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从日本兵库南部地震谈起杨永康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往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特别是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的地震灾害愈加惨重。今年元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发生的M7.2直下型地震,又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浩劫,是近二十年来地震灾害损失、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一...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的最大特点就是使人们猝不及防,人员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所造成,因此,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是防止伤害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灾害频繁且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千百年来.人们在同地震灾害作抗争的过程中,在无数次的地震灾  相似文献   

3.
<正> 长期以来,“湖北无大震”的倾向掩盖了湖北地区中等地震灾害的客观事实,社会上对地震事件的承受能力较脆弱。近几年来,我省多次有感地震和地震传闻事件的社会反应,充分说明了我省广大群众对地震科学知识还缺乏了解,地震意识还极其模糊。在今天,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只能采取适当的对策,尽量地减轻地震灾害,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提高对地震科学的认识,逐步增强全民的抗震防灾意识。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1.广泛开展地震宣传,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地震灾害涉及千家万户,它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个阶层密切相关。开展地震知识宣传,就是让广大人民了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多数地震,特别是破坏性地震是有前兆  相似文献   

4.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3,(4X):54-55
<正>一直以来,关于动物能否预报地震的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相应的调查研究,但往往是无果而终,直到现在,大多数人对动物能够预测地震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人们之所以不相信动物能预测地震,是因其还缺乏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地震前夕,动物有异常地震作为自然界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力和对人类生命的巨大杀伤力而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特大地震,其惨状更是令人不寒而栗,使无数受害者的心灵深处阴霾不散。所以,人类一直以来谈"震"色变。尽管目前人类已经掌握如何有效鉴别地震灾害的方法和措施,但对  相似文献   

5.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8,(23):15-16
"上天容易,入地难。"地理构造的复杂性使地震预测这一世界难题至今难以完全攻克。但我国应对地震灾害的长期实践,特别是此次5·12汶川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重视地震预防同样能够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挽救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可谓"群害之首".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如今仍然傲然屹立.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危害大,迄今为止人们尚无方法控制地震。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人口、财富、信息的聚集地。城市一旦遭受地震灾害,其灾害特点突出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次生灾害连发、社会影响广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  相似文献   

8.
方樟顺 《中国减灾》1993,3(4):21-23
大会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我十分荣幸能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现请允许我对中国减轻地震灾害的管理工作进行简要的介绍。一、严重的地震灾害和有限的防灾能力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史最长、受灾最深的国家之一。自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的35%,全球三次8.5级以上特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8.6级,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1960年智利8.6级地震),有两次发生在中国。本世纪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约占全球的53%。据统计建国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高达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04,(9):26-27
地震是人类凶恶的敌人,它的来临无法预知,惊天动地,给人类造成的灾难难以估量。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诠释。随着社会的进步,用科学的眼光来认知、分析、预防这种自然灾害。已成为现代人的科学武器。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中国境内也不在少数,伴随着云南昭通地震的余音。本刊对地震灾害进行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地震灾害频发,其中不乏多个巨灾,像中国的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等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如何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灾害早期预警、建设完备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个主题。日本政府采用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地震纵波与横波的速度差来实现地震发生后的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1.
孙林 《中国减灾》2005,(9):28-30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小地震会带来社会局势的紧张和公众的心理压力;大地震会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巨大而惨重的损失;特大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可见,地震对于社会和公众的危害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应对地震灾害也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那么,民政部门在地震灾害中有哪些职责,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做哪些工作呢?本文结合实际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1月25日,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组召开与国务院普查办评估组的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评估工作对接会。震防司相关领导、国务院普查办评估组组长和成员、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相关专家、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专项工作小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重点对地震单灾种评估与综合评估在技术规范、数据、产出成果(危险性、风险评估、重点隐患评估)方面的衔接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针对地震房屋详查、  相似文献   

13.
日本“3·11”大地震后国家减灾政策的反思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林生 《中国减灾》2013,(11):21-24
2011年3月11日,距离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130公里处(北纬38度,东经142度)发生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4公里。此次地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等一系列复杂的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是日本战后死亡人数最多、该国观测史上最强的地震,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巨灾。日本在此次地震灾害应对中的表现有诸多可圈点之处。例如,建筑物和工  相似文献   

14.
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建筑物设施是地震灾害系统中最主要的承灾体,据中国地震灾害致灾因素分析,我国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大中城市,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等西部农村乡镇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为严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是使人们极易造成恐慌的突发性事件,防震减灾宣传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一些领导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害怕防震减灾宣传尺度掌握不好而引发社会上的地震恐慌,致使宣传工作一直局限于地震部门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山东省枣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4,(3):56-57
正问:什么是台风灾害?答:台风灾害是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对人类生产生活具较强破坏力的灾害。我国气象部门将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从大到小分成六个等级,即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和热带低压。为便于统计,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各等级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统称为台风灾害。问:什么是地震灾害?答: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  相似文献   

17.
张云亭 《中国减灾》1994,4(3):44-45,54
关于地震灾害保险的探讨张云亭(甘肃省保险分公司)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大地震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如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使一个有百万人口、百年历史的工业城市倾刻变为废墟。它夺去了24万多人的生命,使16万多人致残。损失财产上百亿元。地震还...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进行震前预报的脚步。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强震,在强震发生的时候哪些地段的烈度最高、破坏程度最严重。这就是近几年我国在防震减灾领域里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地震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推进地震灾区档案抢救收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做好地震灾区档案抢救收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我省档案事业遭受重创。全省203个综合档案馆有118个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20.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法(草案)》作如下说明: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灾害十分严重。据统计,自建国以来,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整个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4%,直接经济损失占6%。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于本世纪以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的高潮阶段,有可能发生数次7级左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