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汪超  姚德超 《求实》2016,(9):88-96
传统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模式的合理选择,但老人留守农村却是传统家庭养老的瓶颈所在,其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流动社会中的离散性家庭结构裂解了传统代际支持模式,抑制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既然农村老人留守与养老问题源自于农村家庭离散式流动,回归家庭应是该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应依循"多赢"思路,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置于以人为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在统筹兼顾与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支持家庭"的融合统一体,有效化解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2.
就目前我国养老体系建立和普及的情况看,农村老人还不能完全采用社会养老模式。同时,"421"家庭的普遍存在,传统家庭养老也面临困境。而家庭互助式养老模式兼具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优势,势必要成为很多农民在未来采用的养老形式。  相似文献   

3.
周志文 《世纪桥》2012,(11):153-154
中国社会目前的老年养老已呈现出性别差异特征,农村老年女性晚年生活艰难,她们既是家庭经济劳动和情感的支持者,同时也是需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员和社会在经济、物质、情感方面支持的受照顾者。本文对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在个人、家庭、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虽然国家和社会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家庭养老依然占据老人养老的主要地位,只有国家和社会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间的能动性,才能提高和改善朔州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愈发凸显出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农村非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相比,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基本内容进行概括,分析了该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主要结合了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优点,即在老人不需离开家庭的情况下,既可享受到来自家庭的照顾,又可以从社区获得诸如医疗保健、义工服务、精神抚慰等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单靠机构养老难以解决全部的养老问题。因此要修复与重构家庭养老模式,即依靠家庭的基本养老功能,利用社区的各种有效资源,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使单纯的家庭养老行为变为家庭与社区互动型的养老过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开始逐渐步入老年,这给我国的养老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对独生子女父母的现状、需求及养老意愿进行分析。并认为围绕居家养老形成更侧重公共投入,更侧重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互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将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带来了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核心化与空巢化。家庭结构的这一转变影响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使得老人在家庭中地位下降且难以获得充分的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也正因此,加强社会化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服务还没有很好地承接从家庭转移出的养老功能。因此,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完善社区组织和服务,积极发展特色化市场服务供给,实现我国养老方式的转型升级,迎接家庭结构变迁所带来的养老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延英 《共产党人》2008,(15):45-47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让老人们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养老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政府的信誉和社会的和谐。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和家庭结构发展趋势,必须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为主、养老院为辅的新型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模式,通过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0.
康越 《前线》2015,(3):102-104
社区养老是指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在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区养老作为继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后的第三种养老模式,彰显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目前,北京市共有城市社区2816个,其中199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1582个,占58.23%。老旧社区主要分布在城六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老旧社区不仅老年人分布较集中,且养老条件滞后问题突出,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家庭养老模式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独木难支;机构养老也受制于多种因素,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如何使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安享晚年,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从养老难题中解脱出来,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创新养老模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如蕴 《学习论坛》2004,20(7):51-52
在我国 ,第一批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父母绝大多数现已年过半百 ,即将进入老年 ,却因种种原因 ,使他们这些当年的计划生育光荣户成为养老问题上被遗忘的困难户 ,尤其是在农村这个问题更为突出。能否尽快妥善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难 ,不仅是这些家庭的事 ,而且是关系到我国稳定的生育水平能否继续保持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晓华 《理论学刊》2005,(10):102-103
社区照顾模式是社区工作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作模式。在养老方面,通过调动社区资源,整合了家庭养老方式与机构养老方式,既减轻机构养老的负担,也可提高服务质量。国外社区照顾模式的经验对于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方式困境有积极借鉴意义。本文从可行性及操作性层面,对社区照顾模式经验应用于解决我国养老困境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孝亲精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重要文化根基。我国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孝道,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郝亚飞  丁立磊  宋薇 《党史博采》2008,(11):49-49,51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孝亲精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重要文化根基。我国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孝道,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家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空巢现象加剧,老年人养老问题更为凸显,养老服务的需求十分紧迫。为此,我们深入市区、南皮、献县等地,  相似文献   

17.
姜琳 《新湘评论》2013,(18):54-54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观念的转变,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如何为老人“暖巢”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多以“居家养老”为主,这也是国际跟踪研究发现最人道的养老方式。由于欧美、日本这些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普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居家养老模式和相关配套体制,并在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方面想出了很多妙招。他们在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上的丰富经验,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养老的第一选择,这种养老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符合我国经济分配、社会心理、道德风俗的要求,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亟待完善与重构,需要从强化道德保障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目前"4-2-1"型不稳定的家庭人口结构,给我国的养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对嵌入式社区养老进行内涵界定和优势比较,分析现有的嵌入社区养老模式,针对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社区养老存在的资源供需矛盾、缺乏资金支持和服务项目单一等问题,提出完善政府服务机制、组织社区协调资源整合和建立社会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这三个层面的实践路径构想,重点探讨建立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适用性和如何建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土地无法保障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低、养老保障覆盖面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须确定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继续发挥土地养老保障的作用,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