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和平地区14-16岁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概括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他们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本文作者号召全社会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封建文化以及黄色、暴力、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文化糟粕是青少年正常人格形成的重大障碍,而人格缺陷又导致他们偏离社会规范,甚至违法犯罪。根据青少年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层次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的抵抗能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一直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的战略方针.要进行综合治理,必须从多角度来探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以便寻找多方面的对策.本文将以亚文化群这一社会学理论为视角,以广东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提出一些看法.基本看法概述如下:从广东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看青少年违法犯罪亚文化群正在形成.拜金主义是青??年违法犯罪??的精神支柱.但拜金主义并不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群体的“独创”,而是??社会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问题。我国由于无固定职业的社会游动群体的出现,使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势头;青少年毒品犯罪以及网络犯罪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并出现了违法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集团化、专业化等特点。如何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在社会预防方面制订科学有效的办法和对策,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1981年,高树桥等同志对沈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基因问题作过一次总体样本为1,000人的抽样调查,发现结交不良朋友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中介变数。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他们与社会和人的接触日益增多,特别是与同龄人交往增加了。调查表明,违  相似文献   

6.
网吧经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导致网吧不良资讯泛滥。网吧提供虚幻、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使青少年误入歧途。因此,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网吧安全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7.
林东 《湖湘论坛》2001,14(5):33-34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近几年来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他们的行为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前程,而且极大地危害了社会。最近,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许多案例令人触目惊心。严酷现实告诉我们,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通过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剖析,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 ──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据资料统计,在50至6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左右,且犯罪类型比较简单,多为小偷小摸、耍流氓等,那时青少年犯罪没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危害之大,性质之严重,都达到了非常让人震惊的程度。他们不仅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更使很多家庭陷入痛苦之中。青少年犯罪问题要长治久安,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英国以法律形式明确将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定性为主刑刑罚种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监督机制和量刑、判决、执行机制。从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审视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及问题,从立法完善和实践创新的角度加快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构建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监督机制及工作模式,从而使青少年社区矫正令在实体法上得到确认,在程序法上得到支持,在对象及功能上扩大社区矫正令的适用范围,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家庭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79年美国犯罪学家科恩和菲尔逊提出了日常行为模式理论,从日常活动理论的视角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并基于成因提出应当重整青少年日常生活模式。日常活动理论对于重整青少年日常生活模式,使他们学会运用生活模式重整方法打破现在的不健康的生活规律,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避过环境危机的积极因素,从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对这一模式的具体运用要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运用其他手段,动用全社会力量,努力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孙召路 《理论月刊》2004,(1):122-124
通过对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其中,大多数的犯罪青少年在心理上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产生了严重偏差,从而导致心态失衡,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产生青少年心态失衡的社会原因和背景,对于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显现,其中之一便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明显上升。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是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治理的一次探究。  相似文献   

16.
蓝海 《桂海论丛》2001,17(4):90-92
环境和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研究家庭不良环境是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根源 ,从而找出对策 ,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7.
家庭环境、父母监控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少管所、工读学校和普通中学的74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家庭环境、父母监控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关系.根据自我报告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分,将青少年分为3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组、中等违法犯罪行为组和无违法犯罪行为组.研究结果表明,严重、中等、无违法犯罪行为三组青少年的家庭环境、父母监控均存在显著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道德观和矛盾性、父母监控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道德观和父母监控水平越高,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从青少年的认识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情义需求、欲望、生理需要等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并从青少年的个性结构特征、环境影响、网络影响、学校教育、家庭因素以及个体主观方面等讨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最后就如何从社会、网络、学校、家庭、心理学等方面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预防体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当前全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状况,进一步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深入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9月至11月期间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郑州、沈阳这8个省市目前在押的25岁以下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渐趋低龄化。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公民法制意识的强弱反映出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而青少年一代的法律素质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