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析地方保护主义的市场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致使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破坏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有效地打击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公平、竞争、开放、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入手,阐述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市场规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经济领域里的地方保护主义已逐渐渗透到审判工作中来,而且日趋严重.本刊1990年第10期曾发表评论员文章,对审判工作中地方保护主义的种种表现和危害作过述评。此后,陆续收到了一些法院和读者的来稿和来信,有的是通过自己在审判工作申的实际感受.揭露审判实践中地方保护主义的种种表现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有的着重总结了自身在审判工作申如何抵制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的人民法院也逐步滋长、蔓延起来,这不仅破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法院公正执法的形象,干扰了经济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已成为法院经济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最高人民法院任建新院长在第14次、15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对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强调指出:各地法院要坚决执行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从全局出发,坚持依法办案,维护  相似文献   

4.
经济审判中地方保护主义治理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保护主义是近几年来经济审判中出现的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地方法院以保护所谓“地方经济”为由。置于国家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于不顾,肆意曲解法律,枉法裁判,偏袒本地当事人,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司法公正。 一、导致经济审判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探究 首先,立法滞后为经济审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留下了可乘之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法律作保障,而我国干预市场经济的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以及相关的程序法,与市场经济明显不相适应:一是以民商法为核心的市场体系与行为立法尚未体现自由平等和权利本位的原则,如…  相似文献   

5.
自建国以来,美国就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为了保护经济自由、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繁荣,美国制定了商业条款、特权与豁免权条款、反垄断法等对地方保护主义进行规制,其中商业条款和反垄断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平衡国家实施联邦竞争政策之利益与州行使主权之利益,最高法院创立了市场参与者例外、州行为例外等原则,豁免了州和地方政府反垄断法上的责任。美国规制地方保护主义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法学》1991,(1)
公安机关的职责之一是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现在有的公安部门、公安人民,运用手中的特权,保护不正当的利益,经济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其严重表现。公安经济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公安机关或公安干警在办理案件中,遇有国家和地方利益、外地和本地利益冲突时,不严格依法办事,甚至采取非法手段,损害国家或外地经济利益,保护本地经济利益,想方设法袒护本地当事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7.
地方保护主义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它严重地损害了国家法律的统一和尊严,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特别是人民法院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声誉。实事求是地分析司法裁判中地方保护主义的现状、原因,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当前完善审判工作机制,保证审判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一、对司法裁判中地方保护主义的认识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日趋蔓延,特别是在经济执法方面更为严重,许多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经济纠纷或请求债务赔偿的当事人,普遍感到立案难、审结难、执行更难,其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足…  相似文献   

8.
试析经济审判中的地方保护及治理对策李新军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之风在我国一些地方愈刮愈烈。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秉公执法,损害了国家法制的统一,败坏了执法机关声音,这种在各地出现的经济“怪圈”,与社会主义的法律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政策,都是格格不入的。这种现...  相似文献   

9.
<正> 所谓经济审判工作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是指有的经济审判机关在审理经济案件时,以本辖区的经济利益为本位,不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从而作出有利于本地当事人的裁定和判决的倾向。当前,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并且有继续蔓延趋势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经济执法活动的改善,成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巨大障碍。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案件受理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实践中常常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用不受理的办法,拖延纠纷的解决。它主要指本地当事人有明显的过错,法院出于种种考  相似文献   

10.
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探析许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大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制。如果在司法中各行其“法”,搞地方保护主义,必然破坏社会主义法的统一性、权威性,阻碍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因此,司法中的...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最高人民法院三令五申要求全国各级法院在审判工作中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严格依法办事.但在一些地方仍屡禁不止.我们三人都是从事经济审判工作的,在工作中常遇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眼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法制受到破坏,深感痛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不正当竞争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孙林森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法,它确立的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由于它是一项新的立法,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的矛盾和困难,其中较大的障碍之一便是地方保护主义。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  相似文献   

13.
司法机构本来是防控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机制,但是中国法院自身却深陷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困境。"种子案"就为我国积重难返的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注脚。要根治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必须从司法制度安排上入手。在这方面,采用双重司法系统模式抑或采用单一司法系统模式的联邦国家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保证国家法治统一、防治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有必要实行垂直的司法管理体制,建立法律规范的司法审查制度,并在全国各地实现更为均衡的司法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14.
地方保护主义的症结何在吴杰当前,地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有如不可逾越的篱笆墙,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毒瘤,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那么,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症结在哪里呢?──商品经济活动中,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内在原...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两个月,我到益阳、株洲、零陵等三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市作了一次调查。总的印象是,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发展是健康的,执法是严肃的。特别是人民群众对“严打”反映很好。但也发现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的兴起,已有几年了。但形成一定的气候,还是近二、三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央下放经济管理权力形成的多元利益格局,打破了“一潭死水”,调动了地方搞活经济的积极性,使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但由于经济运转机制转换时  相似文献   

16.
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然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地方保护主义深深的影响了这项基本原则在我国的实现。本文从分析地方保护主义与司法独立二者的关系入手,详细论证并分析了我国司法中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以及克服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文摘报     
地方保护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只顾地方利益,不管全局利益的行为。这个词这几年使用频率颇高,打假受阻,是因为地方保护主义,打击走私遇挫,也是地方保护主义,小煤窑难关,还是地方保护主义。好像中央的法规政策都不曾考虑过地方利益,而那些对抗中央政策的“父母官”个个都是“父老乡亲”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8.
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保护局部利益牺牲法制统一、滥用权力的结果 ;各地方作为独立利益主体受经济利益的不当驱动是其产生根源 ,现行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审判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则是重要成因 ;应当从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地方行政执法机关的独立性、建立有效的对行政不作为的监督制度和科学的行政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处罚与刑罚的衔接、合理配置行政强制执行权及改革行政审判体制等方面克服和防范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9.
唐忠民 《河北法学》2003,21(4):10-11
提出用提高当事人异地民事案件管辖法院级别的方式,克服审判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用授予权利 人对执行法院选择权的方式,克服执行上的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20.
肖萍 《法学论坛》2016,(1):15-22
欠发达地区乃至发展中国家面对先发展起来的经济发达省份和发达国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够有效利用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手段以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又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实乃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新常态背景下,地方立法应兼顾欠发达地区的利益,使之在发展中在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稳步快速发展,而不陷入地方保护主义的泥沼.需要在批判地方保护主义的同时,设置一个畅通的、规范化的表达渠道,即为欠发达地区在地方立法或者区域立法乃至国家立法中表达自身正当利益提供一个法治化的平台,切实做到用立法来保证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