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集屠宰母牛卵巢和输卵管中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继续在体外培养。将发育3 d的牛胚胎于42℃下分别培养0.5、2.0和4.0 h,与对照组(39℃)牛胚胎相比,接触最高热应激(42℃,4 h)处理的胚胎,约50%的胚胎发育速度明显下降。而处理组牛胚胎发育到第9d的囊胚数、细胞数及内细胞团与滋养外胚层比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温度升高对牛囊胚期胚胎的发育没有明显损害。对9 d的囊胚进行基因性别分析发现,正常体外培养的雄胚发育快于雌胚,而在发育第3d受42℃热应激后,到囊胚期生存的胚胎性别比率发生改变,雌胚比率高于雄胚,表明雌性胚胎比雄性胚胎具有更强的抗热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2.
多头带绦虫四川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只试验犬在人工感染脑多头蚴后节片排出情况和对随机选取的50个孕卵节片内虫卵数量与大小的观察,以及用终浓度为10g/L次氯酸钠溶液,在显微镜下对虫卵孵化过程的观察,期望能为动物脑包虫病预防措施的制定以及进一步开展该虫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2只试验犬分别在感染后的第45、50d开始排出节片且试验犬体内孕卵节片排出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42d和54d,每日排节片数最高可达64片;孕卵节片内虫卵数最少约为780枚,最多约为16 035枚,平均为5 278.800±3 696.769枚,虫卵数量主要集中在2 000~6 000范围内,共占总节片数的52%;虫卵大小为(33.74±2.71)μm×(32.33±2.09)μm;虫卵的整个孵化过程大致需要4~5min,且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虫卵原有的外形和整个胚膜结构消失,可见透明的六钩蚴。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和细胞化学反应 ,对中华鳖消化道黏膜固有层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中华鳖消化道固有膜内均有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粒性白细胞分布。其中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肠和小肠 ,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细胞的核 质比大 ,胞质中含有数个圆形嗜天青颗粒。 6 0 %~ 70 %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 (ANAE阳性细胞 )。浆细胞也主要见于肠道。而肥大细胞主要散布于食管和胃壁内。虽然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现象 ,但从食管至泄殖腔均未见淋巴小结。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重荧光分染方法 ,结合免疫外科手术 ,对来自TCM 199和SOF培养系统的牛体外受精囊胚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TCM 199培养系统的囊胚发育率为 31.9% (335 / 10 74 ) ,平均细胞总数为 73.1,内胚团细胞数为 16 .8,其中生存细胞占 99.5 % ;SOF培养系统的囊胚发育率为 2 0 .9% (2 4 8/ 1186 ) ,平均细胞总数为 5 6 .2 ,内胚团细胞数为 11.3,其中生存细胞占 96 .5 %。证实 ,使用TCM 199生产的囊胚质量和囊胚发育率优于SOF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白鼠牙髓组织超微结构与牙本质组织学的联系 ,采用电镜对 10只大白鼠牙髓组织及牙本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并对牙齿硬组织的固定、脱钙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全牙组织固定保持牙髓与牙本质的原位、原貌 ,使其呈现正常解剖关系。 (2 )选用 5 0mL/L硝酸乙醇脱钙液 ,可维持牙髓组织细胞内外环境渗透压的相对平衡 ,使组织细胞接近于正常生物特性。 (3 )牙髓组织中含有成牙本质细胞 ,其胞质伸入牙本质基质中 ,且有细胞器存在 ,核周围有明显的高尔基复合体 ,胞质中出现电子密度高的圆形颗粒 ;牙髓细胞有丰富的细胞器及扩张的粗面内质网 ,其腔内有着色均匀的电子密度中等的絮状物质 ,在牙髓细胞之间有呈颗粒状细丝物质含有胶原原纤维及柯夫 (Vonkroff)纤维 ,此外尚有组织细胞及未分化的间叶细胞。提示 ,大白鼠的牙髓及牙本质的组织结构具有人牙髓的一般生物性质 ,可作为人工龋及牙周组织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及临床防龋药物及口腔充填材料的易感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6.
幼龄牦牛甲状腺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幼龄牦牛甲状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光镜下,幼龄牦牛的甲状腺主要由不同大小的腺泡构成;小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矮柱状,腺泡腔内含有较多的周边胶体空泡;大腺泡上皮细胞呈低立方状或扁平状,周边胶体空泡少.电镜下,小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胶质小滴和分泌颗粒等细胞器;大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小,呈扁椭圆形,胞质内细胞器不发达.表明,小腺泡上皮细胞较大腺泡上皮细胞具有更高的活性.在幼龄牦牛甲状腺中未发现腺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寄生于绵羊体内的优势虫种细颈线虫、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等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环境中的发育能力 ;研究了细颈线虫卵在相对湿度 10 0 % ,0、3、5、10、15、2 0、2 5、30、35℃共 9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发育率和发育周期 ;并对毛圆科线虫卵在 - 17~ - 2 5℃自然冷冻环境中的发育情况和幼虫在干燥环境中的抗干旱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细颈线虫卵在 2 0℃、相对湿度 10 0 %的条件下发育率最高 ,发育周期最短 ;毛圆科线虫卵在 - 2 5~ 0℃环境中不发育 ,也不死亡 ;毛圆科线虫的幼虫在无水分的干燥环境中可存活 10 0d左右。  相似文献   

8.
