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教育效果、拓展实践路径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效果和实践路径进行调查分析,力求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效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应以提升大学生的理论自觉为目标,通过教学实践、育人实践、支撑保障等实践路径深化理论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政治导向和价值渗透的结合,发挥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来,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各领域的学者着重从基本概念、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传播、大众化路径等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开研究,提出诸多颇有启发性的学术观点。尽管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撑,但由于大众化研究中的一些前提性学术问题还没有解决,使得很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问题仍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需要在总结近五年以来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的成就及不足,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扩宽理论层次和理论视野,以便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及其现实践行。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6,(8)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体进程有现实意义,因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的信仰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要争取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且要整体构建配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育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学习达到更深的高度,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刘素平 《学习月刊》2011,(22):115-115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理论成为推进实践的强大力量,这是理论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将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高等学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责任重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吴阳松 《理论建设》2013,(2):34-37,91
构建并进一步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平台,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学平台、宣传平台、主体平台和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整体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了十对基本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十大规律。总结建党以来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对于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推进科学发展观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内容和任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高校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尊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创新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大众化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他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民族化和通俗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背景下,重新梳理和总结经典作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潘小宇 《湘潮》2016,(1):36-37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当代高校肩负的历史重任。高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完善相关的机制,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传播的平台等途径不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当前重大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大众化的途径,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通过文本路径、组织路径、宣传路径、群众路径、机制路径和实践路径来实现。这六种路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需要关注并严肃回答以下三项实践创新课题:一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逻辑,二是平衡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性与学术性,三是如何应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只有深入地研究这三项课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能被打造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效果。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载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机制;完善全员育人机制;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第二课堂联动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是近年来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实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深度;实证性研究材料匮乏;提出的一些举措缺乏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发展让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提供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和资源,激活了主体积极性,也带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难题,如传播去中心化、信息控制弱化、受众分化等。对此,本文以对话教育、隐性教育和生活教育为理念,从数字化理论资源建设、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信息把关审查等四个维度展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其基本内涵,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到群众中去”,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两者相互联结的无限循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我国改革开放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又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正确认识当前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诸多因素,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实践、创新、利益和服务等重要原则,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创新,通过多种渠道使普通民众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8.
"五.四"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进入新世纪,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加上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感染力,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能的减弱。而通过大众的实践、主体人格示范,显性灌输与隐性环境熏陶相结合,积极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路径的实践,可以大幅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学者们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保持了高度关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载体、方法以及存在问题、相应对策等方面,而对其内涵、本质、评估、经验和载体功能等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结合实证调研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为了使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实现良性互动,今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研究应该在有效路径、资源整合、载体功能和长效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辽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在学风、载体、民生、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辽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本文对这些问题予以剖析,并提出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