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主与科学》2009,(2):70-70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鳊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革》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革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版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1996年10月,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双二元结构社会的分化与整合》。书,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然而,被关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该书被列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编辑的“社会发展研究丛书”,并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题写了书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内蒙古第一部用社会学理论研究旗县级社区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专著。该书以赤峰市元宝山区的三大景观─—乡镇企业产值“亿元村”集群化,平庄矿务局“企业办社会”40年,兴发集团的农业产业化成功为实践研究对象,以“城乡”和“地企”的双二元结构为研究框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3.
政资当代史鉴后人陈述金春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大革命"史稿》是一部研究“文革史"的专著。“文化大革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这是沉重而惨痛的一页,作为历史虽然这一页早已翻了过去,但那场空前的劫难所造成的沉重而巨大的创伤,特别是民族心灵的创...  相似文献   

4.
《上善若水》一书,是由著名作家刘文忠先生作序,江南先生撰写的一部文学著作,约15万字,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描写的主人公是丰县原县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李玉岭同志,内容翔实,事迹感人,值得一读。党的基层同志,如能都像李玉岭那样:“心里装的是百姓的冷暖,口中念的是百姓的疾苦”,廉洁奉公,执政为民,一心福济百姓就好了。  相似文献   

5.
范潭 《北京观察》2000,(10):42-43
今年《北京观察》第三期刊发的《从另一个视角看“文革”结果》(以下简称《结果》)一文,颇有新意,这个新意集中起来就是论述“文革”有积极影响。“文革”,通常人们说是空前浩劫,从结束到今天,已经是24年前的往事,我是经历过这场史无前例的内乱的,回忆往事,仍然不寒而栗。我读毕这篇颇有深度的文章后,感到很不是滋味。不得不再次仔细翻看了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部分。决议中说: “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相似文献   

6.
一部国难史。也是一部法制史。在今年“九·一八”国耻日83周年来临的日子里,我们不禁想起了著名法学家梅汝璈先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半部书出版的传奇故事。 1987年,距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整整50周年之际。法律出版社出版了梅汝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令人惊奇的是,此书并非全稿。  相似文献   

7.
峥嵘复旦     
原上海市闸北区妇联主任、离休干部薛韫秀从80岁时开始,写出了40余万字的《我的情怀》一书,最近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曾在上海从事过地下学运工作的乔石、李岚清及钱李仁、朱良等同志为该书出版题词或撰联致词。楚图南先生的大儿子、著名学者楚庄为该书撰写序言《弘扬忠良文化树立科学精神》。《我的情怀》一书分三个部分,上篇为《永远的亲情——我家的故事》,描述了作者的父母亲和她七住兄长姐弟解放前投身革命后,走过的正直而艰辛的人生路程;中篇为《永远的爱情——汉煌和我的故事》,描写了她和她的爱人、曾任复旦大学地下党负责人李汉煌的相识、相知、相爱、相别的历程:下篇为《永远的社会情怀——我的人生故事》,描述了作者本人一生走过的路程。此书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现摘登个别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新书     
借我一生著者:余秋雨作家出版社定价:42.00元2004年8月出版 余秋雨是当代知名的作家,也是媒体和读者关注的一位作家,近年,新作不断推出,最近的一部出版于8月,书名叫《借我一生》。书出之前,已在上海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刊登。据说这是作者对中国文化艺术界的“告别之作”。书中涉及了作者和作者家族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涉及“文化大革命”等事,故书一出,就引起读者的注意。在当今文学作品不是非常景气的年月,出版社首印就印了40万册,可见出版社的胆识,以及对本书的看重。  相似文献   

9.
李苗 《前沿》2012,(24)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中提出“中国中心观”一词后,学界纷纷对此书展开论证,众说纷纭,很难断言柯文史学思想代表当时美国史学思想的主流,但该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部分美国史学家实际上的学术思想.不可否认的是,该观点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此书对指导和反思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笔者对该书的内容和影响稍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0.
一枚“文革”珍邮价逾百万2003年4月13日,未发行过的“文革”时期珍贵邮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四方联在北京拍出了110万元的高价。在同一场拍卖会上,另一枚现代珍邮“大一片红”也以60万元落槌。高价珍邮的拍出使得这场由中邮大地邮票拍卖公司主办的“北京春季邮票钱币专场拍卖会”倍加令人瞩目。据邮票专家介绍,在该拍卖会上首度露面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邮票四方联具有重要的邮票史料、组集价值,堪称新中国现代珍邮中的扛鼎之作。这枚珍邮从90万元起拍,比设想的要低一些,落槌价110万元也属偏低价格,未来的升值空间…  相似文献   

11.
魏菲德教授撰写的《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哲学透视》一书,是其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一部影响甚广的著作。该书讨论的主题既不是毛泽东的理论观念本身,也不是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史,而是作者所谓的毛泽东的“知识环境”。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研究视角。作者之所以要研究毛泽东的“知识环境”,是因为他在研究“文化大革命”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时,碰到了困难。他用“意想不到”四个字,来表达自己对“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直观。他说:“任何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怎么能够如此轻易地抛弃他自己的政党,即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12.
张宝瑞,1952年生于北京,从小热爱写作,1969年进入工厂当工人,开始了手抄本的写作,是“文革”时期手抄本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已创作发表了《一只绣花鞋》、《落花梦》、《人为谁活着?》、《醉鬼张三》、《你到底想要什么?》等19部长篇小说以及中短篇小说、影视剧本6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自传式作品《宝瑞真言)最近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2007,(1):12-12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萃》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萃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板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当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许多人还兴高采烈地以为,这是一次纯洁的文化盛典。但是,“革命吃掉了他自己的儿女”,大革命最终成为摧残一切文化的闹剧和悲剧,留下来的是心灵上的一片废墟。作为劫难过后舔舐自己伤口的自然反应,伤痕文学应运而生。 伤痕文学的宣言是作家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故事本身平淡无奇,但却深刻地叙述了“文革”对于一代年轻人的影响。刘庆邦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一批小说和电影《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也都属于这一系列。随着写作范围和反映对象的不断扩大,伤痕文学很快就发展为暴露文学,蒋子…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2010,(2):56-56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科学》2007,(2):39-39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百期,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百期文萃》一书,全书近50万字。该书汇萃了《民主与科学》自1989年创刊以来的百位专家学者撰写的近百篇文章,分为“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等几大板块,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百期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一部研究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力作□郑建邦北京大学阎志民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在组织力量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主编了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强国之路》一书,已与广大读者见面。该书以邓小平同志的言论和中央文件为依据,结...  相似文献   

18.
对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9.
超越法律     
该书《译者序》说 :“本书的许多章节都是波斯纳在自己的文章和书评上改写的 ,他的绝大部分篇章都针对了美国法学界的一些重要人物 ,针对了美国法学界的一些流派和争议 ,而不是讨论一般的、我们习惯的那些法理学问题。”“除了已经同波斯纳名字相联系的法律经济学 ,此书 (以及波斯纳的其他著作 )还涉猎了社会学、历史、文学、修辞学、社会生物学、新老制度经济学、实用主义哲学、阐释学以及性态学等等。”作者《原文序》说 :“本书既是一本法律理论 ·的书 ,也是一本 ·关 ·于法律理论的书 ;这两个介词分别指示了本书的建构性方面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20.
理解普通妇女--兼谈女性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