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英理论,或称杰出人物理论,是西方政治学中研究行使权力的主体即掌权者及其性质和作用的思想体系。“精英”(elite)一词源于法语,最早出现于17世纪,原意为特别优秀的商品,后扩大到指优秀的社会群体,如精锐部队或贵族的较高等级。“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是在1832  相似文献   

2.
东耳 《瞭望》1993,(39)
据说,“久违了”的“国学”又在“悄然兴起”,而且是最近打出的一面“旗帜”,不禁愕然。“国学”一词,若是追根寻源,最初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即后世所称的国子监。“悄然兴起”的“国学”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后来有“国故”一词,是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大约到了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些留日的学生把日本人研究中国文化的“支那学”一词迻译过来,这才有了“国学”一词新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传统与现代:人格理想测量冯波,肖明人格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它反映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形态中的人们对于人的素质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格这个名词是在近代才开始流行的,在中国古代只有“人品”这个名词。现在一般所谓人格理想或理想人格,是指能够表现某种学说、团体以至社会...  相似文献   

4.
陈敏  赵月高 《理论探索》2004,(5):109-110
在民法上 ,“人格”是指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的个人和组织 ,是他们的权利能力的同义语。“人格”与“权利能力”均是当事人地位平等的客观要求在民法上的反映 ,是民法上关于人的平等地位的抽象表述  相似文献   

5.
杨义 《党政论坛》2013,(6):48-49
汉语“气象”一词具有多义性,这里的“气象”属于研究人的气质、气派一类精神现象的人文之学。与“气象”相近的一个词是“风格”。但是,风格倾向于修辞方法的分析,气象则更加重视创造主体的精神气质、胸襟魄力。  相似文献   

6.
陈宇剑 《学理论》2009,(20):117-118
在马克思的早期文献中,“哲学”一词如果不加区别的理解就会得出马克思对哲学存在非连续性和二重化的态度的结论。通过对相关文本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研究发现马克思在使用“哲学”一词上存在双重涵义,即思辨哲学与革命哲学。那么,以此为基础进行解读,马克思的“消灭哲学”命题指的是,消灭黑格尔思辨哲学;实现哲学指的是把哲学理论与革命群众相结合、哲学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孙娟 《学理论》2009,(20):177-179
先秦典籍中的“不显”是指在未获得天命认可之前的一种状态,是在庙祀或者郊祀时候的谶纬仪注体现,也有的指幽暗不明。从春秋开始,敬周崇德,称西周文王武王丕显,因此开始误会“不显”就是“显”。“丕显”一词,和不显相对,与祭祀谶纬有关。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 ,人格是统摄了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呈现的“价值生命” ,它是由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所构成的多重复合体。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 ,是自觉为“人”的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是统一的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9.
卜慧芬 《学理论》2009,(5):21-23
“慎独”是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具有很强的道德主体规定性。“慎独”并非人人皆能做到,只有具有独立的道德意识、积极的自律精神和完整的道德人格。并能始终践行审慎的道德行为的人才能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成为一位“能‘慎独’者”。  相似文献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讲过:在各种名词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自由”一词了。然而也没有哪个词象“自由”一词,那样“歧义丛生”。这话也适用于人权这个伟大的名词。目前,关于何谓人权,国内学术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即人的生存、自由和民族平等的权利,公民权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身的安全、自由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总和,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有的认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有的认为,人权就是指“基本人权,即生存、发展、平等、自由”;有的则认为,人权的概念有三层含义,即基本人权、公民权、人的一切权利,主张“我们讲的人权是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1.
袁礼辉 《学理论》2010,(5):107-108
《论语·学而第一》在《论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还指孔子一惯倡导的“仁学”。“有朋”也作“友朋”,指孔子门下志同道合的弟子,还可引申为与孔子思想有直接渊源的古圣先贤和后世对孔子思想深感兴趣而进行研读的人。“远方”,从空间上指横向的四面八方;从时间上指纵向的历史与未来。“君子”,是指孔子道德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务员,指的是在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公务员”一词来自英文“Civil Serv nt”或“Ci-vil Service”,习惯上译作“文官”。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和业务两类。政务类公务员,是指负  相似文献   

