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兽医科技杂志》1982年第4期刊登的《幼畜便秘的注射式灌肠疗法》一文阅后,根据1975年以来不完全统计的230例初生幼驹灌肠疗法比较,笔者采用胶球灌药器进行治疗,一般经1~3次加压灌肠,除一例因肠套叠治疗无效而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刘士喜同志的注射式灌肠法不如胶球灌肠法,其道理是: (一)注射式灌肠法操作繁琐,需注射器二把,选用的人导尿管具有短、细、软的缺点,不易插入直肠,患驹努责也易将药液和导尿管排出,药液在直肠内存留时间太短,对软化积粪作用较差。 (二)注射式每次注入药液100~200毫升,其量显然不足,笔者经过反复验证,幼驹灌  相似文献   

2.
腹泻 选用庆大霉素、痢菌净、穿心莲。可用1~2种药物,消毒后用14号或16号针头先刺入穴内再注射药物,治疗幼驹12例、猪52例均愈。直肠便秘 选用硫酸新斯的明、敌百虫溶液。根据家畜品种、个体情况使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注法同前。敌百虫溶液,在使用时现用现配,配成10%浓度,即取1g精制敌百虫,加10ml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即可注射。试治幼驹便秘32例,治愈28例,其余配合灌服泻药及灌肠而愈。治疗猪18例,有效16例,其余2例配合灌肠而愈。  相似文献   

3.
马肠麻痹在兽医临床中常会遇到,有些病程较长的便秘疝马,虽用药物、直检(或捶结)、剖腹按结等方法将便秘疝治愈了,但继发的肠麻痹则用一般疗法不易奏效。尤其是便秘剖腹病马,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往往使手术前功尽弃。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从1966年开始用敌百虫灌肠给药的方法,多年来治愈了几十匹肠麻痹病马,多数经一、二次用药即可治愈,效果令人满意。 (一)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4.
猪胆汁醋液直肠导法治疗猪便秘笔者用猪胆汁醋液直肠导法治疗猪便秘286例,一次治愈215例,占75%;二次治愈63例,占21%;三次治愈8例,占3%,效果满意。方法取大猪胆囊一个,将胆汁和少许醋混合均匀。另将一细竹管两端修削平整,一端打磨光滑,插入患猪...  相似文献   

5.
我院门诊部40年来用5%水合氯醛溶液静脉注射治疗马便秘疝2953例,治愈2364例,治愈率为80%;治疗马痉挛疝4287例,治愈4072例,治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66年以来用鸡蛋清,白糖、大黄末配合治疗新生幼驹肠便秘202例,除2例治疗太晚死亡外,其余均痊愈,疗效达99%。方法是:产后1~7天的患驹用鸡蛋清3~4个,白糖50克、大黄末15~20克;产后8~13天的患驹用鸡蛋清5~7个、白糖60~80克、大黄末21~25克,混合调匀,小勺灌之。一般灌  相似文献   

7.
采用球头梅花电针治疗马骡便秘64例,治愈65例。其中小结肠便秘35例,治愈32例; 下层结肠便秘7例,治愈6例;骨盆曲便秘5例,治愈4例;胃状膨大部便秘7例,治愈5例;盲肠便秘2例,均愈;部位不详的8例,治愈7例。  相似文献   

8.
马、骡牙痛病在兽医临床治疗中病例较少,所以常不被人重视,且又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或牙齿不正,以致往往达不到治愈的目的。笔者经过反复观察和诊断,发现马、骡患畜有饥饿感、咀嚼困难、口内有粘条、草食入口中稍加咀嚼随又吐出草团等特征,即可确定为牙痛症。经治数十例,疗效显著,简介如下: (一)治疗方法 1.0.25%普兽卡因注射液30毫升,在患侧咬肌部封闭注射,隔日一次,一般两次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我们根据中兽医王廷辉的经验,改进了治疗马胸前淋巴外渗的办法,由过去的局部注射95%酒精或酒精福尔马林液改为碘酒纱布在肿胀部穿孔向两边拉的方法,同时灌服1~2付中药,九例均获治愈。 马胸前淋巴外渗一般在钝性外力作用后3~5天,胸前出现明显肿胀,并迅速变大。一般肿胀体积达20×10×10立方厘米左右,触之有明显的波动感,穿刺液澄黄色稍透明。吃草稍减少,全身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幼畜腹泻又称奶泻 ,临床较多见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致脱水死亡 ,笔者近几年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马驹腹泻3 6例 ,除有 2例好转外其余均治愈。方药 人参 10 g ,白术 15g ,甘草、莲子肉、砂仁、桔梗、扁豆、薏苡仁、山药、陈皮、小茴香、元胡、茯苓各 10 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候温一次灌服。方解 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 ,渗湿止泻。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为主药 ;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肉健脾渗湿止泻 ;佐以砂仁、陈皮、小茴香、元胡芳香醒脾 ,行气和胃 ;桔梗引药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共奏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效。典…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积液胃扩张极为罕见,一般多为继发性,它对病畜危害性较大,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尽快找出其病因和给予及时合理治疗尚能获得痊愈,反之拖到后期既使发现和确定了病因,往往因病畜全身情况极度恶化和中毒,来不及有效治疗而以死亡告终。现根据一年来收集的43例病历(马29头,骡14头)治愈19例,死亡22例,淘汰2例,其中手术22例,(死亡15例,治愈7例)。 (一)引起积液性胃扩张的原因 由大肠便秘、食滞性胃扩张继发积液性胃扩张14例,小肠便秘、大肠便秘继发的8例,肠扭转(肠系膜根扭转)引起的10例,食滞性胃扩张误治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碳酸盐缓冲合剂治疗马骡不全阻塞性大肠便秘132例,治愈1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治疗方法 碳酸盐缓冲合剂配方:碳酸氢钠(化学纯)250g,碳酸钠(化学纯)150g,氯化钠(化学纯)100g,氯化钾(化学纯)20g,常水8000~14000ml。 瘸例择选 经临床检查和直肠检查确诊为不全阻塞性大肠便秘的自然病马。将碳酸盐缓冲合剂一剂, 用胃管灌入胃中,而后牵遛。  相似文献   

