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相对而言,以学习白居易为宗旨的白体(代表人物王禹偁),学习贾岛、姚合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则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影响都不及西昆体。  相似文献   

2.
李利民  梅水燕 《理论月刊》2007,(10):126-128
安史之乱诗坛上的诗歌,从风格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盛唐风格,由盛唐到大历的过渡风格,大历风格。文章据此将安史之乱诗坛的诗人分为三类,分别探寻了他们在精神成熟期所经历的朝政背景,从而找到了他们在安史之乱诗坛创作出不同风貌的诗歌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3.
邓淑兰 《求索》2011,(2):183-185
赵孟頫是元初杰出的艺术领军人物,他在书画诗文等领域提倡全面"复古"的主张,其"复古"实为借古以创新。他在创作上实践自己的"复古"理论,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诗文领域,他奠定了有元一代"宗唐复古"的新诗文风,使元中期诗坛追求典雅平和、婉约雍容的诗歌风格蔚为成风,启迪了明代"前后七子"的诗歌复古运动,对明清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在英美诗坛上展示了其独特魅力,丰富而饱满的“意象”使庞德等众多诗人为之倾倒,然而“意象”的接受过程中却发生了异化现象。本文主要从“意象”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英美意象主义诗人在接受和借鉴中国古典诗歌时所遇到的多重羁绊,这正是意象派借鉴中国古诗意象形似而神不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高萍 《求索》2013,(7):131-133
王维应制诗在唐诗诗风从初唐到盛唐的转变和诗人自身诗歌的发展两个维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完成了应制诗从绮错婉媚到雄浑秀雅,从骨气都尽到文质半取的转变,对盛唐诗坛美学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应制诗在结构、立意、用语等方面形成的固有模式为其山水诗的创作夯实了基础,从而使其山水诗雅淡之中,别饶华气,清远之外,理趣盎然。  相似文献   

6.
纵观我国诗歌发展史 ,鲜有本为民歌俚调的山野歌谣 ,却受到众多文人大家的青睐 ,一跃而成诗坛的新秀 ,不仅使唐代一些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争相仿作 ,而且还使这类诗歌的创作绵延一千多年 ,使之代代相传 ,直至现代 ,对后代诗坛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的现象。三峡竹枝词 (即巴渝竹枝词 ) ,就是这类民歌民谣中的典型代表。据清奉节县志载 ,竹枝词为巴渝民歌 ,它在春秋时代就在古代巴人中流传开来了。据考 ,在民间流行的原始状态的竹枝词中 ,“竹枝”是演唱时的一种和声。如《尊前集》集中所载皇甫松两句体的《竹枝词》 ,中间就有和声 :“芙蓉并蒂 (…  相似文献   

7.
唐朝晖 《求索》2010,(8):201-203
本文较全面地考察元人所选的元代诗歌总集版本,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元代的诗歌流派。明确指出,元代诗歌总集既是元代诗歌流派的重要标志,也是元代诗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元代诗歌总集阶段性特征反映了元诗的嬗变进程,元前期的诗歌总集以遗民诗人诗作为主,中期诗歌总集以馆阁文人的典雅平和、唱和题画诗为主,后期诗歌总集类型多样、数量繁多,反映了元末奇才益出、流派纷呈的诗坛特点。  相似文献   

8.
黄景仁是乾隆年间很有个性和成就的一位诗人。关于他的诗坛地位,自从包世臣评价黄景仁"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以后,学术界基本倾向于这一观点。笔者从当时各主要诗歌流派代表人物的意见、当时著名的的诗集及诗话、黄景仁的朋友对他的评价等方面详细分析,认为包世臣的观点不可靠,黄景仁"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的说法缺乏有力的证据。文章进一步从黄景仁诗歌内容、个人性格以及乾隆诗坛情况等方面探究了黄景仁在乾隆诗坛不能坐上第一位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伟丽 《求索》2013,(11):138-140
江闿为清初著名诗人,其诗歌受到当时诗坛大家的推崇。因其作品中提及钱谦益、屈大均等明季遗民,其著作在乾隆间曾遭禁毁,而这恰恰是江闿真性情之流露,也是其著作思想价值之所在。本文通过研究江闿诗歌的精神意脉,揭示清初独特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对文人个体思想的影响,进而了解当时文人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0.
邓桂姣 《求索》2013,(12):135-137
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虽赢得一席之地,其诗作却饱受诟病,被误读为衲气、枯寂、僻苦。实际上贾岛的诗歌有自己执着的审美追求,有着超越日常的时空体验,有着深刻的佛教意蕴和生命意识,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星空中显现出独有的亮色。  相似文献   

