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并非游戏     
一天,刚渎初一的儿子问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出自何处?我告诉他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又找了一本《古代散文选注》,让他自己去看。  相似文献   

2.
刘大生 《唯实》2003,9(5):89-91
《陋室铭》虽然是经典之作 ,但其中的“无丝竹之乱耳”一句却令人费解。乔俊杰、马玉山二位先生对《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有不同意见 ,故在 2 0 0 2年第 3期的《修辞学习》上发表了《〈陋室铭〉疑析》一文 ,建议将“无丝竹之乱耳”改为“有丝竹之乱耳”。[1] 蒋民胜先生认为 ,《陋室铭》的“遣词造句的功夫”是“炉火纯青的” ,“改一字则致残” ,“是将一块无瑕白玉溅上了墨迹”。[2 ] 笔者不同意乔俊杰、马玉山的意见 ,更不同意蒋民胜先生的观点和态度 ,现商榷如下 :一、“无丝竹之乱耳”确实费解《陋室铭》全文曰 :山不在高 ,有…  相似文献   

3.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广为人知的格言。然而怎样运动才更健康?年逾百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向小运动要健康”颇能给人启迪。 周有光,1906年出生,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他著作颇多,曾出版书籍近30种,2005年还以百岁高龄出版《百岁新稿》一书。可以说,周有光先生不但寿命长,而且生活质量也非常高,这得益于他有一副好身板。  相似文献   

4.
并非游戏     
一天,刚读初一的儿子问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出自何处?我告诉他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又找了一本《古代散文选注》,让他自己去看。爸爸,你随便起个头,我都能照这两句话  相似文献   

5.
书情     
书房,古称书斋,爱书之人无不钟爱,明有陈继儒“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之雅致;今有周有光“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之怡然。而我,书房即为卧室和办公室,不问雅俗.但讲实用,遂能每日与书为伴,于淡淡墨香中洗涤灵魂、养性修身。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一本老年杂志上读到一篇别样的《陋室铭》(《老同志之友》2005年第8期第19页)。“位不在高,身正则人;名不在显,气正则神。室不在大,有书则雅,钱不在多,饱暖则佳。吾室虽陋, 然上不漏雨,下不堵泥,四时可以挡风尘……足不出户,‘千里眼’可观世界风云、天下美景,面不能见, 有‘顺风耳’可闻亲友声音、互通信息;身不能行,心可与国家民众休戚与共。进不为己,退亦坦然无悔;权不谋私,心于人民无愧;生不贪赃,死不怕万年遗臭;腰包不鼓,可以不防小偷。凭四十七年一份‘原始股’,开一个‘经济有限公司’,既不赔本,也不盈利。不求暴富,便无风险,也不会倒闭,不达小康,只要健康,也不至于吃糠。近君子,远小人,与平民安居乐业。无提心吊胆之劳,无万人指戳之恨,无东躲西藏之苦,无坐牢杀头之忧。吾自云:何陋之有?”这是七旬老人吉茂英书写的《我的〈陋室铭〉》, 这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发自肺腑的心声,这是一位老同志感动苍天、感动热土的拳拳深情。  相似文献   

7.
我前两年去美国,由于我的舅舅是当地华人商会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他们的一次午宴。商会邀请的嘉宾是塞尔先生,他是美国一家玩具公司的副总裁,年轻而富有。商会摆出盛宴来招待他,一开始气氛非常融洽,直到宴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塞尔先生看着满桌的剩菜皱起了眉问商会会长:“王先生,是不是宴会开始没有计划好,怎么剩这么多菜?”“只要您能够吃得满意就行了,剩些菜算什么,倒掉便是了。”王先生轻描淡写地说。听了这话,塞尔瞪大眼睛说:“你知道吗?现在非洲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挨饿,即使在美国,也有人吃不饱肚子,像这样浪费,简直是不可思议!”我们听了…  相似文献   

8.
今日《陋室铭》种种李光荣安徽和县历阳镇东北隅有一陋室,这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那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使其蜚声遐迩,名扬古今。其文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级,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相似文献   