13.
试用盐醋疗法治疗马属动物肠便秘300例,效果甚好。 方法 食用盐200~300g,加40~45℃温水4000~5000ml,配成4~5%的温盐水,食用醋1000ml,经胃管一次投服,灌药时必须先灌醋,而后随机灌入温盐水。根据患畜个体大小,盐水量可加减,一般中等个体,灌5000ml为宜。便秘严重者,可加入大黄酊80~100ml,有肠鼓胀者,可加入陈皮酊、茴香酊各40~50ml即可。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西华县大王庄公社兽医站宋陆太同志使用生理盐水直接注入胃状膨大部结粪处治疗马属动物胃状膨大部便秘92例,均获痊愈。笔者1979年冬季在西华县曾用该法治愈五岁公马1匹。经笔者介绍,郸城县兽医院的魏如清同志亦用此法治愈4匹。 (一)操作方法 将患畜于六柱栏内保定。在右侧倒数第三、四、五、六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相交之上方一掌宽范围内,根据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猪便秘多例,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好。 方剂组成 大黄30g,枳实20g,厚朴20g,芒硝100g(单包)。 具体用法 处方内前3味药加水煎2次取汁合在一起约2000ml,放入芒硝溶化。待药液降温与猪体温接近可用。病猪站立或卧地保定均可,将投药胶管慢慢插入肛门,深度视猪体大小可为30~50cm。操作时要轻缓,灌院后抽出胶管,用拳头轻轻触动几下肛门促使肛门括约肌收缩,以防药液外流。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性感冒1983年在我区大批流行,7~9月共发病436头。临床以短期高热、鼻粘膜发炎、跛行及腰腿关节肿胀为特征。笔者用中草药治疗,效果较好。方法是用苦参60克、马鞭草(铁马鞭)40克、银花藤35克、马兰丹(鱼鳅串)40克、柴胡35克、防风35克、鹅不食草(石胡荽)40克、桃树皮30克,水煎后加鸡蛋3个1次灌服,每日1剂。共治疗63例,2剂治愈者34例,3剂治愈者26例,4剂治愈者3例,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处方 大黄30~90克、芒硝60~150克、甘草30~60克。先煎大黄、甘草,将药液滤出,冲溶芒硝,待温用胃管一次灌服。 疗效 按处方用量,经治50~100市斤的猪894头,除28头用药二次外,余均一次治愈。 体会 猪患胃肠实热便秘症,治宜尽早  相似文献   

18.
过去治疗牛原发性四胃阻塞,大都以峻泻为主,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用“归芸汤”治疗14例患牛,治愈12头,治愈率达93%。 治疗方剂 刘寄奴80克、桃仁30克、当归120克、大芸60克、山棱60克、莪术60克、麻仁100克、办芍30克、枳壳80克、醇香附50克、石斛50克、葛根15克、红花30克、李仁30克。体温过高者加生地50克,并重用赤芍。文火煎汤去渣至2500毫升左右,候温灌服。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笔者应用油当归治疗牛真胃阻塞117例,治愈104例,治愈率达88.8%。 病状 发病较慢,阻塞后3至4天才完全不吃,粪便逐渐减少而干硬、恶臭。有的排煤焦油样的粪便,腹围增大,瘤胃充满液体,出现冲击性拍水音。口渴喜饮,两眼下陷,鼻镜干燥,舌津发粘,呈脱水症状。触诊右侧下腹部至肋骨弓之后,腹围明显增大,表明真胃内充盈。这时直检体型较小的牛,可触及膨大的真胃后壁。肠管空虚。 治疗 当归400~500克为末,食用油或液状石蜡1000毫升。先将油煎开,离火再将当归末边倒入油中、边搅拌,以黄褐为度,候温灌服。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左右开始大便,先是干硬的褐色粪便,后是稀的粪便,36小时左右出现食欲,48~72小时出现反刍。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81年以来,采用封闭针刺法试治淋巴外渗11例,疗程短、效果满意,一般经1~3次治疗,无需其它辅助疗法而全部治愈。 方法 将患畜站立保定,局部剪毛,碘酊消毒。用消毒过的小宽针,沿着肿胀的边缘快速穿刺,针距5cm左右,进针的深度根据肿胀的程度而定,一般在3~5cm左右。针后局部再用碘酊消毒。治疗期间禁止使役、冰热疗法及按摩。 1次不愈者,间隔5~7天按上法再针刺1~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