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站在写字台边的那个老人正在发怒,纽约电话公司的年轻调查员伯罗姆坐在他的对面,不知说什么好。原来这位怒气冲冲的旅馆老板,写了一封极其严肃的信——一封充满抱怨意见的信——寄给电话公司。公司派伯罗姆专门来调查处理这件事。伯罗姆事后对人说:“他一听我是电话公司派来的人,脸色立刻变得铁青。”伯罗姆的任务是通过调解,平息那老人火山般的怒火。他一边挨骂,一边琢磨着对付这老家伙的办法。最后伯罗姆决定一言不发。那老人把他臭骂了一通之后,伯罗姆讲了几句表示同情的话,老人顿时平静下来。他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说得不错,我就喜欢你这样痛快的人。不过,我讨厌你们那个混蛋电话公司。”  相似文献   

2.
面对嘲弄     
美国纽约电话公司总经理梅克洛先生年轻时是一个单纯无知的人,常受人欺骗而不知悟。他事事顺从,毫无主见。那时他在火车站打杂工,工人们看他年轻愚昧,便常常搞恶作剧和他开玩笑。有一次,烈日当空,一个名叫贝格伦斯的工头把梅克洛唤到面前,对他说:今天红灯里的油用完了,趁现在没事你到那座圆房子拿些点灯的油来,要红色的,才会发红光。梅克洛马上去做. 他冒着火热的太阳,奔了一里多路,到了那座圆房子,向里面的人说明来意。“红油?”屋子里的人很惊奇地问:“那是做什么用的?”“点灯的呀!”梅克洛说。那人想了一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便对这呆头呆脑的孩子说:“噢,你走错了,你所要的红油不在这个圆  相似文献   

3.
广州酒家,早茶市刚开始不久,门前熙熙攘攘。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犹犹豫豫地走进富丽堂皇的大厅。身穿绿色旗袍的迎宾小姐走过来,满脸笑容地招呼。老人低声说:“我要去旧时的‘关帝厅’。”迎宾小姐微微一笑,把他带进了“碧梧厅”。服务员马上迎上来,恭敬地拉椅让座,接着送来香淳的名茶,轻声地介绍各种食品……推小车送点心的服务员又把老人选中的点心送到桌上……“真是太好了!以前什么都要自己动手,现在太舒服了。才花了几元,还胜过旧时的西关少爷西关小姐啊!”广州曾经有一句俗话:“有钱  相似文献   

4.
老人啊老人     
一位中年男子搀扶着他那得了晚期肝癌的母亲步履艰难地走出了医院大门。这时,他茫然了,他不知道现在该把他年迈的母亲再扶到哪里去?一位医生刚才对他说;病人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个月左右,她爱吃点什么就买点什么让她吃吧……“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位长期患病而卧床不起的老人,谁身历其境, 谁就一定体会到那是生活中最伤脑筋的事儿! 拿上边提到的那位中年男子来说,夫妻俩要上班,孩子得上学, 平时,老母亲的饭菜由谁去买由谁去做又由谁去喂呢?她内衣内裤被失禁的屎尿弄脏了由谁去及时换洗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正是因为有了土地,我们的生命才得以为继,我们的后代才能繁衍不止。如果要问,谁最重视土地,谁对土地最有感情?几乎所有的人都回答:农民。太阳没有升起便劳作在土地的是农民;夕阳西下,仍恋  相似文献   

6.
这个大工程,开工了。但开工之日,已成泥足巨人。这个大工程,停工了。但谁也不知它何时复产,从近万名工人到它的“董事长”,都身陷于一个奇怪的泥潭,彼此张望而难以援手。谁能还原它?谁敢“贱卖”它?谁能拯救它而不被它一起拖入泥潭?如果它还有复活的希望,谁来描述这一蓝图并为之担保?如果它已注定失败,谁为这一失败负责?谁来做最后的收场?十年了,积累了问题而没有答案:十年了,40亿的财富却堆成政府的难卸包袱和工人的穷愁积怨。当年,谁拍的脑袋?当年,谁拍了胸脯?今天,谁拍拍屁股,悄悄离开?这是一枚计划经济的苦果,我们在市场经济时代,却不得不咀嚼其苦涩而荒谬的余味,不得不为它,做着艰苦万分的善后,以及难以启齿的清算。我们祈祷、我们祝愿:不要有这样前苦涩,不要有这样的难堪。我们把希望寄于:中国要有真正具备公共品格的财政,中国要有真正具备民主功能的财政。只有这样,我们的工程,才能真正地“化肥”,而不是绝望地“化灰”,或变为沉沦的水漂。  相似文献   

