危机决策中枢系统、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和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不可量物侵害,我国民法通则以及物权法中未作一般性规定.通过对国外制度的介绍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努力完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我国目前以行政环境管理权为主导的环境保护机制,民事环境权则从人权或私权的角度给我们保护环境以新的启示。国际国内对其不断进行探索研究,民事环境权在私法化、司法化上不断取得进步,在我国也逐步通过立法予以确认,尤其是我国物权法中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的规定更是对我国民事环境权的肯定,实现了环境权的私法化和司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