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天,扁鹊见了蔡桓公,对他说:"主公有病,病在皮肤,要是不及时治疗,病就会厉害起来."蔡桓公挺一挺胸脯,使劲地弯了弯胳膊,说:"我没有病."他送出了扁鹊,对左右说:"当医生的就愿意给没病的人看病,想用这个办法显示自已的本领."过了五天,扁鹊见了蔡桓公,说:"主公有病,病在血脉,要是不医治,病准会严重起来的."蔡桓公不理,而且很不高兴,扁鹊又走了.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特地来看蔡桓公,说:"主公的病已发展到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蔡桓公很不高兴,干脆不搭理他.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来看蔡桓公,看了几眼,转身就跑.蔡桓公叫人去问他,他说:"一个人生了病,病在皮肤、血脉、肠胃的时候,都有办法治,但是病到骨髓就难治了.现在,主公的病进了骨髓,没法儿治了."五天以后,蔡桓公病倒了.他赶紧派人去找扁鹊,可哪儿也找不到他.蔡桓公躺了几天就死了.  相似文献   

2.
2015年年末,因涉嫌贪污受贿被提起公诉的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蓝军被作为又一种典型在媒体上大加报道.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描述,蔡桓公有病而不自知,结果从“疾在腠理”到“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病在骨髓”,终不可治.讳疾忌医,必然病入膏肓.“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道理用在蓝军身上可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据《韩非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君桓公好穿紫服,于是“一国尽紫服”。桓公忧而问管仲:“我好穿紫服,国人争效之。我国小尚贫,而紫服太奢华,我欲禁之,如何?”管仲答:“我闻国君只要尝一尝,臣就会去吃;君只要喜好,臣就会去穿。而今大王您吃玉食琼浆,穿紫服狐裘,故群臣才追求奢华。正是‘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大王欲纠风,何不带头不穿紫服呢?”桓公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的魏文侯问名医扁鹊:“听说你有兄弟三人,都在行医,那么你们当中,谁的医术最为高明呢?”扁鹊回答说:“其实我的大哥最为高明,他目光犀利,一眼就可以看出得病的征兆,可以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先把他治愈,所以他的名声并没有外传。只有我们自家人知道。二哥次之,他为人治病,可以把刚刚开始发作的小毛病治好,所以他的名声也只在家乡流传,没有传播到太远的地方。我其实是最差的,我治病的时候,一定要等到病人血脉的时候才能诊断得出,所以要使用猛药,大动干戈,结果反而名声远播了。”魏文候听了,深有感悟。  相似文献   

5.
技术员     
黎宪平在党委办公室主任这个位子上,整整坐了十年。半年前,局领导按照“干部交流”的原则,把他调到另一个厂当党委副书记,蔡亚东接替他当了党办主任。一天,蔡亚东愁容满面地来到了黎宪平的办公室,黎宪平连忙让座:“你可是稀客呀!有何贵干?怎么样,党办工作还顺利吧?”“顺利啥呀”,小蔡叹了口气,“下岗了。”“怎么会呢,开玩笑吧……让你下岗,他们有什么理由?”“理由?没什么理由,就是精简。”“没说理由,那……是你工作有什么失误?”“绝对没有。”蔡亚东喝了口水,十分肯定地说:“您知道,我也是秘书出身,工作还是有…  相似文献   

6.
秦炘 《法学》1983,(12)
管仲是春秋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法学家。他早年贫困,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相,历时四十多年,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仲在齐国实行“以法治国”的方针。《管子》一书说:“以法治  相似文献   

7.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5):49-49
“凤毛麟角”——凤凰之毛和麒麟之角,比喻珍贵而稀罕的人或者物品。但“凤毛”一词在六朝时期,还有特殊的用法。《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王敬伦(王劭)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桓温)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日:‘大奴固自有凤毛。”’东晋时,称赞某人品格、风度、学识像他的父亲,就可以称其为“有凤毛”。  相似文献   

8.
幽默漫画     
《法制与经济》2005,(6):63-64
喝不下去了小约翰第一次学游泳,可是过了不久,他就向训练员说: “我们今天就练到这吧?”训练员很是奇怪,心想:这句话应该是我说呀,于是他问: “为什么呢,小约翰?”小约翰低着头,可怜地说:“因为我实在喝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9.
幽默语言有滑稽感,会使人发笑。但人用幽默方式讲话主要不是为逗笑,一定还有重要原因。前面提到过,幽默话的特点是用曲折、含蓄的表达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定有它的原因。我们就要考查这原因在哪里?其实人都很清楚,大人说话就比小孩子说得有讲究。小孩子说:“妈,我要撒尿。”大人能这样说吗?社会文明进化,人都讲文明,就不能和小孩子一样说话,只好拐个弯说:“我小便去”、“出恭”、“方便一下”……现在更文明了,说“上洗手间”。在韩国有写“化妆室”的,那就是洗手间,听说香港的人上洗手间小便,就说成是“唱歌”。人一听就明白。我小时…  相似文献   

10.
笑口常开     
会飞的死鸭杰米经常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的枪法准。“我一枪就可以击中一只野鸭。”他说。一次,他和同学在郊外,正好看见一只野鸭。“快点瞄准呀!”同学催促他。杰米举起枪来,枪声一响,野鸭飞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洋洋得意:“怎么样,一抢就打中了吧?”同学说:“野鸭明明飞走了呀!”杰米很奇怪的样子:“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打死的野鸭还能飞。”(万民)  相似文献   

