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福建南部惊爆出了一个专事行贿的“大公家公司”,该“公司”在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共向有关领导人行贿58万余元。收受贿赂的官员有27名之多。今年3月13日,当地法院对腐败官员作出了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2.
梁江涛 《政府法制》2012,(35):41-41
意大利地区法院将6名专家和一个前政府官员判了6年监禁,罪名是“过失杀人”。法院认为,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的一场6.3级大地震前作了错误预测,并建议人们“只管放心地在家喝红酒”。这场地震中,有309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读《羊城晚报》关于山西长治市加强舆论监督,把报纸办得让读者欢迎、让官员有“超级地震”感的报道,首先当然是兴奋:咱们终于有了一家敢于“太岁头上动土”的报纸了。 如果我的记忆无误(即使误了,问题也不大,反正这类事有的是),长治市曾有一位老师给我写过信并登门来访,谈他在主持正义时遭到的压制和  相似文献   

4.
罪不在"情"     
时下有些文章分析官员腐败的原因,多归罪于“人情”,以为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在于“人情观念”作怪,感叹“人情的功夫茶越喝越苦”云云。窃以为,此说当然不无道理,然失之偏颇。换句话说,是打错了板子。人之所以为人,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有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元代诗人元好问诗  相似文献   

5.
当下,中国官员的变化有目共睹。每年“两会”上,官员越来越“会说话”。各种场合,官员讲话不再照本宣科。中国政坛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个性、有胆略的“能官”、“个性官员”。  相似文献   

6.
赖昌星因腐蚀拉拢高级领导干部臭名昭著,另一个叫杨改清的商人在这方面的作为比赖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被捕后,香港一家报纸捕风捉影:杨改清一口气供出50多个高官。 在被杨打倒的官员中,深圳原海关关长赵玉存和他的关系最“铁”。  相似文献   

7.
古人也读报     
郑秀亮 《政府法制》2010,(21):54-54
中国最早的报纸叫“邸报”,在西汉时就出现,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汉代,各郡都在京城长安设办事机构,当时称为“邸”,类似今天各省驻京办事处,负责搜集朝廷各种信息传给太守。信息写在竹简、布帛上,被称为“邸报”。邸报是官方报纸,主要供给官员阅读。  相似文献   

8.
吴达  李奥  张云 《政府法制》2013,(17):4-4
“我们是喝二锅头的,你看着像是喝红酒的。”初入官场时,有同僚这样对千寻说。 从一家事业单位来到北京某区某乡任副乡长的干寻,很快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这里的官员自有一套标准规范,包括审美。  相似文献   

9.
郭建 《中国检察官》2007,(11):74-74
近日.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重婚罪一案在北京法院首次开庭,与以往此类高官均以经济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不同,邱晓华涉嫌犯罪的罪名是重婚罪,而此罪最高刑期只有两年。在近些年来的腐败官员名录中,省部级高官因涉嫌重婚犯罪被追究的,邱晓华还是第一人。回顾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多数腐败官员都是因为有了经济问题之后才查出作风问题,无论是成克杰、胡长清、何闽旭还是毕玉玺、李真等,都是先拔出了经济问题的“萝卜”再带出作风问题的“泥”,很少有官员仅仅因为作风问题而受到追究。当然并不是说官员们的生活作风问题不应受到法律规制,事实上官员的个人生活是否检点不仅仅是个人自己的问题.更关乎党风、党纪和民众的信任,应当予以规范.但是一个收受数十万礼金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这个称号,名副其实,不仅反映律师协会卓有成效的业绩,还反映出律师协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中国大一统的土壤上,秦汉时代就已发育出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在最高权力的统帅下,等级森严的官员系统,管理着国家政治、经济、自然生活的每个方面。斗转星移,到了明清时代,这一制度,如同皇宫里的雕梁画栋,已经十分细致精确。文武官员从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政府什么事儿都管,官员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汉朝时百姓与官员的比例是8千比1,唐朝5千比1,发展到清朝,…  相似文献   

11.
能不能用《宪法》打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市民杨殿庆给电台“市民心”热线直播节目打电话,说他到一家大酒店吃饭被多收了钱,诉之物价所,物价所决定处罚该酒店5000元,然而一位官员出面干预了,这个处罚决定没有执行。他在电话中提到了那位官员的姓和官职,被后者以侵犯名誉权告上法庭,法院判赔6000元精神损失。 现在,杨殿庆的官司二审也输了。 这个“给电台打电话的官司”,使我想起前英国上诉法院院长丹宁勋爵在《法律的未来》一书介绍的一个“给报纸写信的官司”——《斯利姆诉每日电讯报案》。 “这个案子是关于在泰晤士河边的哈默史密斯修一条道路的争论问题。公民有走路的权利。地方议会贴出一张‘禁止通行’的通告。该通告是市政官斯利姆先生签署的。以后斯利姆  相似文献   