9.
在陵川县委大楼经常听到群众这样说:“给我找找老韩,这个事我得向他反映反映。”“告诉韩书记一声,张家庄老秦的养老问题解决了,让他别再操心了。”“我们的韩书记在不在,我老伴想让他去家坐坐。”说这话的有工人,有农民,也有教师;有学生,有青年,更有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从他们那亲切的话语中,仿佛韩书记是他们的亲人,是年轻人的家长,是中年人的亲友,更像是老人们的儿子。其实,韩书记并非本地人,几年前才从市里调任陵川工作。一个地地道道的外地人,为什么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陵川广大群众心目中的自己人呢?这一切都源…  相似文献   

10.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是唐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散文家和诗人。《陋室铭》为刘禹锡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名作,称得上古代散文的精品。  相似文献   

11.
“上帝太忙,把我忘记了。”周有光先生曾幽默地说。上帝确实把他忘记了。这位百岁老人和我们一起挥别了2011年,走进了新的一年。2012年1月13日他迎来了107岁生日。  相似文献   

12.
隔山 《党课》2014,(9):120-122
著名法籍华裔画家赵无极生前是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曾获法国骑士勋章。他毕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用心灵与画面共呼吸。他曾经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这位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的艺术大师,在海内外艺术界享有极高的盛誉。  相似文献   

13.
铭文趣谈     
安徽和县历阳镇东北隅有一陋室,一篇短文改变了它孤寂清冷的命运,使它因此而声闻遐迩,名播古今。这篇短文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那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其文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1,(31):55-55
新闻背景:11月2日,重庆市长黄奇帆在会见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和首届重庆市“五心四好”美德少年时说,“有句话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城市,只要有道德,有精气神,这个城市就会是最幸福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节制的智慧     
一天,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甜熏鱼端上来了,梁先生没有动筷子,他说他的血糖高,不能吃太甜的东西;冰糖肘子端上来,梁实秋也没有吃一口,他说,这道菜里面加了冰糖,他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八宝饭端上来了,朋友们都猜他一定不会吃,就没有放到他面前,没想到梁先生居然急不可耐地说:“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淀粉呢!”“我当然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吃前面的菜时我才特别节制。”梁先生笑着说,“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能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z/,所以必须计划着吃含糖的东西,把最大的‘余额’留给最爱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京城广安门外的丰台区卢沟桥乡享有“菜窝子”的美誉。“菜窝子”里有个“菜财神”,这是菜农送给乡农业公司经理张腾福的雅号。他扎根沃土30年,先后试验推广蔬菜丰产新技术40余项,其中21项获农业部、北京  相似文献   

17.
拳头与尊严     
刘洪波 《唯实》2001,(7):71
“不卑不亢”,实在是一种境界。以我所见,真正有了一个事情,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能够不卑不亢的人少见。盖不卑不亢,不只是自我平衡的技术,而且非有强大的理性、自信和尊严感不可为;而卑或亢则只要缩起头来或火气大作即可。 有的人一卑到底,无时不在阳气不足的状态,便是劈面抽他三个嘴巴,他还流着口水迎奉。有的人一亢无余,有事没事就炸开了锅,亮着大嗓门吆喝,哪怕被揪了一根毫毛,他也要寻死觅活。更容易遇到的,是且卑且亢的一路,无论遇到什么人,要从“可欺不可欺”的角度来加以观察。觉得可欺的,他就亢起来;觉得不可…  相似文献   

18.
“就说我不在!”某县一位副县长听说有个老同学来找他,又一次这样嘱咐秘书。这位副县长明明在,却为何要躲起来呢?原来他上任后,门庭骤然热闹起来:老同学送来土特产品,要他为购买紧  相似文献   

19.
身边的力量     
“我真的不需耍有个伟大的爸爸,我只要平凡快乐的老爸。”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离开人世后,他的女儿吴悦说出的话让人心酸。  相似文献   

20.
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安徽省安庆市后,乘“洛阳号”军舰驶往芜湖。途中,与陪同他的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等人聊天时,他突然问傅大章:“安徽有一位叫光升的老先生还在不在?在武汉革命政府时,我和他共过事。”“在啊!就在安庆。”很快,有关方面便安排毛泽东与之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