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三三一"事件,是指1935年12月"一二·九"运动爆发三个多月后,为了抗议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严厉镇压,北平学联于1936年3月31日为悼念郭清烈士而举行的一次游行示威活动,史称"三三一"抬棺游行事件,简称"三三一"事件。多年来,无论运动亲历者,抑或学界研究者对该事件的追忆及评述,主要围绕着当年中央派驻北方局代表刘少奇的《论北平学生纪念郭清烈士的行动——给北平同志的一封信》这篇文章展开讨论,至今争议尚存。在此,笔者就其中中共北平市委与"三三一"事件的关系,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
一二九运动前夕的1935年11月,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姚依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年方十八,从皖南贵池县来的热血青年深感国势的内忧外患,积极投身革命洪流。12月9日,北平这座文化氛围极浓,知识分子聚集的历史名城,爆发了党领导下的,主要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参加的一二九运动。他们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口号,向国民党反动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姚依林参加了由党领导的清华大学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并任北平市学联党团书记。与清华学生会主席黄诚一道参加了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 姚依林、黄诚等学联党团骨干组织的爱国学生运动有效地打击了北平反动当局,推动了全民反日抗战形势的发展。一二九示威游行的第二年,北平当局为了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终于撕下伪善面具,直接派军警包围学校抓人。2月29日,正在学校商议对策,欲重新联合起来的部分进步清华学生被反动军队包围,反动当局的这一举动,明摆着要把进步学生一网打尽。对于反动当局包围学校,公然搜捕学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紧急召集有关人士商讨应付办法。当时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吃过晚饭,正欲赶到梅贻琦家中开会。刚要出门,迎面撞上了气喘嘘嘘的两位学生,一位是他认识的  相似文献   

3.
正李效黎原名李月英,1916年出生于山西离石城关。18岁时,她因在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参加学潮斗争被阎锡山当局通缉,去往北平后改名为李效黎,于1937年考入燕京大学,成为英国籍导师林迈可的学生。后来,二  相似文献   

4.
1937年北平沦陷后,作为教会大学的燕京大学继续留在北平办学,直至1941年年底被日军关闭。其间,在教会学校背景的保护下,燕京大学师生开展了各种抗日活动:燕京大学中共地下组织发动校内的民先队开展抗日宣传,组织进步读书会;燕京大学校方积极与日伪当局交涉,保护抗日学生,还组织护送学生进入根据地或大后方;司徒雷登、林迈可、赵承信等中外教师也通过不同方式支持了抗日战争。燕京大学的抗日活动成为沦陷区抗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其特殊性,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惊闻张学良将军病逝,不胜哀悼。65年前与张将军那段深切的交往,伴着泪水,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1935年12月9日,我在北平参与领导轰轰烈烈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并担任东北大学学生运动的总指挥。这场运动,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一次大规模的爱国运动。时任西北剿匪代总司令、蛰居西安的东北军首领、身兼东大学校校长的张学良将军闻讯后,先后三次给东大当局发来电报,要求东大派出学生代表到西安一谈,并委派他的军法处长、原东大教授赵翰久携款千元到北平慰问参加…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2,(17):65
周达文,原名周达定,1903年出生在镇远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中国共产党贵州籍早期优秀党员、革命活动家。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还是镇远道立中学三年级学生的周达文被推选为镇远道(黔东道)26县爱国学生运动的学生领袖,1920年因揭发弹劾贪官苛罚百姓被学校开除后与家人定居北平,就读于北大预科班。周达文在北大除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广泛接触课外政治读物,成为早期学生青年  相似文献   

7.
斯诺积极支持和热情报道了一二九运动,为这场运动的发起和影响的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一二九运动的经历又深刻地影响了斯诺,成为他一生中的重要里程碑.斯诺自始至终地介入了一二九运动.早在发动之前,学生领袖曾多次找斯诺商量,斯诺建议"运动发起时间最迟不超过10号".还答应发动其他西方记者去现场采访,详细报道.斯诺的建议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后来给学生们的指示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8.
1914年9月,任仲夷出生于河北省威县.青年时期,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间,任仲夷在具有革命传统和进步思想的北平中国大学就读于政治经济学系,先后担任中共中国大学党支部书记和北平西北区区委书记.  相似文献   

