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大春 《知识产权》2001,11(4):28-30
一、引言2000年8月25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我国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正案。此次专利法的修订,适应了现代化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需要,对专利权提供了更为有效、更为广泛的法律保护。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原专利法第八条中有关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专利权人的权利进行了扩充,赋予了专利权人的一项新的权利——许诺销售权。许诺销售(offering for sell),亦称提供销售或为销售而提供,简言之,就是明确表示愿意出售某种产品的行为。①  相似文献   

2.
2000年8月25日,全国人大第九届第十七次常委会通过了我国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专利法,于1985年4月1日正式施行15年以来,对鼓励发明创造,推动科技进步,维护技术市场的正常秩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进行,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尽管1992年对专利法进行了修改,适应了当时的需要,但在目前形势下,已呈现出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3.
衣庆云 《知识产权》2001,11(1):36-37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对《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正案。该修正案对专利法进行了多处较大的修改,及时适应了中国加入WTO以后专利制度与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接轨的需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专利法》第11条集中规定了专利权人的权利范围,是该法的核心条款之一。1992  相似文献   

4.
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享有专利权的发明创造,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就构成专利侵权。专利权人有权诉请人民法院强制侵权人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怎样理解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的含义,怎样具体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一条,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不同认识。如何正确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一条,以保护专利权人与非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所谓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是指因专利权被侵犯,请求人民法…  相似文献   

5.
衣庆云 《知识产权》1999,9(2):37-38
我国专利法第15条规定:“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专利权人的专利标记权。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标记权仅仅是专利权人的一项权利而不是义务,也就是说,专利权人是否在其专利产品或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及专利号,完全取决于专利权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专利权人有标记的权利,也有不标记的权利。一般地说,专利权人会选择加注标记,因为,这对自己的产品是一种宣传,也是对其他人的一种警示,防止无意侵权行为的发生,也防止有人有意以不知道是专利产品为由,进行侵权。 任何权利的行使…  相似文献   

6.
美国专利法第271条(e)(1)规定了"Bolar Exception",我国现行专利法第11条的规定赋予了专利权人的排他权,将美国与我国的规定进行比较研究,对专利权人行使排他权时需要满足的四个法定条件进行分析,排他权应限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并对我国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可承诺制度规定于英国<专利法>第46条.根据该制度,专利权人在获得专利权之后,可以向英国知识产权局做一个"许可承诺"登记,从而使其专利年费减半.专利权人在作出该登记之后,其他任何人均可向专利权人要求获得一个普通的使用许可,专利权人不得拒绝,但使用人需向专利权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费.许可承诺制度对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利技术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亦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4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诞生了。为了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这第一部完整的专利法规得以顺利执行,专利法第六十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六、七十七条都规定了专利管理机关的建立和职能。于是从198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专利法时,专利管理机关也开始在全国组建。如果说在过去短短的五年多时间专利法在“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友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9.
李爽 《经济与法》2001,(12):14-15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对专利法修改的决定。修改后的新专利法完善了对专利权侵权的司法救济,扩大了专利权作为一种绝对的民事权利所可以禁止的相对人行为的范围,对民事赔偿责任和赔偿的计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给予了专利权人在专利权受到侵害时可以选择更多的司法救济措施包括临时司法措施。这些新的、更加明确的规定,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利保护条例 (2004年7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2号公布) 为了加强专利保护,维护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进 步和创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专利法》第12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5条第2款规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备案。此外,我国还专门制定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管理办法》,对专利许可合同的备案登记作了详细的规定。上述规定为我国专利许可合同登记奠定了基础,对切实  相似文献   

12.
专利管理机关调处专利纠纷行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振兴 《知识产权》1996,6(5):40-41,45
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技进步,繁荣文化知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专利制度的核心是依法保护专利权、促进科技发展。可以说,专利权保护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项制度的兴衰。我国从立法之初就非常重视对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法》第六十条就规定了“对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样两条专利权的法律保护途径。《专利法实施细则》和有关规章还赋予专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专利法》的有关决定,修订后的专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决定,第三次专利法修改新增了7条,修改了23条,其目的是出于我国自身发展需要,和前两次修改相比较,本次修改更主动、更灵活,这将更加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专利申请权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专利申请权是我国专利法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它历经两次修订而无实质性变化.涉及它的规定主要有<专利法>第6、8、10条,<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5条,另外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年10月19日制定的<关于审理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已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下面拟以问答的形式回答读者对这次专利法修改所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 问:这次为什么要修改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1984年3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5年4月1日起施行.七年以来,专利法对鼓励发明,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即<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专利制度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我国2000年8月25日新修订&lt;专利法&gt;对原1992年&lt;专利法&gt;第62条进行了部分修正,将原&lt;专利法&gt;第62条第2项作出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的“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规定修订为新&lt;专利法&gt;第63条第2款的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笔者试对该规定加以释评,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8.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于今年的7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我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法律上所作的积极准备之一。这次专利法修改的内容非常广泛,很多条款涉及到人民法院的执法。其中,关于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措施的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条措施的正确执行将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专利法第61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学》2019,(2):91-103
我国专利制度中的捐献原则排除了对在说明书中描述但没有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这一原则的优点是维护了专利的公示性,让法官适用法律比较明确,但不足是对专利权人过于严苛。为克服这一原则的弊端,美国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扩大型再颁专利制度,并在立法中予以承认。扩大型再颁专利可以克服原初专利的瑕疵和捐献原则的僵硬,达致专利的公示性与排他利益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专利法没有为专利权人设置增加权利要求的救济措施,对那些因疏忽而无法把某些技术方案纳入保护范围的专利权人有失公平,因此建议我国专利法吸收扩大型再颁专利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专利权用尽原则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放 《知识产权》1998,8(6):8-13
一、序言 专利权本身存在一些限制,其中第一种限制就是我国专利法第62条所规定的“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售出后,使用或者销售该产品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专利权用尽理论是在对专利权的这种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