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惩罚需要一点智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信心。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人,必须因人而异、适度。我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尊重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确实有点难,老师应心平气和,用爱心去唤醒他,而不是用粗暴的方法去改造他,要首先发自内心承认他是一个好孩子,然后再适度地惩罚他。说适度,就是考虑学生的承受力、尊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不能没有自尊自信。如果我们惩罚不当就会损害学生的自尊自…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总和。教师的道德人格应是良好的、高尚的,而不应是平庸的,更不应是卑劣的。 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价值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会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说:“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他所改…  相似文献   

3.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中学生虽还未成年,但“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他们和成年人一样,也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也有自尊心和荣辱感。换句话说,中学生也是人,他们的人格也需要尊重。特别是处在改革年代的中学生,这种心理显得尤为强烈和执着。如果不尊重他们的人格,甚至有辱他们的人格,往往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将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事情就是这样,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好心也办不了好事。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我市迅速形成了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为掌握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新特点,2006年11月,我市在编写和组织中学生阅读《成长支点——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学生读本》一书的基础上,市文明办对全市中学生开展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市中学生的荣辱观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积极养成文明行为,公德意识、国家意识较强,较好地继承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中学生荣辱观教育主要途径和成效的调查与分析1.媒体宣传、学校和社区教育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调查显示,中学生对“八荣八耻”的知晓率为100%,其中,通过新闻媒体、课堂、社区了解荣辱观等重大宣传教育活动的分别占65%、33%和15%。2.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知晓度较高。中学生对“八荣八耻”内容的了解程度,选择“知道内容”、“了解得很清楚”和“会背诵内容”的分别占44%、8%和28%,选择“不是很了解”的占21%。结果显示,认知度在“知道”以上水平的约占79%,而且能完整表述的同学占了近1/3。3.对树立正确荣辱观的认同度高。在对“你认为‘八荣八耻’教育对你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用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名校”莆田一中的原校长施天水在长期从事化学教学中,不断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进行化学教学改革。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师生教学相长,在教学上形成“启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风格。他长期潜心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的主课题有“启发式教学”、“思维能力评价研究”和“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今天,教育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格,注重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尊重学生的需要等。开放式的地理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是一种面向学生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键要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论罗杰斯的教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杰斯在长期研究中形成的从人格自我理论出发 ,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阐述了“培养完整的人”、“意义学习”、“教育者即促进者”的教育思想。批判地借鉴和吸取罗杰斯的教育理论 ,对于审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教育艺术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之以爱: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可见我们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才能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即教育者必须先主动建立爱的关系,接近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和哲学思想,是以情感为定向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尔·罗杰斯,戈登·奥尔波特,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家们一开始就提出了不同凡响的道德教育目标,认为道德教育乃至全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自我实现”,道德教育就是一个促使“自我”或“人格”形成的过程。这里的“自我”概念,指个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所具有的特性(如经验、需要、情感、理想、理智和能力等),以及与他人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即个体对他自身特性及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理解。正是这  相似文献   

10.
“教育功能泛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教育界逐渐形成了“教育功能泛化”的一股思潮。这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问题。现仅就管见所及,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教育功能泛化种种所谓教育功能泛化,就是无限扩大或夸大教育的功能,把它讲得无处不“功”,无所不“能”,亦即几乎是“教育万能”。其说法概有以下几种:1、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其解释是,政治决定教育的方向与性质,教育又直接和间接地为政治服务。这在我看来,他所谈的是教育和政治的互动关系,而不是什么教育功能。2、教育具有经济功能。认为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经济条件;教育也直接…  相似文献   

11.
1.教育者必须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师要尊重中学生的“成人感”,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要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并在教师引导下对学生的独立性加以影响,使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充分发挥。这是促使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亟需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之子课题《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课堂教学互动研究》的研究实验工作。该课题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互动”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的关系的研究,来探索如何通过师生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健全,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应用研究,我们采纳黄希庭教授对“人格”的界定,即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和体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具有动力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明确地把心理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辅导与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性地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形成发展性的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全面地发展。因此,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辅导与教育体系,对加强心理辅导与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9年9—12月,我们利用福建师大政教系学生教育实习的机会,围绕中学生思想问题,用无计名问卷的方式对全省有代表性的十一所学校的107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中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研究。一、中学生的社会观社会观是人们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健康的社会观念是中学生思想范围扩大和思想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在问及“你对报纸上内容最关心的是什么”时,有54.9%的学生表示最关心“国际新闻”;只有8.3%的学生对“有关  相似文献   

15.
所谓“义利观”是指人们如何对待伦理道德和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观点。这里的“义”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正义”,即指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标准;二是“义气”,即主持公道,同情他人的正义行动或甘于替他人承担风险和牺牲的气概。这里的“利”指物质利益和功利,它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近年来,我教研室把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从教师队伍抓起.在教学中注意“引”首先从提高政治教师的主导意识和业务素质入手。…  相似文献   

16.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Learningtoknow、Learningtodo、Learningtolivetogether、Learningtobe”)。对于当代大学生,他们既被社会过高地期待着,也过高地期待着社会,“学会共处”是一项艰巨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大事。大学生的人际适应人格不仅具有青年中期情感依恋和人际交往的一般意义,而且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塑造完善的人际适应人格,不仅是其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置换,将自己从“标签层面上的大学生”培养成为“观念层面上的大学…  相似文献   

17.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f须具备智、信、仁、勇、严等有关条件,才g带出一个先进的班集体。一才智。学生对工作卓著、才智超群的9主任,容易产生钦佩和崇拜心理,是学生模亡的榜样。为此,班主任要努力做到学识渊博、I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白相关知识,树立起一个学者形象。二诚信。即诚实、信任。诚实是取得学」信任的基础。心里与实际做的要表里如一,月诚信的人格力量,去感化、教育学生。三仁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心是一个“爱”字。中学生处于…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是专指艺术领域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它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它更能显出健全“师范人格”的特殊价值。艺术教育的途径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不同体裁、样式的作品阅读;二是不同种类、形式的艺术鉴赏;三是不同手段、方式的艺术创造。艺术教育的具体方法应做到三结合:一是把其他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把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三是把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一、隐性课程概念的提出“学生在学校中学到了什么(Whatislearnedinschools)”大凡关心学校教育的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正是这个问题促使我们重新反思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论,并把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向隐性课程领域。早在20世纪30年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就触及到了“隐性课程”问题。他指出,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显性课程,还学到了与显性课程“不同的东西”,这就是他所谓的“伴随学习(collaterallearning)”。他指出:或许所有教育学上的最大谬误是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一个人在他学习的时候只学到某种特定的东西,至于形成持久的态度、好恶的间接学习…  相似文献   

20.
胡适尽管在文化上持“全盘西化”和“充分世界化”的态度 ,但在学术研究方法上却走的是一条融合中西的路子。带有胡适特色的“方法论”实际上也是在融合中西学术研究方法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他的实用主义方法是西方实证方法与中国乾嘉考据方法的融合与创新 ;他的“明变”、“求因”的历史主义方法则是西方进化论思想方法与中国黄宗羲、章学诚等人倡导的“究源明迹”学术方法的融合与创新。胡适学术研究方法的这一特色充分凸现了人类文化(古今中西 )在接触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