9.
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在北平(今北京)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时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将军,对“一二·九”运动中的东北大学学生给予了同情、保护和支持。东北大学1923年4月26日在奉天(今沈阳)成立,1928年6月张学良兼任东大校长。“九·一八”事变后该校被迫迁往北平,1935年10月该校工学院随张学良迁往西安,但文、法两院仍留在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北平的“东大”爱国学生积极投身这场伟大的抗日爱国运动,遭到国民党北平当局的镇压。远在西安的张学良想方设法营救被捕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束侵略的斗争史上,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邹韬奋是“一二·九”运动的大力宣传者和热情支持者。 1935年12月9日,为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责,北平一些大中学校6000余爱国学生冒着严寒,冲破国民党军警重重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北平当局请愿,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六项要求。当这些要  相似文献   

11.
他是著名的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的得意弟子,因从事学生运动,在闻一多牺牲后被国民党当局作为“政治要犯”逮捕入狱。在狱中,监狱科长的女儿爱上了他,并与他结成了传奇姻缘,也为他后来蒙冤受屈二十几年埋下了伏笔。在历尽坎坷之后,伍大希抱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走上演讲台,用自己血与火的人生教育着青年一代,在自己的夕阳人生中写出一片艳阳天。  相似文献   

12.
甘地(1869-1948) 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尊为“圣雄”。曾在南非进行反种族歧视斗争,领导非暴力抵抗运动。1915年成为国大党领袖。1920年提出对殖民当局不合作的主张,开始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二战爆发后,甘地提出战后实现印度独立及制定印  相似文献   

13.
郑奇志 《党史纵横》2008,(12):50-51
“我是激进的” 1935年12月9日,北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广大爱国学生对蒋介石的卖国行经极为愤慨,当卖国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传出后,北平大中学校学生,在中共北平临时市委和北平学联领导下爆发了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  相似文献   

14.
余玮  石妍 《党史天地》2007,(9):25-28
卓琳,原名浦琼英,1926年4月出生于云南宣威,1936年毕业于北平第一女子中学,并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7年毕业于陕北公学。先后在八路军129师师部秘书科、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单位或部门工作过。  相似文献   

15.
李守仲 《党史博览》2021,(12):54-57
两家因革命工作结缘 河南李海,原名崔光华,1922年农历八月出生于河南省修武县李万乡张建屯村一个农民家庭.1944年夏季,崔光华考取了前身是北平师范大学的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后来复校,西北师范学院回迁北平.1946年夏季,崔光华成为北平师范大学学生,参加学生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于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1947年5月,在北平师范大学火热的学生运动中,崔光华认识了祖籍浙江湖州双林的徐仁津.  相似文献   

16.
沈越在吉林     
沈越在吉林□蒋振兰沈越,原名冯仁轩,1916年生于吉林市。“九·一八”事变后,沈越因参加反日活动被日伪当局列入“黑名单”,他被迫离开吉林去北平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北平地下党的引导下,沈越于1936年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1945年,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7.
《党史纵览》2010,(5):54-55
抗战前,薄一波被国民党逮捕,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南京曾拟立即枪毙薄一波等12名重犯。可是.华北国民党当局却没有执行。  相似文献   

18.
李时雨同志是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他是我党三十年代一位杰出的地下工作者.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为谴责英日帝国主义暴行,他积极参加并组织了沪案后援会,声援上海工人、学生运动.在北平国立大学法学系读书期间,正值“九一八”事变,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投身于抗日救国斗争的洪流,积极参加了北平学生的卧轨、南下请愿运动,同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间,他被党派回东北,发展抗日武装,组织成立了“黑龙江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李时雨任副司令.活动在巴彦、呼兰、兰西等地,…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孩子出生后,父亲给孩子起名为“继朴”,专门注明“继朴”二字是纪念我的外公严朴同志(苏南农民运动领袖,参加过中共六大、七大。曾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副部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49年在北平病逝。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我很感动,觉得老人真是个高手,给孩子起名起得好,把老太太的念想摆平了。  相似文献   

20.
1936年,我在守旧的四川大学读到中文系三年级时,受到了年前北平“一二·九”抗日学生运动、当年8月成都人民驱逐和惩罚日本特务的自发爱国行动的影响。这年10月我所崇敬的鲁迅先生逝世,成都青年在川大致公堂举行追悼大会。我在会上聆听了老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