12.
李奇誉 《政府法制》2014,(21):19-19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10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10年呢.”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政府法制》2005,(14):28-29
业内人士自曝黑幕:大多数人不懂汽修,所以老让汽修厂牵着鼻子走,要多少就得掏多少……说起汽修行业,山西人小张常常是一副激愤的样子“,那里头太黑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正因为黑,老板才能挣了钱”。小张今年21岁,可在汽修这行里,他已经算个老手了。2002年,小张离开家乡,来到省城太原,一头扎进了汽修业。3年下来,业务精熟的他换了不少汽修厂,而且个个都是省城比较有名的汽修业“大佬”。在小张看来,无论是看上去十分正规的汽修厂、4S维修店还是街边的小铺子,都逃不脱一个“黑”字,只不过各有各的黑招罢了。“大多数人都不懂汽修,所以只能让汽…  相似文献   

14.
今后,香港廉政公署的“喝咖啡制度”也将来到成都,纪检机关听到对某某官员有什么反映,便会邀请这位官员“聊天”。近日,成都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出台了《市纪委、监察局与领导干部党风廉政谈话的实施办法》,以增强领导干部廉洁意识,规范从政行为。(1 月7 日《华西都市报》) 目前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2012,(20):19-20
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名表、眼镜、腰带……一件件身价不菲的衣着饰品,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多宝门”,被眼尖的网友顶成了新闻的“主角”。经陕西省纪委调查,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在官员财产公开的情况下,收入和财产可以解释所有之时,戴什么表是官员的私事,网友无须大惊小怪。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相似文献   

16.
刘天晓,是一个“小人物”,退休前有个不错的工作——旅游学校的老师,从事一个十分时尚的行业:教人调鸡尾酒。要不是在12月8日的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上。他作为唯一一个反对涨价的消费者代表,向主持人——哈尔滨物价局副局长扔去一瓶矿泉水,被网民赞为“2009年中国百姓维权第一扔”,或许他现在依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东北小老头,喜欢管点闲事,结交朋友,偶尔喝上两盅。只是,他的“惊天一扔”不仅让自己在哈尔滨,还在全国出了名,更关键的是,触动了所有消费者在特殊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对“涨价”二字最为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17.
已被查处的腐败官员中,一些人拥有多名情妇,人们通常谴责其道德水准低下,而在专家看来,性伙伴越多,意味着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毒的几率越高。这是一个覆盖了3000名中国地方官员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忧虑。少数官员为易感人群15省市官员的个人性行为选择,也被纳入到此次匿名调查之中。调查报告称:“中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带来的社会文化多元化,也表现在官员的行为选择中。”对于“为了预防艾滋病,您个人的行为作何选择”的问题,选择“只与一位性伴侣交往”的近七成,选择“尽量避免婚外性行为”的约半数,选择“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三成多…  相似文献   

18.
芦墟镇,这个位于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交界处的一个江南小镇,去年11月份冒出了一家美商独资企业。一名30岁左右的美籍马来西亚华人,对镇外经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想在这儿投资办一家电子公司。这个消息犹如强心剂一样让小镇的政府官员兴奋。于是,一家名为“尼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的美资企业在这个镇的汾湖经济开发区成立了。然而,半年以后谁也没有想到这家尼森公司设下了一个惊天骗局:涉嫌1亿多元诈骗金额,使150多家企业上当,几十家外资企业巨额资金被套,尤其使一部分合资、韩资、民营企业深受重创。近日,这起特大诈骗案随着有关部门的调查深入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9.
文里 《政府法制》2011,(2):32-32
哈特是澳大利亚基尔市的市长助理。拥有社会管理学博士头衔的他除了协助市长处理诸多公务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每j天要驱车一次奔赴110公里之外的一个小镇,调查和汇总那里的最新民意。因为这个小镇居住着20多户共70多位土著居民,由于独特的生活习性,至今他们还不太愿意利用网络和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向市政府反映自己的呼声和意见,而是希望每三天有一位能听懂当地方言的政府官员前来倾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外逃贪官     
储信艳 《政府法制》2014,(10):46-47
20年来中国出逃官员最高级别至省部级,案件多发区集中在与经济相关的政府部门、国企和金融机构。出逃官员,尤其是高官的最终落脚点多为发达国家,出逃前多有筹划,部分官员已经“裸官”,出逃前妻儿甚至亲戚都已定居国外。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追逃网络逐步铺开。贪官外逃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