13.
“民主自由永恒”、“民主万岁”的大幅标语和口号,在去冬的学潮中不时出现。那么,什么是“民主永恒”、”民主万岁”呢?真的有一个什么“永恒民主”象物质不灭那样永世长存?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文就是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和看法,提出来和青年朋友们一起讨论。民主不是一个抽象、永恒的概念“民主”这个词,起源于希腊文,其基本含意是指“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政权”,是指“多数人统治”的意思。我们今天使用的“民主”一词就是一个外来语。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公元前510年,“王政”被废除,建立了奴隶制贵族共和国。亚里士多德处于奴隶制严重危机的时代,站在中小奴隶主的立场上,要求建立一个以中小奴隶主为主体的共和政体,以缓和阶级矛盾。他提出了政体分类的标志,考察了审议、行政和司法系统之间关系,以及法治的主张,对后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球侨讯     
《侨园》2007,(2)
在外国居住久了,侨胞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申请加入住在国国籍还是保留中国国籍而申请永久居住权。在日本,加入日本国籍叫作“归化”。据说这个词语原意是指一个人因为被某国君主的功德所感化,甘愿为其子民。这个词虽然到了现代,由于其有以日本为中心的意思,已经被“国籍取得”所代替,但是,日本的法务省还在沿用这一词汇。这也让很多在日侨胞有些抵触,而不太愿意选择“归化”。中国人不愿意申请日本国籍,除了人们对“归化”这个词的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心理沟通,用通俗的语言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二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只不过用“心理沟通”一词,更加准确,更加规范,更加生动形象罢了。我们知道,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各自自为主体,彼此又互为客体。作为客体,对于对方来说,他们各自又犹如是一个既不透明且又打不开的密封“黑箱”,其复杂的  相似文献   

16.
姚惠敏 《党政论坛》2006,(10):18-19
毛泽东同志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建设新农村必须要遵循这一规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总体素质不高,未形成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本。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是真正启动农民主体内动力的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激发农民主体内动力,是指农民自身所固有的摆脱贫困落后、追求富裕、文明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潜在内力一旦调动、激发出来,就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一、激发“村官”的内动力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村支两委是“火车头”,“村官”是主体当中的“主心骨”。在建设…  相似文献   

17.
说“品性”     
“健康”一词,原指身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与疾病。这种解释主要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主要指一个人的心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与障碍。人才的健康成长,光有才能发展是不行的,还必须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才素质修养。在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中的“品性”,更为本质与重要,对于人才的健康成长起  相似文献   

18.
形象三维论     
思想政治工作者形象,应该是三维的:职业形象、工作形象和政工人员自身的人格形象,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形象。探讨塑造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形象,不能仅仅局限于人格形象,而应该着眼整体,从三个方面去探讨。职业形象,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在社会上所占据的地位和取得的社会总体评价,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形象”的第一层面。没有一种社会职业比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职业对其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9.
辩证法一词源于希腊文.dialego原来的含义是进行谈话、论战。古代哲学家辩论的时候,把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叫辩证法。后来,这个词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在哲学里,有时是指正确说明一切真实存在的科学,有时是指关于或然意见的科学,有时是指逻辑,事物发展的规律。黑格尔率先用这个词指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现在已成为辩证法一词的通常涵义。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列宁说,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  相似文献   

20.
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应该也可以为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谓“人格”,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上的“素质”,大体相同。它不仅包括人的生理特点,还包括人的心理、文化、社会、道德和审美等多方面内容。一个人的这些内容较为稳定的本质的统一,就是人格(personality)。不同学科对人格有不同的理解。在生理学上,人格主要指人的身体方面的自然物征和状态。在心理学上,人格是人的较为稳定的心理要素和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人的个性等方面。社会学的人格理论主在研究个性与社会性、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个体能够与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叫“调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