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命运给你缺憾的时候,你就该用行动去弥补,去抗争!”就是这句平凡却不失哲理,简洁却需要我用一生去奋斗的话,让我在茫然的人生路上找到光明与方向。每前进一步,我的感激之情也深一分。  相似文献   

2.
完美,这几乎是人类不可能达到的一种状态,却被一群力求完美的人作为生活的准绳。这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严于律己,苛以待人,他们对生活、对爱情,甚至对婚姻都苛求完美,虽然他们的爱灿烂如太阳,却难免令人炙热难耐,和他们恋爱结婚,如同孙悟空跟了唐三藏,天天都有被紧箍咒压迫的致命危险。因此,面对生活,我们只希望:可不可以不完美?  相似文献   

3.
面子的变迁     
中国人好面子,这是西方人近代最大的发现。好些晚清民国来华的洋鬼子,在想要写点什么描绘中国人的时候,十有八九都会提到这点。言外之意,他们这些西方人,就不那么好面子,好什么呢?实际的好处。鲁迅先生在说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提到一个晚清的掌故,洋人来争利益,争来争去,利益争到了,但出门的时候,中国人却让他们走偏门,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很丢人的事,可是老外却欢天喜地地去了,毫不觉察。于是,中国人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其实,那时的中国人,还算朴实。如果好面子等于好虚荣的话,至少,他们还在乎虚荣,这虚荣里,多少还有道德感。谈判的时候争不过洋人,因为洋人背后实力太强,然后用事关面子的小动作,让洋人丢人,也算是在精神层面挽回了一点损失。但是,今天的国人,好面子的毛病依旧,但里面的道德感却已经不多了。当今的人们,一般来说有面子的事,是在消费上的奢侈。享用别人享受不了的好烟好酒,几十元一根的天价烟,几万元一瓶的拉非,显摆在人前。当然,用名牌包包,涂名牌化妆品,也算有面子。如果能开上豪车,招摇过市,在闹市里飙车,更能引来艳羡的目光。能办别人办不了的事,面子则更上层搂。别人办事要排队,我不用排,别人开车要遵守交规,我不用遵守。别人违规要挨罚,我走门子逃过去。别人办不下来的手续,我能办下来。同样的房子,别人要5万元一平米,我则5000元拿下来。这种行为,之所以有面子,是因为背后意味着办的人有不寻常的关系,或者本人就拥有很大的权势,让人不服不行。如果第一类的有面子,还只是因为有钱,而第二类的有面子,就多少意味着特权。特权这东西是个怪物,没有的时候,大家痛恨,有的时候,人人喜欢。其实痛恨之时,也带着暗恋,所以,没法不有面子。其实,更有面子的事,是有本事干违法的事,但却不被惩罚或者能减轻惩罚。犯了法,甚至杀了人,却不被判重刑,象征性服刑几年,就悄然或者昂然出来。通过非法手段,一口吞掉他人的产业,然后居然一点事都没有,这也是可以大肆炫耀的有面子的事。比杀人都不大受惩处还大的有面子的事,是有本事捞人。就是可以把犯了重罪的人捞出来,重罪轻判。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繁盛,本应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享受多元化的资讯与财富,但却由于一些无良之士的乘虚而入,使得电脑网络这一人类最杰出的智力成果,在许多时候偏离了它原本的宗旨而带给人们无尽的权利纠纷烦恼。是什么让网络成了一个是非之地?开放与自由的网络环境究竟应该利益在前,还是相互尊重为先?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什么是色彩吗?这个问题似乎提得很幼稚。睁开我们的双眼,色彩就在眼前,哪个景物上没有它的存在。有人曾经告诉我,色彩是与生俱来的,供人欣赏的。色彩这么容易得到,致使人们象对待空气那样,享受它又忽略它。也许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不珍惜,但我想说,眼睛看到的色彩只是色彩家族中的一部分,要读任并认识所有色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准确地说,想要得到某些色彩是要付出代价的,色彩也不仅仅是供人欣赏的。小的时候,是母亲让我知道了眼前看到的景物是什么颜色。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地、七色的彩虹。甚至当我张开双手向母亲要那只…  相似文献   

6.
感谢缺憾     
步入花季、雨季的我们开始渴求那天边不逝的彩虹,开始期待人间不散的宴席,开始追寻近乎完美的人生。然而现实中,心中的完美往往被太多太多的缺憾所代替。因此,在我们朝气蓬勃的青春时光里,夹杂着一些唉声叹气。朋友,何必叹息,告诉你,每一种缺憾都有意义,缺憾也是美,我们应该感谢缺憾。完美,只是相对于缺憾而言。对于完美,缺憾不仅是衬托,更是其意义的诠释与说明。缺憾是另一种美,“白璧微瑕,瑕不掩瑜”,即说明了二者的对立与统一。不敢想象比萨斜塔如果不斜,会有几人知道?不敢想象维纳斯如果双臂完好无缺,会有几人为之倾…  相似文献   

7.
"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1995年,歌手韩晓的《我想去桂林》风靡一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那个年代,即便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中国人,也还在改革开放的淘金大潮里埋头打下。当人们心中的天平绝对倾向于工作挣钱而非享受时,旅游基本上就是个奢侈品。  相似文献   

8.
感动     
现在的孩子太缺乏感动了!这是当今社会的孩子给人们的最大感受。一些同学可以为那些“肥皂”电视剧、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爱得死去活来的无聊剧情哭得稀里哗啦一整天,甚至还要再加上一夜。尤其当我看到我周围的那些可爱的同学们,他们穿名牌,吃高档,比手机、m p3,嘴边整天挂着跟自己年龄根本就不相宜的“男、女朋友”,时不时还会吐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但对他们来说所谓酷毙的时尚名词,却对实际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学校、社会对自己的爱护置之不理,甚至还要嗤之以鼻。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社会给予的一切,连个谢谢都不曾说过…  相似文献   

