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回重审制度在诉讼程序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一制度理论上的先天不足以及实践当中操作欠佳,使得司法实践为此付出了较大代价,因此有必要对发回重审制度进行重构,重新界定发回重审的标准、理由:对于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到案件正确判决时,二审法院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一律发回重审;二审法院应严格依法行使发回重审权;废止再审中的发回重审程序。  相似文献   

2.
对发回重审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法中 ,关于二审的裁判方式上均设置了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制度 ,作为本着“有错必纠”原则、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监督的一项重要程序保障 ,发回重审制度在诉讼程序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这一制度理论上的先天不足以及实践当中理解操作不当 ,使得司法实践为此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因此有必要对发回重审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刑诉法对发回重审制作出仅限发回一次的修改,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下弊端:一是有违“公正与效率”的诉讼价值取向;二是违背刑诉法的二审终审制;三是有违“疑罪从无”原则;四是程序性违法发回重审,形同虚设;五是发回重审的周期过长,不利于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解决之道需从“立法”入手,即用“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代替“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制定统一的证据法典,完善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民事上诉制度理念基础——公正与效益入手,指出我国现行民事上诉制度存在的弊端,并进一步提出了改革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构想。本文主张改革我国现行的民事上诉制度,应当适当扩大裁定的上诉范围,对上诉的条件做出必要限制,同时构建以二审终审制为基础,以有条件的一审终审制和三审终审制为补充的多元化审级制度,并应当严格限定再审程序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发回重审是世界普遍采用的一项诉讼制度,在保障公平正义和实现权利救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刑事二审程序中的发回重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二审程序目的实现。新刑事诉讼法对发回重审制度进行了改革,限制了发回重审的次数。在此背景下,革除发回重审制度的弊端,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发回重审的适用,重构配套的诉讼制度和司法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证据是程序的灵魂 ,证据责任制度是诉讼法的核心内容。那么 ,如何正确认识和确立我国的证据责任制度 ,使之科学、规范、有效地运行 ,是完善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再审程序依照一、二审程序的立法规定,使得长期司法实践中发回重审制度在再审程序中得到广泛地适用。虽然《审监适用解释》的出台为再审发回重审制度的适用进一步提供了立法依据,但仍未能就发回重审制度在再审程序中的运行作进一步详细的规范与设计。现实中再审发回重审的适用困境以及再审程序的特殊性质要求发回重审制度的探讨不能仅置于二审程序框架下,特别是民诉法修改后再审案件的急剧增加,要求立法必须对此作进一步的积极回应。再审发回重审制度应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结构模式,与二审发回重审制度不应具有等同性,因为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再审程序有着存在在先的生效裁判,这是探讨再审程序任何问题的根本基点。因此,再审发回重审制度的探讨必须立足于这一基点,也是再审发回重审制度不同于二审发回重审制度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在实践中引起了被告人被长期羁押、案件久拖不决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分析该制度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改进,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客观真实"的诉讼认识论具有理论局限,应从"法律真实"的角度对诉讼中的事实问题进行全新的解读,以重构我国二审制度特别是发回重审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民事执行活动中乱象丛生,如何根治这些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司法难题。究其原因,除执法的社会环境、执行体制等存在问题外,执行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根本原因。因此,要解决民事执行中的问题就应当构建一套以检察机关为主的外部监督和法院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型防范体系,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诉法中发回重审制度的缺陷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回重审是上级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方式之一,该制度蕴涵了程序保障、权益保护和监督制约等功能。当前,我国民诉法中的发回重审制度存在的弊端已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为完善该制度,一是要建立发回重审与指定改变管辖并存的制度;二是取消“可能影响正确判决、裁定”这一条件,规定只有严重违反诉讼程序的才发回重审;三是取消实体处理有问题可以发回重审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1.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是启动民事诉讼再审的事由,如何理解新的证据成为是否透彻理解法律条文的关键问题。文章从规则、理论、实务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新的证据”的界定、审查和确认提出了合理阐释。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即将修改的背景下,一个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是:民事诉讼法的法典体例如何安排如何架构?一部法律的体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在于:这一设计既要具有相当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又要切实反映立法法的一般规律与本部门法自身的特质。以此衡量,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法典体例存在重大缺陷。对此重构的基本思路是:民事诉讼法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构成,对总则中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分则的布局重新设计、同时涉外部分不再独立作为一篇而是将其融入国内民事诉讼相关部分。  相似文献   

13.
深港两地欠薪保障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欠薪已成为全国范围内侵犯劳动者权益的普遍问题,也是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深圳率先借鉴香港的欠薪保障制度,建立了欠薪保障基金。本文试对深港两地的欠薪制度作一比较,为深圳欠薪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其他地方建立该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本质上是人类规制自我生活的一种方式和角度,它的成长离不开以人的价值及利益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底蕴.因此,法治理念指导下的制度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民事诉讼中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使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能自主选择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在解决纠纷过程中选择相关事项,不仅有利于克服民事诉讼的局限性,实现民事诉讼程序所追求的各项价值,而且由于其体现了对当事人意志的尊重,更是包含着使法治得以成长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浅谈盗割回流线案件的现场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割回流线案件是近年来铁路沿线多发的一种危及行车安全的刑事案件,因其现场多且处于野外而给现场勘查带来很大难度。这类案件的现场勘查,首先应利用回流线上遗留的痕迹特征,分析作案工具的种类,同时要特别注意外围现场遗留的痕迹、物品。  相似文献   

16.
刑事再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该制度存在违背控审分离原则、职权主义浓厚、再审理由设置不合理、对再审的时间和次数没有限制等问题,因而应当基于控审分离、权利保障和节制国家刑事司法权、有效率的司法公正三大现代诉讼理念重构再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减灾防灾的制度安排,决定着灾害救援和重建的成效,也是重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提高的关键。"举国体制"是我国抗震救灾可操作性强、反应灵敏、效率高的法宝;举国体制,表现的是一种工作机制,然而体现的更是一种政治实力,它与现行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举国体制是被灾害救援与重建过程的实践证明了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再造理论最初源于企业管理,即企业再造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深入,再造理论也被引入政府改革当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的口号和运动。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甚至可以说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因此,再造理论在政府改革中的运用,需要进一步地分析其所蕴含的理念与精神实质,政府再造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民为导向、重视服务和绩效、强调流程整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和新《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城市所面临的流浪乞讨问题,有的城市甚至日趋严重.文章在对我国流浪乞讨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收容遣送办法》与现行《救助管理办法》的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务院颁布的《救助管理办法》之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制度进行重构的若干设想,以期对相关立法及管理机关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信赖保护原则是公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对西方国家行政法的发展影响深远。自我国《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条文的形式明确信赖保护原则的相关内容以来,该原则在促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关于信赖保护规定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