11.
“也许是吧”,一双惊慌的眼睛盯着审判席,希望能从合议庭成员的表情中得到某些信息,他知道,合议庭的意见对他意味着什么。 审判长抬起头,一字一句地告诉他:“在法庭上,不要用‘也许’。你仔细回忆一下,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记得就说不记得。明白吗?” 犯罪嫌疑人田春鹏最后看了公诉人一眼,鼓足勇气对审判长说:“不记得了。”  相似文献   

12.
案外人老张     
老张高高胖胖,满面红光,一脸的福态。 第一次接待老张 老张第一次到我办公室像是来视察工作的领导,嘘寒问暖:“小伙子,工作很负责嘛,在法院,你这样的年青人很有前途啊。”他还说:“我有个侄子就在某某中级法院工作,没几年就当上庭长了。”说着说着,他很自然地就坐到了本该我坐的椅子上,接着说“‘三个代表’说得好,人民法官就得为人民办案,我有个老乡被人告了,但其实他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你们得为他作主,要代表人民利益呀。”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幽默     
《法制与经济》2003,(10):61-62
有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买鱼,他随手从鱼摊上拿起一条鱼在鼻子上嗅了嗅。卖鱼的人怕他闻出自己的鱼不新鲜,就生气地说:“先生,你不买鱼没关系,你闻什么?”他回答说:“我没闻,我是同鱼谈谈话。”“你同鱼谈些什么呢?”“我问鱼,海里最近有什么新闻没有。”“鱼怎么回答你呢?”“鱼回答我说,它不知道海里的新闻,因为它出海时间很久了!”  相似文献   

14.
幽默大王     
小姐贵姓? 一领导酒后被扶到主席台上,坐定后说:“上菜!”他的助手赶紧扶他到厕所醒酒,领导坐在马桶上吩咐:“开车!”助手看他实在不行了,就把他送回家。老婆帮他脱鞋并扶他上床。这时领导亲切地抚摸着老婆的手问道:“小姐贵姓?”  相似文献   

15.
●他在学校进行了11分钟的野蛮扫射,两名学生中弹死亡,七名学生负伤; ●他找到了一个16岁的女孩子,走进她,突然从衣下抽出枪,并向女孩颈部开了枪他从容地退出弹壳。目睹此次惨剧的校长助理说:“他表现得非常冷静”; ●他用刀杀死了他的母亲,他对警察说:“这个世道对我不公。” ●“备忘录”上记着:“如果不清除掉我们的敌人,我们就无法前进!”他们的终极目标是金钱与权力; ●他的第一次杀戒是将自己的爱犬用棍棒欧打,笑着听着小狗的号叫,然后浇上汽油,把爱犬付之一炬; ●他们是一个狂热的集团,他们是多么地痛恨这个社会,他们崇拜希特勒; ●福斯特市长说:“发生后我们才开始考虑如何防止这类事的再次发生,那太晚了。”  相似文献   

16.
幽默大王     
“一把手”不能当某副厂长整了厚厚一沓告状材料,得意地对他的老婆说:“我只要把告状材料递上去,厂长就会垮台,厂里的‘一把手’就该由我当!”“什么告状材料?”老婆问。  相似文献   

17.
我的表姐夫     
陈世汉是我的表姐夫,与我同村。上小学时,陈世汉是我的班主任,教语文。我见面叫他“表姐夫”,他说:喊表姐夫多拗口,就喊老师吧。”于是,我就喊他“陈老师”。上初中时,陈世汉任学校教导处主任,还教我们班语文。我叫他“陈教导”,他却说“:小喜子,叫陈老师多顺口?”从此我就叫他  相似文献   

18.
时事点评     
贪官的惊人之语 中国人民保 险公司河南分公 司原总经理周华 孚首次收2万元 回扣时内心斗争 很激烈,但事后他 说:“不趁退休前 捞一把,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就收下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他在肆无忌惮敛财之时,任人唯亲,一面发展自己的势力,一面排斥异己。他把下基层作为惩罚干部的手段,他只需说一句话:“妈×,下去!”  相似文献   

19.
全风 《政府法制》2006,(20):24-25
一次谈话,初中女生出走湖南省安化县某镇中学初一50班班主任蔡丽蓉怎么也没想到,找学生一次正常的教育谈话,竟给她和学校带来了一场官司。时间要回溯到4年前的11月21日,蔡老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打开教室旁边她的单间办公室,准备搬出作业本辅导学生的早自习。打开门,蔡老师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张纸条,只见上面写着:“蔡老师,聂雅芝和镇上的一个人谈恋爱。”没有落款,不过蔡老师对笔迹很熟,是她信得过的学生给她传递的信息。“早恋?”蔡老师心里一惊。她能掂量出学生“早恋”这个词的分量,这是个让所有老师困惑难解的问题。聂雅芝身材高…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初春,市场替蔡畴教授征服了听众。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哜成了各家媒体记者追逐的目标。几年前,蔡哜第一个提出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很多人不信,很多人怀疑,很多人当成耳旁风。突如其来、又迟迟不去的一场“民工荒”,让多数学者、地方官员和企业主警醒:也许蔡防说的是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