4.膜壳科(Hymeno-lepididae Railliet etHenry,1909):主要特征:头节上有吻突和4个吸盘。吻突上有一圈数目不定的吻钩。节片数目或多或少。每个节片内有1组生殖器官。生殖道位于排泄管和神经干的背侧。睾丸数目不多于4枚。雄茎囊发育变化无常,一般有内、外贮精囊。生殖孔单侧开口。卵巢分叶或不分叶。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子宫呈囊状,极少呈网状或分解成卵囊。虫卵具有3层膜。成虫主要是鸟类和哺乳类的寄生虫。现仅就寄生于禽鸟类常见种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胚兔牙胚在发育中外胚、外胚间质的相互诱导 ,利用光镜、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特殊染色方法 ,观察了胚兔 15~ 2 9d发育阶段牙乳头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 ,牙胚蕾状期牙乳头尚未分化 ;帽状期间质细胞增生形成牙乳头 ,在外胚成釉器细胞的诱导下形成牙乳头 ,即牙髓和牙本质形成的器官 ;钟状期 ,牙乳头为成釉器包围 ,牙乳头边缘部的间质细胞在外胚成釉器细胞的诱导下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未来形成冠、根部牙本质 ;牙乳头内部则形成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继而分化为牙髓细胞及其基质。牙乳头发育过程中外胚与外胚间质相互诱导 ;牙乳头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有的细胞分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存 ,对未来决定牙齿的形态和维持牙齿组织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 ,经 5 μmol/LIonomycin 5min和 2mmol/L 6 DMAP 5 μg/mLCCB 4h激活 ,分别在TALP M 199(TM ,1∶2 )、BMOC M 199(BM ,1∶2 )和CR1aa培养液内培养 ,2 4h和 3 6h各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分别为5 6.4%、5 5 .6%、5 3 .6%和 72 .0 %、75 .9%、79.0 %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培养 8d后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18.2 %、2 1.4%和 2 9.3 % ,CR1aa内培养孤雌生殖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TM (P <0 .0 1)。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的重组胚经同法激活后 ,分别在TM、BM和CR1aa内培养 ,2 4h和 3 6hBM和CR1aa内重组胚的卵裂率显著高于TM (4 9.7%、49.8%比 2 0 .5 % ;74.1%、73 .2 %比 5 0 .0 % ) (P <0 .0 1) ;虽然培养 8d后各组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 ,但CR1aa内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稍高 (12 .3 %比 9.8%、11.5 % )。结果表明 ,CR1aa更适合孤雌生殖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法、半胚法和全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单层 ,在同等条件下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并伴有少量的上皮细胞 ,仅有全胚法含有极少量的肝细胞 ;培养时细胞贴壁和生长状况 3种方法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CEF的产量 ,半胚法明显高于其他 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免疲鸡产下的卵内,含有两种抗体,一种是卵黄抗体IgG,来源于母鸡血液中;另一种是卵白抗体IgM和IgA,来源于母鸡输卵管内的分泌液。所以,在1日龄雏鸡体内,含有IgG、IgM和IgA3类抗体,统称为母源抗体。其中,血液中的母源抗体量,可以通过血清HI试验测知,也可以通过卵黄HI试验来估量。据大量试验资料证明,卵黄HI抗体量,与母鸡血清HI抗体量相一致,而稍高于1日龄雏鸡血清HI抗体量。所以,只要检测卵黄样HI抗体量,就可以了解母鸡群的免疫状态和雏鸡母源抗体水平。检测卵黄抗体的方法,有试管法和微量法两种,其中试管法所用卵黄样较多,试验液总量大,混浊度也较大,吸取卵黄样所用的吸管内壁粘附了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探讨了2~15岁恒河猴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细微结构。结果表明,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大小不等,平均直径173μm,由单层低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平均高度4.93μm,胞质内含较丰富的细胞器和胶质小泡等。滤泡旁细胞较少,平均直径13.20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胞质内含少量的分泌颗粒。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内,其实质由暗主细胞、淡主细胞、暗嗜酸性细胞、淡嗜酸性细胞组成,并可见腺泡样结构和脂肪细胞。主细胞平均直径6.96μm,嗜酸性细胞11.69μm。  相似文献   

14.
比格犬甲状腺显微与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3~6月龄比格犬甲状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比格犬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22~220.00μm,平均90.80μm;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高度3.04~7.11μm,平均5.18μm,电镜下可见功能状态不同的两型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很多,直径4.40~8.82μm,平均6.23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也可聚集在一起形成滤泡样结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电镜下也可见两种类型的滤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15.
