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知识目标:(1)理解不同的区域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2)明确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比较真理与谬误,说出真理的含义,解释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②结合实例,归纳出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揭示实践与真理的关系,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2.能力目标:①对比库伦与奥斯特对电磁不同的认识提  相似文献   

4.
一、使用教材: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第一框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字与文化、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以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地位,以及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3.知识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教学重点:自立人生少年始。教学难点:人生需自立。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讨论、辩论等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调查:①咱们班有哪些同学能够自己洗衣服?②有哪些同学父母不在家时能自己整理房间,独立去洗澡?③有哪些同学不用家长督促能独立地…  相似文献   

6.
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命题、考试的一般原则和特点(一)《政治理论课考试大纲》的有关规定 1.考试范围: ①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②年度间 (1月至12月)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 2.考试要求: 形势与政策的考试主要是考考生的记忆,也就是记忆能力,即主要按评价目标1来命题,当然也有部分选择题考考生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的中华文化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现实挑战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华文化进行渗透,严重冲击了中华文化认同;一些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和平演变"战略弱化我国主流文化认同;转型时期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涌现严重威胁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选择有: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2.能力目标: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增强热爱自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培养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已不可逆转 ,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③金融资本全球化 ,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 ,中国应趋利避害 ,大胆参与。而落实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上 ,我国的对应措施应该是 :①提高综合国力 ,增强经济竞争力 ,②重视并积极参与和推动亚太经济合作 ,③全方位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竞争 ,④实行适应国际竞争的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11.
倪素香 《人民论坛》2023,(7):101-103
中华文明高度凝结和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动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既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承袭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和为贵"、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等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谱写了一曲弘扬民族魂,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凯歌.探讨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构想的关系,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时事小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1.9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对陈良宇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免去其职务。①上海市委书记②上海市委常委③上海市委委员④中央政治局委员⑤中央委员A.①②③B.④⑤C.①④D.①②③④⑤2.10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指出,中日双方必须坚持的大目标。①和平共处②世代友好③互利合作④共同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月8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回答3、4题。3.全会审议并通过了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和关键,是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石,是发挥海外华人华侨重要桥梁作用的保障。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需坚定文化自信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中华文化与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并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从而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戴小江 《理论月刊》2005,3(7):21-24
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蕴涵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基因.探讨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构想的关系,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既要尊重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要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增进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重要原因是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树立热爱和传承中华文化包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中的中国软实力三要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影响力是我国重要的软实力.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了我国对外政治的强大力量,对当前国际政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对外政治的核心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中华文化为支撑,充分施展外交手段,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前进》2016,(10)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依法维权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成长中的社会环境,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能力,提高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学会用有效方法,避免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3.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期,社区居民思想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从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要重点突出这样几方面的内容:①要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②要切实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