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据问题是导致刑事错案的主要原因。但理论界对证据与刑事错案关系的研究多停留在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层面,对于刑事错案发生的证据法根源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文章在证据法语境下界定了刑事错案的内涵,分析了刑事错案产生的证据法原因,提出刑事错案发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林婷 《法制与社会》2013,(17):254-259
2013年4月25日,经历了一整天的庭审后,河南省平顶山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当庭宣告"李怀亮无罪,立即释放"。至此,这起全国瞩目的"死刑保证书案"终于尘埃落定。该案连同近期曝光的浙江省"张辉、张高平错案"一起,再次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些错案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也使得人们对守住司法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产生了疑虑和不安。因此,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刑事错案预防机制以最大程度减少直至避免刑事错案,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有效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预防刑事错案的路径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乐龙 《行政与法》2009,(2):123-126
冤假错案是对冤案、假案、错案的笼统说法,通常又被认为是刑事错案的代名词.冤案、假案、错案及刑事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错案,其可以表现为冤案,也可以表现为假案,或者既是冤案,又是假案.研究刑事错案对于深化刑事司法改革,提高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丰富刑事司法理论和刑事诉讼法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刑事错案存在主体的特定性、主观可归责性、客观失真性等特点。落后的刑事司法观念,刑事司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律规定存在缺陷以及司法体制机制存在诸多不足是形成刑事错案的重要成因。应从提高刑事司法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司法体制,强化辩方力量赋予律师完整的辩护权以及完善相关证据制度,践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方面预防刑事错案。  相似文献   

5.
陆宝春 《法制与社会》2012,(12):105-107
刑事错案成为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副产品,其发生难以杜绝。为了防范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质量,杜绝司法腐败,出台了"错案追究制"。刑事错案追究制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冤假错案频繁发生、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需要刑事错案的司法善后。完善刑事错案司法纠正、刑事错案司法赔偿、刑事错案司法追究、刑事错案过滤和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绝对无罪的刑事错案,在过错责任制的原则下,疑罪从无类刑事错案的责任追究更为复杂,已平反近两年、追责进度尚未公开的聂树斌案正是如此。以聂树斌案为研究对象,以再审无罪判决书为依据,梳理无罪判决后短期内有关责任追究的官方、专家、媒体、网民等多方声音,分析其中存在的积极追责、消极追责、不用追责等观点。在明确疑罪从无类刑事错案的追责时机、追责范围、追责机制等基础之上,提出对疑罪从无类刑事错案责任追究的个人展望:谨慎的乐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云南杜培武、湖北佘祥林、河南赵作海、浙江张氏叔侄等刑事错案频频爆出,不断吸引公众眼球,刑事司法体制和制度不断遭受质疑。刑事错案不但让真正的罪犯逃离法律的制裁,也给蒙冤者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重则人头落地,轻则让当事人及其家属的社会活动处处受限。一系列冤案昭雪反映了中国司法人权保护进步,但刑事错案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司法公信力,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相似文献   

8.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士元 《法学研究》2014,36(3):26-44
刑事错案的成因包括直接原因、环境原因和心理原因,其中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包括"遂道视野"、"证实偏差"等在内的各种心理偏差)对错案的形成有更根本的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原因,如刑讯逼供、隐瞒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忽视辩护律师的合理意见等等,都是各种心理偏差的外在表现。而绝大多数环境原因,如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司法经费不足等等,之所以会导致错案,主要是因为它们强化了这些心理偏差。根据这些心理偏差对错案形成的可能影响,可以在心理学层面总结出刑事错案的形成过程及规律,而我国近年来纠正的22起刑事错案可以为此提供验证。我国有必要完善当前的刑事司法体制,以减少这些心理偏差对办案人员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防止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保生 《中国法学》2013,(1):90-102
本文针对我国刑事错案种类泛化的问题,分析了"有错必纠"与无罪推定、证据裁判等法治原则的冲突;运用"证据之镜"原理阐释了刑事错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考察,限定了刑事错案的范围;通过对刑事再审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考察,强调了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加强证据制度建设对纠错制度完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刑事错案?笔者认为,公诉案件的被告人经人民法院判决无罪的,均属于错案。错案分为两种:一是法律适用上的错案,二是证据适用上的错案。错案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对法律的错误理解而导致的错案,这是一种法律适用上的错案。二是由于违反证据规则而导致的错案.这是一种适用证据认定事实上的错案。从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这两类错案均有发生,但多数情况还是后者,即适用证据认定事实上的错案。  相似文献   

