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万银 《前沿》2006,(6):213-214
从历史上看,河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先秦时期的戎、翟,秦汉时期的匈奴,魏晋时期的鲜卑,之后的回纥、契丹、蒙古族,早就与汉族共同生活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农业、畜牧业经济并行,形成这一地区悠久而独特的文化。我们今天所探讨的“河套文化”,是整合文化资源,展示地区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展示河套悠久灿烂的历史,也是提供现代文明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巴彦淖尔市树立河套文化品牌,使其更好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服务。河套地区,民间有被称为“打玩意儿”的戏曲形式,也可称作“二人台”。吸收了山西河曲一带的民间歌舞、蒙古族…  相似文献   

2.
巴彦淖尔——草原上的耀眼明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万银 《前沿》2006,(9):213-214
《河套图考》载:“河以套名,主形胜也。”在明代及以后的汉文书籍中,将鄂尔多斯地区多称为“河套”。“长城外、黄河大曲之内,即河套也。”首次使用“河套人”这个名词的是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内蒙古萨拉乌素河一带,发现了一颗石化程度很深的人的上门齿,是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当时取名为“鄂尔多斯牙齿”。解放以后,我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多次在河套地区发现“河套人”的化石材料。“河套”指的是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宁夏平原和“后套”阴山黄河间平原,这仅是地理位置而已。“河套人”是在内蒙古地区发…  相似文献   

3.
嵊州“吹打”起源何时,没有确切年代记载。一些年长的村民说,“吹打”最早是以“万民伞”戏客班(又名嬉客班)的形式出现的。清光绪年间,嵊州一些村里组织了“万民伞”戏客班,后来慢慢地增加了乐器种类,这成了嵊州“吹打”的雏形。在嵊州,“吹打”乐队又以白泥坎村最具有代表性。众多乐器的使用、丰富的表演形式使白泥坎的民乐与普通的民乐有着较大的不同。1957年3月,白泥坎村民间“吹打”乐队昔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民间器乐曲《夏雨》获得很大成功。汇演后,演员受到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上世纪50年代是白泥坎民间乐队的鼎盛时期, 《夏雨》被录制成唱片,还被编入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材。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喜爱的吹管乐器——笔管,流传于黔南荔波一带。布依语称它为“勒贡木”。勒贡木”在布依语中无其他含义,是这种乐器所发的两个主要音(25)音名的偕音,正如有的地区把唢呐称为“哩啦”一样。“笔管”是汉族的称法,因此种乐器形同毛笔,故得此名。  相似文献   

5.
徐青 《两岸关系》2002,(11):31-32
“台湾综合研究院”(简称“台综院”)是岛内民间智库之一。长期以来,岛内智库在各自的党派利益背景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 “台综院”是1994年2月由刘泰英负责设立的,刘泰英自任院长。连任“台综院”院长7年  相似文献   

6.
苗家芦笙曲     
芦笙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乐器之一。芦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当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苗族群众都要吹奏自己的芦笙表示庆贺或对病逝的人表示哀悼。千百年来这已形成了苗族民间的一种习俗。可以说,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苗族简史》载:“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笙,经专家鉴定是公元前的成品,其形式、构造与现在苗族的芦笙相同。”贵州都匀地区苗族民间传说,五千年前发生战争,苗族先民被迫由黄河流域避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后又由湖南进入贵州,部分先民就定居…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发展过程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如果听其自然,由于“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的作用,将会出现富的更富、贫者更贫的“马太效应”,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持续扩大。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某些较早起步的地区已经累积起了发展的优势时,政府应当采用不平衡发展战略,通过发展计划和重点投资,优先发展这些有较强增长势头的地区,以求得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并以此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各地区发展的差距也不能拉得过大,当发达地…  相似文献   

8.
张秋献 《春秋》2009,(3):62-62
“一勾勾”是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稀有剧种之一,创于清代初期,发源于山东禹城、高唐一带,兴于清末及民国时期,是在流行的花鼓基础上发展而成,在发展过程中,曾受梆子戏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各种剧团合并,后又解散,加之众多因素,“一勾勾”戏从舞台上逐渐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9.
邹万银 《前沿》2006,(4):252-253
鄂尔多斯地区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地理概念,位于黄河中段,阴山之南,被黄河三面围绕,秦汉之际称为“河南地”,这是因为秦皇、汉武伐匈奴,取占了黄河之南的地方。秦始皇筑城郭,徙民居之,所以又称“新秦中”。汉代称为“朔方郡”,是汉武帝据《诗经》:“城彼朔方”之义,故城在鄂尔多斯右翼后旗,隋朝为胜州,唐朝称丰州,明朝唤作河套。《明史》载:“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河套图考》载:“河以套名,主形胜也,辟河以绳,所套之地是也。”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全部,及与之相邻的巴彦淖尔市的后套和宁夏、陕北一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0.
邹万银 《前沿》2006,(3):177-178
河套地区,在乌拉特前旗、中旗和后旗与磴口县留存有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遗迹,是早期人类活动的发源之始。历史前进到商、周时期,多种民族在河套地区生活,史书称谓这些先民为山戎、鬼方、猃狁(音:险允)、林胡、楼烦以及匈奴。此时,是多种民族,在为河套文明开创新河。东周时期,赵武灵王在河套地区建了九原城,将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扩展到河套地区。此时河套地区堪称塞上明珠,是华夏民族在北疆开发最早的地域。赵武灵王或可是一位首创者,开发与改革在这个地区有其业绩。赵武灵王名雍,其祖上是大舜之臣名叫伯益,《书经》载:“帝曰益,汝作朕虞”,佐…  相似文献   

