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月22日至9月1日,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世纪世界体坛一次盛大的综合性大型运动赛事,也是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首次举行的大型国际赛事。北京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中国有能力举办大型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吗?中国运动员在主场会有优异的表现吗?大运会标志着中国奏响了举办奥运会的序曲。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申奥成功一周年之际,“北京·东京搏击对抗赛”在7月12日晚举行。另一个更高级别的比赛·世界第一届国际散打锦标赛将于7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举行。比赛的日期与今年8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对北京奥运会设项工作的论证十分贴近。 这两个赛事在时间上的安排,用意十分明显,那就是希望借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际,将武术这一中国国粹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一愿望能如期实现吗?  相似文献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奥林匹克运动周期性的推向最高潮。本文通过阐述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以及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所产生的影响,并就高校如何利用北京奥运会精神遗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广、宣传力度不足,普及率、影响力不高,是武术进奥运的最大短板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北京2008武术比赛将于8月21日至24日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说:一个非奥运会项目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比赛,这在奥运会历史上是第一次,对中国武术来讲也是第一次。武术享受到了特殊待遇,但国人最期盼的,还是武术能走进奥运会正式比赛赛场。武术何时能进奥运?《瞭望》新闻周刊目前走访了一些武林人士,倾听他们对于武术发展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本文揭示了人文奥运的内涵,指出"人文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三大理念的重中之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和核心。本文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人文奥运"的产生;"人文奥运"新理念和北京奥运会"人文"主题的内涵。通过以上三个问题来达到使全国人民加深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这一主题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并从而使全国人民为2008年力图实现完美、经典的奥运盛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潘洪其 《民主》2008,(10):47-48
“鸟巢”上空的圣火熊熊燃烧,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征战搏击.时间从8月8日行进到24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幕徐徐落下。中国运动员摘取金牌总数稳居世界第一,取得了自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惊喜”.中国抓住了奥运会这个伟大的机会,并通过成功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为世界贡献了一个了不起的惊喜。  相似文献   

7.
杨葳 《民主》2006,(7):4-6
回顾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在历届奥运会举办地,都有奥运标志性景观建筑。日前,基于长城与奥运会人文精神的深厚渊源,特别是广泛听取了中外游人的意见后,奥组委决定在长城附近向世人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大型景观建筑正式在长城落户。6月23日,本刊记者联合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就“长城文化与人文奥运”等相关内容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国长城学会会长许嘉璐。记者:您认为长城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  相似文献   

8.
王军 《瞭望》2004,(34)
毫无疑问,本届奥运会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它的背后,是独一无二的希腊文化。那么当2008年奥运会举办的时候,北京又将展现出怎样的姿态?除了故宫、天坛、北海等历史建筑,北京古城还有多少内容可向世人呈现?  相似文献   

9.
《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1期推出一组"中国奥林匹克年"特别报道。这组报道反映了将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筹办情况,回顾了中国与奥运的百年历程,传播了奥运知识,特别是将北京举办奥运会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放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凸显了报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时事聚焦     
《瞭望》2008,(35)
中国(2008年8月23日-8月29日) 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24日晚,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共同庆祝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1,(29)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曾向国人提出过三个梦想;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前两个梦想早已实现。对于第三个梦想,直到昨天仍然是梦想,但是中国人渴望梦想成真。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利后,又再一次申办2008年奥运会。 从1908年到2008年,整整一百年。百年的奥运情结,寄托着一个民族渴望腾飞的梦想。 2001年7月13日夜晚,12亿多中国人屏息静气,倾听着这百年梦想的历史回音。  相似文献   

12.
张舵 《瞭望》2007,(32)
举办奥运会将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的拉动,这意味着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最主要的随着2008年奥运会逼近,大规模的投资让北京的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2003年以来,奥运经济对北京的经济增长贡献已超过每年2%。另一种疑问的声音也在响起:16天风光过后,一些奥运主办城市甚至承担了30年债务。纵观现代奥运史,几乎没有哪个主  相似文献   

13.
殷殷关怀     
《瞭望》2008,(31)
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绝不仅仅体现在2008年8月8日晚拉开大幕后的绚丽。筹办奥运会7年来,为全面兑现申奥承诺,自上而下付出的辛勤,凝聚的成果,留下的遗产,同样不会凋谢。  相似文献   

14.
文娟 《瞭望》2008,(13)
2008年3月24日,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在希腊点燃,当完成在希腊境内的传递后,它将前往五大洲的19个城市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地区。在中国大陆,奥运圣火将穿越境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抵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终将于2008年8月8日到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会场,点燃2008年奥运会主火炬塔。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计划路线以古代"丝绸之路"为主线。火炬接力在境外将历时33天,依次途经西亚、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东南亚和东北亚。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8,(14)
象征着和平、友谊、希望的奥林匹克圣火,3月31日上午抵达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中国首都北京。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随即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仪式上亲手点燃圣火盆,并宣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开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三件大事,政府换届、举办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注定了中国在这一年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政府换届,就是把更加年富力强的领导人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更好地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任务;举办北京奥运会,则是在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承担国际责任的同时,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则是中国人民温故知新,更加理性自觉、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集体充电。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在即,奥运会对旅游业发展的深刻影响,使湖南旅游业面临重大机遇,湖南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应高度重视,十分珍惜,积极汲取历届奥运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湖南旅游资源与产业实际,尽快采取措施,全面部署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注目,同时,在这历史性盛会中,美籍华人尚德林先生受北京奥组委邀请,为奥运会镜刻奥运城市之印,使中国印成为中国人民有勇气有信心向世界承诺表示自信的最有力的信物.尚德林还为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嘉宾现场挥刀篆刻名章.尚德林的名字及他篆刻的中国印亦受到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9.
王军 《瞭望》2007,(13)
奥运会申办成功给北京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显而易见,随着2008年的临近,一个悬念越发在人们的心头浮起:奥运会之后的北京还能保持住这样的势头吗?奥运会的赛后问题一直让经济学家们头疼。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投资和建设,以及比赛期间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运动员、游客,均撑大了城市的胃口。可是比赛结束之后,一切恢复常态,经济的增长不再有如此巨大的投资拉动,悉尼奥运场馆的闲置就带来了4亿澳元的多余支出。  相似文献   

20.
金汕 《瞭望》2008,(34)
奥运会的举办使占世界人口1/5的13亿中国人民与世界紧紧拥抱,这是中国之幸,也是人类之幸在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闭幕之时,人们会回想起北京申奥成功之后遭到的误解与诘难,它们曾给奥运会的筹办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北京最终用事实给了全世界一个满意的答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在于它对承诺的忠诚。早在7年前北京申办奥运会时,就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它们不仅是举办奥运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