11.
刑事错案的发生是引人关注的问题,其不仅会造成对当事人人身、自由、财产等伤害,更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同时,司法机关的权威性与公正性也会遭受严重的质疑与挑战。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特殊性,大多数刑事错案的形成与其有关。文章以检察机关为切入口,围绕其公诉、监督两项职能,探究行使这些权力的过程中会有何种因素会导致刑事错案,为预防刑事错案、实现司法公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者对何为刑事错案的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严重分歧,这显然不利于发挥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明确指导作用。鉴于此,有必要厘清人们对刑事错案的模糊认识,探讨刑事错案产生缘由及其应对之策,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尽可能地减少错案的发生,确保司法公正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刑事错案的深层次原因——以检察环节为中心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建明 《中国法学》2007,95(3):31-44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与地位决定了大多数刑事错案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检察机关的诉讼活动有关。因此,检察机关制定有效预防错案的对策有必要首先从检察环节寻找原因。本文主要以刑事诉讼过程的检察环节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刑事诉讼机制、刑事司法机关工作机制和司法机关与外部关系方面导致刑事错案形成或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认为这些深层次原因的共同作用削弱了刑事司法机关预防错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错案的认定标准上,程序错案说更为合理。在刑事错案的防治问题上,最为根本的措施应该是全面推行无罪推定原则,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应尽量完善各项具体诉讼制度,最大限度的防止刑事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论无罪推定原则对避免刑事错案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枉不纵是刑事司法工作者的共同理想,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这样完美的理想确实难以实现。频频发生的刑事错案,动辄以牺牲无辜的生命为代价,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能避免刑事错案?本文认为无罪推定原则的树立对避免刑事错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中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无罪推定原则对避免刑事错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潘西佳 《法制与社会》2013,(25):157-158
刑事错案是指判决裁定与案件事实或法律规定不符的刑事案件。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对于纠正司法机关的错误判决和裁定,实现刑事诉讼目标,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彰显司法机关的公正,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近些年来,重大刑事错案冤案的不断出现,使得刑事再审程序中存在的缺陷突现出来,影响了其纠错作用的良好发挥,本文旨在通过刑事错案来探讨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刑事错案产生的心理偏差主要包括因惰性、经验等感情因素而导致的心理偏差和因错误的价值取向导致的心理偏差。这些心理偏差分别表现在侦查阶段、检察环节和审判阶段,并导致刑事错案的形成。校正刑事司法中的心理偏差,应当更新侦查机关侦查思维,转变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理念及方式,转变审判机关的审判理念,并弱化外部环境对司法人员心理偏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刑事错案的不可避免性,使得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对刑事错案的法律救济方面,以期在错案发生后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我国现行的错案救济机制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以充分保障人权为出发点,对现行错案法律救济机制进行改革,从而重塑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刘宁 《行政与法》2010,(8):127-128,F0003
频频发生的刑事错案,往往以牺牲生命或自由为代价,引人深思。如何能避免刑事错案?本文认为无罪推定原则的树立对避免刑事错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无罪推定原则实际上确立了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由此,追诉方不得不承担举证责任,而被追诉方却享有一系列防御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从而达到预防、减少错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导致刑事错案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既有司法理念、程序设置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舆论影响、干预司法等方面的原因,更有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方面的原因。刑事错案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程序各个阶段,错案的发生与公安、司法机关均有关系。通过对刑事错案原因的多维透视,最大限度防范刑事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