11.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东北长白山下有个朱家酒坊凭借祖传酿酒秘方使酒坊越办越大,后来朱家酒坊大小姐和于大财主的儿子结婚,朱于两家给酒坊起了个商号:“聚成发烧锅”,寓意是此酒坊由朱于两家聚合而成,更加兴盛发达。“榆树大曲”就是由“聚成发烧锅”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在清朝时期。中国生产盐的地方主要在山东、浙江和广东一带。特别是广东的沿海地区,每年的产盐数量多,质量好,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朝廷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从清朝之初,广东的盐业就被朝廷所把持,是民间不得插手的“官盐”。如果民间有人擅自生产盐或者贩卖盐,都是犯杀头之罪的。为了严格控制盐的生产。朝廷对生产盐的工人进行严格的控制,进入到盐场以后,通常是很久不能回家。盐工的日子也很辛苦,想吃点青菜都很难。  相似文献   

13.
水族的族称     
水族自称“睢”(sui~3),汉字音译为“水”。“睢”,在水语中与“篦子”同音,具有“疏通顺理”的含义。 民间相传,水族由三大支系组成。即“睢闽”(sui~2mi?~6)、“睢干”(sui~3kam~1)、“睢柳”(sui~2liu~3)。“睢闽”主要指居住在都匀王司地区的水族;“睢柳”主要是指居住在三都、荔波、独山、榕江等县聚居区和散居地区的水族;“睢干”主要是指居住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阳安、阳乐一带的水族。 在中国古代史上,水族曾被统称为“溪洞之民”、“蛮”、“僚”、“苗”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推崇商战的国度,民间早就有“商战如同兵战”的说法。10年前发生在河南郑州的“郑州商战”(也称为“中原商战”),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商战的大演习。继郑州商战以后,武汉商战则成了中国市场的一个亮点:武汉商战是一场“持久战”。如果说郑州商战比较短暂的话,武汉商战  相似文献   

15.
从"两岸关系条例"的修正看两岸"三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蘋 《两岸关系》2002,(12):15-17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简称“两岸关系条例”)是台湾当局处理两岸民间交往事务最重要的“法律”依据。虽经过多次修正,依然不足以因应两岸人民日趋复杂的互动关系,尤其在两岸均加入WTO的情势下,与现实脱节的矛盾更加凸显,“两岸关系条例”亟待翻修。  相似文献   

16.
<正>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始于隋代、盛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蓝田县普化镇全家岭村一带。水会音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人民间并与民间音乐融合后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其主要用于民间庙会、取水伐马角、大型祭祀活动、水陆道场等,每年春节也在村中神庙前吹奏。乐器分为吹奏和打击乐器两大类,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俗称细乐,具有明显的唐代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和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演奏形式分为行乐  相似文献   

17.
清朝著名诗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在一幅以竹子为题材的画上题了4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是台商在大陆较早、也是最集中的投资地区之一;台商在广东省投资动向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台商在大陆的总体发展趋势.台商在广东省投资状况台商在广东省投资情况同以前相比,出现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一)劳力密集型与“三来一补”形式的投资趋于减少.早期,台商看重广东毗邻港澳、方便出口的优势,形成台商投资中以“三来一补”形式居多,深圳、东莞一带尤为突出,这是其他任何省份不可相比的.但自1994年开始,该类投资趋于减少.上半年,全省台商“三来一补”形式投资项目160家,较上年同期的246家下降了35%;协议金额1.4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5%.原来“三来一  相似文献   

19.
磁州古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它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磁县彭城一带.早在隋朝年间(五八九——六一八年)这里就生产一种称做“青瓷”的简单生活用品.到了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磁州窑的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这里的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磁州窑系”.它不仅对我国陶瓷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在世界制瓷史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农历十月,当满山的枫叶红透的时候,田里的庄稼收完了,油茶上榨了,各种各样的菜都腌进坛里了。这时,丰收给侗家人带来的喜悦难以形容,更令人难忘的是侗家人的“十月头卯迎新娘”,当地侗族又把这天称为“嫁女节”。这种近似“集体婚礼”的习俗广泛流行于贵州剑河侗族地区一带。每年的农历十月,在贵州剑河小广侗族地区,有一件事使人们感到莫大的兴趣。那里的侗族青年男女,凡是到了结婚年龄,又选好配偶定了婚约的,都把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定为结婚吉日。这种婚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已无可考。但在民间则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古时候,小广地区的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