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可寄生于羊、牛、驼、猪、马及其他野生动物,引起棘球蚴病。该病常使动物生长缓慢,乳、肉、毛产量低劣,受侵内脏废弃,甚至造成死亡。而且棘球蚴还可使人致病。目前防制此病的主要手段是消灭野犬、狼和狐狸等终宿主,给牧羊犬、猎犬、警犬除虫,禁止将有病脏器喂犬,以及重视人的防护等。其中一年四次的除虫措施,是根据犬吞食含有头节的包囊后,在其肠内经2.5~3个月发育成熟,并排出大量虫卵污染环境的认识而提出来的。为了考查细粒棘球绦虫在犬体从发育到成熟的具体期限,我们曾于1964年在甘肃省皇城草原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探索。方法是:将新鲜棘球蚴虫包囊喂给当地羊群上14只刚刚断奶的幼犬,并从感染后第30天起,每10天一次粪检试验犬有无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经第30、40、50天3次检查,均未见虫卵排出。原计划拟持续到第90天止。后因故中断,于第58天将试验犬迫杀。结果在肠道中发现数以千百计的虫体,镜检孕节,内含大量成熟虫卵。提示了细粒棘球绦虫在犬体不是经2.5~3个月才发育成熟,而是最晚在第58天即达成熟,并开始向外界环境排出虫卵。  相似文献   

16.
从混合鸡球虫卵囊中分离单卵囊,感染增殖后收获大量单一种类球虫卵囊,将卵囊分别置于10~36℃、38~39℃、40℃恒温箱内培养,研究了温度对鸡早熟艾美球虫孢子囊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0~36℃时,孢子囊形成时间随温度提高而提前,每小时孢子囊形成率和增长幅度也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10℃时,77 h初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形成率达19.047%,经98 h孢子囊形成率达92.360%;36℃时,5 h初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形成率达26.471%,经8 h孢子囊形成率达94.180%;38~39℃时,孢子囊形成率达一定时就不再上升,且随温度提高孢子囊形成率反而下降。38℃时,最高孢子囊形成率为52.800%,39℃时最高孢子囊形成率为12.500%;40℃时,球虫卵囊不会形成孢子囊,39~40℃是球虫卵囊形成孢子囊的临界温度。将卵囊分别置于40~65℃恒温干燥箱内经0.5 h处理后又经25~30℃培养24 h的结果表明,卵囊经40~50℃处理后仍可形成孢子囊,而经55℃以上温度处理就被杀死,45~50℃是球虫卵囊的生死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7.
对四季鹅松果体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鹅松果体有3种细胞类型。光感受器型细胞线粒体丰富,可见特征性的纤毛结构,神经纤维常终止于细胞;分泌型细胞以分泌致密核芯分泌颗粒为典型特征,胞质中分布微绒毛和微管;胶质细胞具多形态核,核膜下积聚大量异染色质。产蛋与停产期超微结构比较表明,停产期分泌型细胞器较产蛋期发达。结果显示,鹅松果体以分泌功能为主并具光感受作用,停产期分泌型细胞的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
多孔板是培养线虫幼虫的有效方法。Urban和Tromba(1982)应用这一技术,测定紫外光辐照猪蛔虫卵免疫接种仔猪组的周围血液淋巴球的幼虫引起的胚细胞样转变(Iarvae-induced blastogenesis),Rew等(1982)又应用多孔培养系统来测定抗蠕虫药物对猪蛔虫幼虫存活率以及第三期(L3)到第四期(LA)幼虫的发育的影响。本研究报道20种不同的培养液对猪蛔虫幼虫存活率和L4的产量和生长的影响。经多孔培养系统内的比较,认为胆固醇的效果作为猪蛔虫的生长促进补充物应予一试。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陕西省鸡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希塞氏糖溶液漂浮法,对陕西省6个地区的18个养鸡场共336份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卵/卵囊进行了检测。初步鉴定了这些地区鸡的粪便中存在艾美耳球虫卵囊、隐孢子虫卵囊、鸡异刺线虫卵和鸡蛔虫卵,其感染率分别为44.94%、0.89%、25.30%和1.19%。为鉴定隐孢子虫种别,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巢式PCR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3份样本中所发现的隐孢子虫均为贝氏隐孢子虫。本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这6个地区鸡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尤以球虫和异刺线虫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胚兔的牙囊发育生物行为与人的牙囊发育是否相似 ,为人口腔疾病的研究提供模拟实验动物模型 ,采用光镜、电镜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 4 3只胚兔的牙囊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牙囊来源于外胚间质 ,通过胚胎诱导形成牙支持组织 ,分化产生成牙骨质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 ,形成牙骨质、固有牙槽骨、牙周韧带及其基质 ,对牙齿发育阶段具有保护和稳定作用 ,调控未来形成的牙周结构 ,在早期发育阶段首先出现 ,与人牙囊发育基本相似 ;最终牙囊在牙冠的顶部形成索引带 ,诱导继承牙萌出 ,在牙冠的根部形成牙支持组织 ,一部分牙囊细胞有程序性细胞死亡 ,以维持牙囊发育期内环境的生理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