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同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品低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与以产品差异化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是统一、互补的。因为差异化优势可以还原为低成本优势。决定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四种因素也是创造比较优势的重要条件。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又分别适用于解读要素禀赋不同地区和相同地区间的分工与贸易。浙江经济奇迹是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具有统一、互补性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萌  木明 《理论前沿》2003,(17):42-43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才能形成高层次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试论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两种战略 ,各有其利弊。比较优势理论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实行赶超战略要求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绝对的否定或绝对的肯定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 ,将两者相互对立的观点是片面的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正确的办法是把两者辩证的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一国究竟采取哪种战略更有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 ,则取决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 ,也要看具体政策能否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灵活调整。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 ,经济实力还不强 ,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国力 ,把两种战略结合起来 ,发展经济 ,增强国际竞争力 ,提高国际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家电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依靠比较优势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其竞争优势明显不足.通过分析我国家电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为基点来分析此产业的竞争优势.最后针对我国竞争优势的不足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京津冀区域旅游特征及天津的区域比较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产业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开始进入区域竞争的阶段。目前中国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掀起了新的热潮。从京津冀区域旅游的优势与增长速度看,发展潜力巨大。2005-2010年是天津城市十一五规划发展时期,也是天津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天津在京津冀、环渤海、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抓住机遇,根据天津城市在京津冀区域中的比较优势,塌下心来做好“天津城市在京津冀区域旅游中的发展战略”,包括天津旅游发展战略的市场定位、产业定位、旅游产品形态定位、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和政策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天水市拥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虽然目前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文化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并不高。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分析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区域性建设,增强天水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比较优势战略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赵俊超 《理论前沿》2006,482(17):15-17
比较优势是国与国之间由于人口、资源等禀赋的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对比较优势战略存在较多的争议,这种争议并不在于比较优势战略本身,而在于对具体的比较优势的判断。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但它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未来会发生变化。市场经济与比较优势战略具有一体化的特征,只要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也就自然选择了比较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十一五"时期济南市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济南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与同类先进城市横向对比,我市工业经济不论竞争实力、整体水平,还是产业结构、质量效益,尚有较大差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济南应充分发挥济南市现有的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并且通过推进自主创新,使济南市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以及中国加入WTO,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根据经典的竞争优势理论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重要的、长期的任务。制造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制造模式的应用对于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先进制造模式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制造,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制造模式是企业赢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直接决定着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在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但国企仍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如何把国企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这既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需要不断探索的理论问题,也是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江苏省属企业实际。对国有企业政治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动因及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