11.
林少琴 《湖湘论坛》2008,21(6):72-74
乾嘉时期,诗歌理论流派纷呈,格调、性灵、肌理诸说并起,朝野之士靡然从风。洪亮吉与各派之间始终保持着和而不同的关系,他以一个学者兼诗人的独特眼光批评众说,并提出不别宗派、自写性情、以学养性、独创一家的诗学理论,旨在突破宗派门户的藩篱,使诗歌的创作各随性情,在诗坛上出现千姿百态的局面。他的诗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管华 《岭南学刊》2007,(3):121-124,128
黄遵宪、丘逢甲两人以他们的诗论和诗歌而成为晚清诗坛健者、近百年诗坛统领,对促进古典诗体的革新,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们的为人和诗作,也受到后人的仰慕和肯定。  相似文献   

13.
浪漫精神是海子身上最为明显和突出的精神气质 ,而且这种精神气质在他的诗歌文本中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呈现。可以说 ,正是这种浪漫精神给海子的诗歌写作提供了强大的能量来源和内驱力 ,从而保证了他旺盛不衰的创作激情。也是这种浪漫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海子诗歌的审美价值。本文所说的“浪漫精神”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个人理想生存环境和个性的充分张扬的追求。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海子在当时的中国诗坛上是逆流而动的 ,占据诗坛主流的“第三代”诗人崇尚的是以主体消解与自我亵渎为主要目标的后现代主义式的写作风尚。在这种背景下 ,…  相似文献   

14.
李永贤 《求索》2012,(7):127-129
清初选诗活动最具特点的,是编选本朝诗的热情极其高涨。清初诗选本的编选与清初诗歌的繁荣密不可分。从选诗活动与诗歌繁荣之间的关系看。一方面,清初诗坛的繁荣,为选诗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选诗也表现出规范诗歌创作、引领诗风变化的自觉意识;同时,选本中所具有的对诗学理论的探索与总结,也为清代诗学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刘德岗 《前沿》2009,(9):185-188
北岛和舒婷是新时期以来蜚声诗坛的两位有重要影响的朦胧诗人,他们在人生阅历、诗美追求上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在诗歌美学方面还是表现出了诸多不同:在诗意内容上,北岛以"恨"为主基调,而舒婷则以"爱"为主旋律;在诗歌切入点上,北岛从思想切入,而舒婷则从情感切入;在意境营造上,北岛使用的是"缘情造景",而舒婷运用的则是"触景生情";在诗歌风格上,北岛表现出的是壮美,而舒婷表现出的则是优美。  相似文献   

16.
论易顺鼎的诗李达轩易顺鼎(1858—1920),湖南汉寿县人,与黄遵宪、邱逢甲并称为晚清三大爱国诗人。他从小遍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历代诗歌体式,凭自己的旷世奇才,傲视古今,别树麾于诗坛,一生留下诗歌近万首。“其性灵若神珠,其光气若龙剑,其英华若琼树之...  相似文献   

17.
<正>显然,赵丽华对自己非常自信,坚信自己是中国非常优秀的诗人。但是不是诗人,是不是优秀的诗人,绝不是诗人自己说了算的,还需要大众的认同和历史的检验。国家一级作家赵丽华被贴上“诗坛芙蓉”、“梨花教主”等标签后,在网上掀起了一场罕见的全民诗歌运动。赵丽华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说:这非常正常。诗人们的诗歌写作跟读者的阅读审美之间落差非常大。最新最近的诗歌网民很少能看到。在这样背景下成长的网民,即使他在其他门类很有成就,很出类拔萃,可是他依然难以接受这些诗歌。诗人橡子说过: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人是荒凉的。诗歌现在不被年轻人理解是很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12)
<正>台湾诗坛,六十多年来,始终是泛现代诗派掌控,从来没有独立的新诗评论空间。虽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也有过几次新诗争辩,仅止于诗歌语言形式争吵,无关乎新诗主题宏旨,距离诗学论战的水平相当遥远。70年代之初,出现第一次也是台湾诗坛唯一的新诗论战。关杰明、唐文标发难,严厉批判台湾现代诗,造作形式,脱离现实。交战双方阵容壮大,缠斗经年。这次新诗论战,揭破台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坛上,柯仲平是一位有特色、有建树的诗人。他早期的诗歌,是革命的“喇叭”,吹奏着向旧世界猛烈攻击的进军号;抗战以来,他遵照毛泽东同志“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的教导,用诗歌“为劳动人民唱出最强音”。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与人民血肉相连,与革命鱼水难分。特别是在探讨诗歌如何为工农群众服务、推动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诗人作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总结、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元旦。水光潋滟晴方好的福州西湖畔,西湖宾馆聚贤厅。由省文联、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作协《诗刊》杂志社共同主办,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省文学院、海峡文艺网等承办的"放飞梦想"大型诗歌朗诵会在此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张帆以及部分省政协委员,华语诗坛包括5位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2位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在内的十多位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