9.
王超 《中国保安》2012,(1):48-50
曙光初露,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他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夜幕降临,人们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他们的工作仍然没有结束。他们不是军人,却有着军人般铁的纪律和品质;他们不是富豪,却可以面对千万巨款毫不动心。他们每天紧绷神经与金钱和枪支接触,出不得半点错误;他们每天负重15公斤,还要搬运总量超过1000公斤的重物;  相似文献   

10.
军歌嘹亮     
扈倩 《传承》2003,(4):41
八月,炽热的太阳如火如荼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小米粒似的桂花那甜甜的幽香。在这样充满灵动和改革的日子里,身边的每一种颜色似乎都会在眨眼间变来变去,或多或少让人有一种不确定的感慨。只有一种颜色是永远宁静和安详的,它默默地立在那里,无处不在,我们只在不经意间才会觉察到它的存在。现代社会变得太快,我们不断追求生命中不同的色彩,而它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色?对,就是绿色,这是一种神圣的颜色,它常常被人们忽略,却总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人带来和平、宁静、安详、生机……如果说每一个月属于一种音乐…  相似文献   

11.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进入二十一世纪没几天,生活节奏就已经快得让人有点跟不上了。于是,一个悠闲的假期(即使只有几天也好)成了几乎每个人的奢侈享受——要是收不到电子邮件那简直就更完美了。  相似文献   

12.
魁元:我是一个肢体残疾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我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大家的关爱,人们对残疾人照顾得几乎可谓无微不至。但是我却越来越不习惯了。因为我知道很多事情我都是可以自己做的,我说了他们又不听。难道我应该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吗?大伟:接受关  相似文献   

13.
《半月谈》2005,(4):77-77
我是一名退伍兵,城镇户口,但却不能享受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金,也不能享受义务兵优待金。我去问当地民政局,他们说我当初入伍时属于占用农业户口指标,没有取得《优待安置证》,所以不享受上述优待。请问,享受优待一定要《优待安置证》吗?  相似文献   

14.
杨圣捷  小武 《小康》2005,(4):72-72
正如媒体的关注始终在于作为女人的徐静蕾,而不在于作为导演的徐静蕾;人们对于一部电影的价值的关注,也总是难以落在电影本身。这注定是一部足够引发关注却无法期待完美的电影,电影中关于爱、关于成熟男人的讨论,就像徐静蕾本人:简单,偏执,却并不让人讨厌。  相似文献   

15.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自一把心爱的伞,它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长辆黑伞,无论是无云的晴天还是绵绵的阴雨,我每天都要带上它。妈妈不解我的行为,县至发人强迫我放弃。我只好告诉她其中秘密。我的妈妈是县妇朕干部,她的心里似乎只有工作,整天在忙写材料、忙开会、忙下乡、忙接待那些上访的素不相识的妇女。我三、四岁起就得一个人独自跑二里路上幼儿园.那时候很多上小学的淘气鬼经常躲在路上吓我,他们抢我的画册或是书本,让我向他们求饶,帮他们背书包,帮他们捡踢到人家院子里面的足球,让我去道歉……他们无所畏惧地指挥我干这干那…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北京观察》2012,(1):39-41,38
她本是一位守护生命的卫士,可我却没能寻见她的盾牌与长枪,她本是一位救人于危难的天使,可我却没有发现她飞往天空的翅膀,她自诩只是路边一株平凡的春草,不欲让远行的人为之驻足停留,却只愿在人路过的时候,一眼就能瞥见生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36)
正旅顺博物馆已经堪称完美了,但当你站在旅顺口大连医科大学,眺望无际的渤海湾,就会知道,旅顺口是辽东半岛一颗完美的珍珠,是那座同样堪称完美的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我觉得很丢人。半夜我挣扎醒来,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寒冷。室外还有一小团一小团积雪没有融化,但它们与我的寒冷无关。我胆子很小,怕黑。我曾经忧虑过,出差怎么办?怎么面对黑夜?不关灯,也不会让人彻底就  相似文献   

18.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极爱读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一书,他刻画的几位女性,各有特色,我惟独喜欢孙柔嘉。同室的同学都笑话我是“受虐狂”, 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日后娶一个像孙柔嘉那样的女人做老婆,如同受虐。他们不喜欢孙柔嘉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孙是一位小心眼的女人。我喜欢她,却偏偏是她小心眼时耍性子流露出的可爱来。  相似文献   

19.
当法治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法律的形象也在悄悄甚至公然地贬值。人们一边在享受着法治带给的光辉,一边在法治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暗暗哭泣;一边在唯法是遵,一边是对法律的恶毒攻击和咒骂。乱象丛生的原因很多,诸如媒体不正当的宣传,人们对法律的过高期盼,司法人员的贪赃枉法,但让我思考更多的是司法的过程本身。  相似文献   

20.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一人站在阳台上,望着雾濛濛的太阳发愣。阳光不强,温度却很高。这就是家乡的太阳,你寻不见它,它却把你“晒”得晕头转向。电话咋响。接起来,是我母亲的声音,有点急促:“今天是6月6日。你把柜子里的衣服拿出来晒晒。” “6月6日,晒衣服”,这句从小就听我祖母每年念道一次的话,现在从我母亲嘴里说出,似乎牵带出许多忘却了的恬静与怅惘。从前住家门前,有空旷的院子。6月6日,家家户户就在院里的树上,牵上绳子,或支起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