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法规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公证法》日前,为规范公证活动,保障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依法履行职责,预防纠纷,保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证法》。这部法律将于2006年3月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工会博览》2005,(20):8-8
日前,为规范公证活动,保障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依法履行职责,预防纠纷,保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证法》。这部法律将于2006年3月起施行。  相似文献   

3.
公证告知义务是我国《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谨慎勤勉的履行告知义务充分保障了公证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从告知义务的来源和内容着手,结合办证实务浅述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告知义务,以期为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切实履行告知义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裴志宏 《法制博览》2024,(12):105-107
《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法律关系的规定以及继承公证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民法典》视域下,继承公证实践需要遵循新的法律规范,确保公证过程的公正、公平和效率。本文从继承的含义、继承公证的作用两个方面对继承公证进行简要介绍,分析了《民法典》视域下继承公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继承公证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证法》第37条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由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对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使追偿借款的文书不必经诉讼程序直接具有强制执行力,对于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务中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办证程序入手,针对强制执行公证办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顾列平 《法制博览》2022,(11):102-104
公证法律意见书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社会上对公证的认知,还没有上升到能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的层面上,而是局限于传统公证业务.但我们应该看到,新时代背景下公证法律意见书的实践与拓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公证法律意见书改变了单一证明的工作方式,拓展了公证业务领域,为公证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有为才有位",只有加强公证人...  相似文献   

7.
公证是为当事人提供公证法律服务的机构,当今经济建设发展是离不开公证的,我们要抓住这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好公证职能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苗秋意 《法制博览》2023,(13):88-90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改变,尤其法律意识越来越高,发生问题后能够及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2021年1月1日,我国《民法典》施行,这一背景下的公证遗嘱及其他形式的遗嘱均具备法律效应。但二者相对比来看,公证遗嘱更加全面和公平。另外,结合大量实践来看,大部分人立遗嘱都会选择前往公证处公证,这也代表公证遗嘱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能够切实维护相关人员权益。基于此,本文将对《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遗嘱变化展开分析,深入研究公证遗嘱的优势,同时提出公证遗嘱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旨在为相关人员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文君 《法制博览》2024,(7):106-108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权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民法典》的实施为居住权的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和系统的法律基础。本文以《民法典》为基础,旨在深入研究居住权公证的法律依据、程序和保障措施。通过对居住权公证的研究,为提高公证工作质量、保障公民的居住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苗苗 《法制博览》2022,(11):114-116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证法律服务要不断与时俱进,主动迎接变化与挑战,不断增强公证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公证的需求.基于上述研究,文章以互联网背景下公证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题进行分析.首先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公证法律服务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然后指明当前互联网对公证法律服务体系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最后从互联网与...  相似文献   

11.
白笑敏 《法制博览》2024,(8):112-114
本文主要研究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遗嘱公证细则》第三条规定,遗嘱公证是公证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立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公证遗嘱。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存在立遗嘱人自身、公证机构两方面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本文提出了防范措施,以提高遗嘱公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赵春保 《工会博览》2010,(7):201-2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场监督类公证办证量在逐年增加,长期以来,现场监督公证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没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导致公证人员在现场监督公证的具体操作中无章可循。现场监督公证的证明对象是有关现场活动的实体和程序的真实性;在现场监督公证中,现场活动的程序正义是保证整个活动的公平。公正的关键,同时,现场活动的实体合法性是整个活动合法有效的根本。现场监督类公证审查的原则是实质性审查,而非形式审查。现场公证事项一般都具有潜在的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利益。如果不按照法律规范进行操作,则极易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如果不贯彻实质性审查原则,则公证制度对于社会及国家利益都不能落到实处。故现场公证的实质性审查是此类公证的必然要求。现场监督公证进行实质性审查的内容。主体审查,客体审查。对现场活动内容的审查主要涉及现场活动规则的合法性及奖品的设置、价格是否合法,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13.
王晓燕 《法制博览》2022,(2):103-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自此公证遗嘱将与其他形式遗嘱效力相同.但较之其他遗嘱形式,公证遗嘱在安全性、规范性、真实性方面均有着较为可靠的保障,因而在《民法典》生效后公证遗嘱在实践中仍有着明显优势.本文拟从《民法典》生效后公证遗嘱的具体变化出发,对其主要优势展开分析论述,并...  相似文献   

14.
李嘉 《法制博览》2023,(21):100-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日益提升,且我国法律制度也逐渐得到完善,更好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在当下的法治社会中,保全证据公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在保全证据公证中存在的侵权法律问题,以此保护我们自身权益,保证证据的法律作用。本文主要从保全证据概念和条件入手,论述了保全证据公证的方法和作用,分析了保全证据公证需注意的问题以及保全证据公证中避免发生法律侵权问题的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苏勇 《法制博览》2022,(2):121-123
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对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法律援助制度与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区别,探讨了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建立健全完善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洪晓晴 《法制博览》2023,(29):115-117
2021年元旦始,我国首部《民法典》正式生效,随之确立的是新兴的遗产管理人制度。《民法典》从遗产管理人如何产生、应当履行哪些职责、是否需承担民事责任、能否获得相应的报酬等多方面进行规定,搭建了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公民关于遗产管理人制度的适用规范。公证,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法典时代下必然会在服务中涉及遗产管理人制度。本文试图从遗产管理人制度的法典条文出发,结合公证实践,浅析遗产管理人制度带给公证的机遇与挑战,以期更好地了解遗产管理人这一新兴制度,为办理好涉遗产管理人公证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持续深入,法治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唤醒国民法治意识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对于行政执法行为的程序性规范、实体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行政执法而言,作为代表社会公信力的公证力量引入当前执法活动规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实践操作中,更多是将保全证据公证引入行政执法事务当中,例如市场监管局对于伪劣产品的证据保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于违章建筑拆除的拆除现场保全,政府进行拆迁征收行为时对拆迁文书的公证送达等等。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活动,有助于规范行政活动,预防行政纠纷的产生,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广东省司法厅于2019年率先颁布《关于开展公证参与行政执法事务的指导意见》,开创了规范明确公证参与行政执法的先例,但是当前来看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文件却少之又少,规范内容粗枝大叶,无可操作性。缺乏规范指引的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显然是无根之木、空中楼阁,所以本文旨在讨论公证参与行政执法的规范与指引,以求明确公证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巧云 《法制博览》2023,(3):98-1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公证法律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公证法律服务机构应及时转变观念,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公证法律服务发展的趋势,通过研究互联网对公证法律服务带来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公证法律服务创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婚前财产公证从法律上对婚姻当事人婚前所拥有的财产数量、价值及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明确,对于预防婚姻纠纷,稳定家庭关系,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婚姻法》颁布以来存在的婚前财产公证等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20.
邱高磊 《法制博览》2023,(20):118-120
《民法典》的颁布调整了公证遗嘱的效力,为公证遗嘱带来新的定位。本文通过对公证遗嘱和其他几种遗嘱形式的对比,分析公证遗嘱自身的独特优势,进而讨论公证遗嘱自身优势的成因,展望公证遗嘱在新形势下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