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静 《当代党员》2006,(12):56-58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中一直占有不小的比例,而且呈现多发、上升态势。未成年人犯罪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检察环节是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一环,但我国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检察制度却存在诸多不足。当前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模式和制度依然主要沿用传统的对待成年人犯罪的方式方法,有必要按照《北京规则》等国际公约,立足检察职能,从保障制度、审查批捕、公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完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3.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5,(18):36-3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希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寄托。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等原因,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未成年人犯罪、贩毒吸毒、环境污染被列为当今“三大社会公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被排在第一位。如何多管齐下,防范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是制定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对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大东区检察院近年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发现了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现实特点及形成原因,以此为据,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希望通过这种见微知著的研究范式为解决日趋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继武 《理论学刊》2003,(2):105-107
我国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未成年人自我防范犯罪意识的培养 ,它表明我们的教育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未成年人自我防范犯罪意识的培养 ,应从道德教育、“畏法”教育入手 ,着重强调从自我做起 ,从今天做起 ,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6.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暴力化和团伙化现象明显,未成年人"约架"型犯罪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现。基于当前严峻的犯罪态势与理论研究的相对不足,以120个未成年人约架案例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未成年人约架具有团伙化、持械率高、后果严重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控制理论和犯罪情境理论探讨其成因,进而从社会预防、情境预防两方面构建体系,减少和消除未成年人"约架"型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具体条件及犯罪机会。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年攀升,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综合起来,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因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吴秋余 《发展论坛》2003,(12):83-84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主要表现出“五化”的特点。一是犯罪手段暴力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在急剧增长的同时,“犯罪质量”也迅速升级,暴力程度不断加剧,重大犯罪比例逐年增高。令人尤为震惊的是,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明显增多,因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而杀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步上升趋势,且越来越低龄化.笔者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剖析,探讨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环境。扎实推进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下沃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调研和总结,有助于明确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而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推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六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青少年(未成年人)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积极地分析问题,帮助青少年(未成年人)走出误区,而不是将其推向我们的对立面。本人认为,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具有违法犯罪行为人和受害人的双重身份和法律地位。因此,本文试从这两方面分析“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未成年人)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环节作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对打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成年人犯罪审查起诉机制应遵循双重保护原则、分案起诉原则、诉教结合原则、及时简易原则。由于现阶段的审查起诉机制基于立法和司法上诸多缺陷,暂不能与未成年人的身心状况相符合。因此,在当前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导向下,必须从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层面,确立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建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品格证据调查制度,赋予被害人一定的量刑建议权,由此,法官可以做到兼听则明,提高裁决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养和造就新一代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掌握科学知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重托。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004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有4亿多,占全国人口的1/3,他们被称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然而,越来越严重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蒙上了阴影。本文试就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作一分析并寻求其预防对策。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目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表现在犯罪主体、犯罪形态、犯罪类型等方面出现了新的情况和特征。(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体的变化特征。主要是:1.初犯年龄降低。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发育成熟比50年代提…  相似文献   

15.
就世界范围而言,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未成年人犯罪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警方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有关调查显示,在所有的刑事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率约占70%。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九年六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我国第二部关于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历来为国家高度重视,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我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除了数量上日益增长和犯罪性质日益严重之外,还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从未成年人的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日益暴力化的特点;从作案人员的情况看,存在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在校学生不断增加;从…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因受自身心理、生理和外部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递增,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工作,不仅有益于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保护,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付锦凝 《世纪桥》2012,(5):51-53
近些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逐年增多趋势,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是我国重要的刑事政策。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在刑罚裁量方面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何在刑罚执行方面探索更多地适用未成年人的刑罚执行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刑事政策和《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我国现有刑事立法及司法的研究,提出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罚裁量和刑罚执行方面的轻刑化建议,以实现保护未成年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从事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检察官,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办案、打击犯罪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感化,促使犯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河北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王晶碹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改造,宽严相济的重心应落在"宽"的政策上。刑法应树立教育刑理念和目的刑思想,刑事法律应确立"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非监禁性强制措施和司法转处为主要原则,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应朝非犯罪化、轻缓化、非监禁化和非刑罚化方向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