7.
说实话难,这是古人早就知道的。《伊索寓言》中的"旅人和名叫'实话'的女子"正是讲这个道理的。有人在沙漠旅行,发现一个孤单的女子,她的目光凝视着地面。旅人问,你是谁?女子回答,我的名字叫做"实话"。旅人又问,你为什么远离城镇,到这荒凉的沙漠上来生活呢?那女子回答:因为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说谎,而如今你和人交谈,听到的全是谎话,再也没有实话的容身之地了。作者评论  相似文献   

8.
和凌汉老人所盼望的生活,是永远和纳西古乐相伴,直到愉快地去另外一个世界。这位75岁高龄的纳西族老人每天晚上都要按时到古城里的乐会,和其他老人一起参加一个多小时的纳西古乐表演。他说:“演奏一天,我们就快乐一天。”表演还可以使老人赚到不少钱。“但那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家有老人,散居在四面八方的亲人,便有了一个聚集的中心。逢年过节,因老人的存在,大家都来了,因为这里是生活的源头。家有老人,我们还会感到有了一个依靠,因为老人总是想着为子女遮风挡雨,有老人的存在,你会感觉自己还没长大。但如果墙倒了,风来了你得挡,雨来了你得遮,于是你不再从容了,你也有了沧桑感。  相似文献   

10.
老人躺在炕上心里堵得慌,身上又疼又痒地睡不着。 厚大的一条双人被大半都让老人滚压倒了半拉身子下,老人觉着裹厚点被子,肋骨不再硌得难受了,他开始想:对五个儿女说吧…他睡着了。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建设,让职工在维权路上不再"单兵作战"。建设一支劳动人事法律知识精、政策水平高和工作能力强的高素质调解员队伍,为促进劳动关系与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势在必行。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工会界别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团体提案。工会界提出,经过十年的实践,北京工会的调解员队伍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力军,但这支队伍正面临着本领恐慌、内生动力不  相似文献   

12.
窗花一束     
上帝的原则收税是上帝为人类制定的原则,约瑟对百姓说:这里有种子给你们,你们可以种地。后来打粮食的时候,你们要把1/5纳给法老,4/5可以归你们作地里的种子,也作为你们和你们家孩童的食物。孟德斯鸡老人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国家的收入是海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要把国家的收入规定得好,就应兼顾国家和国民两方面的需要。当取之于民时,绝不应该因为国家想象上的需要而排斥国民实际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名将的温情     
张爱萍将军逝世的消息我是从电视节目中得知的。连日来我心情沉重,每当闭目休息时,那拄着拐杖,满头银发的老将军形象总会浮现眼前……是啊,凡是接触过这位把一生献身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纪老人的晚辈,谁能忘记他慈祥的笑容,那平等睿智、充满理想  相似文献   

14.
记者走进石景山区老山街道社区文化大厅内,只见一群京剧票友正在排练京剧选段.他们的一招一式颇有专业的味道,也吸引了前来欣赏的居民.他们就是首钢京剧协会的成员.对于这些平均年龄65岁老人的自娱自乐,他们无奈地说:“以前,我们是把京剧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甜蜜地快乐着.现在,我们仍然是把京剧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是苦涩地快乐着.”  相似文献   

15.
饮早茶     
《南风窗》1991,(8)
总书记江泽民是扬州人。 5月12日,苏联记者采访江泽民,问及他青少年时代的情况。江泽民说:我是江苏省扬州人。扬州梅花岭下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谁不说俺家乡好!”江泽民多次引用电影《红日》中的这句歌词,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他担任上海市长时,曾于全市干部大会上为家乡作“广告”,希望上海的企业界、知识界与扬州开展横向联系,“为振兴扬州帮一把力”。一位《扬州日报》的年轻记者冒昧地上门采访,江泽民十分亲切地接见这位“小老乡”,关切地问起扬州的风土物产、人情民意。他还特别问起“金石之乡”扬州的“金石”现状。“扬州的‘金石’老人怎么样了?是不是后继有人?我个人是很  相似文献   

16.
推广的焦虑     
目前,对焦作市的“会计集中委派”这项财政制度改革,各界认识还有些分歧,省内、国内其他城市对要不要学习“焦作模式”的态度也极为慎重。实际上是利益再调整有人认为: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后,单位的账户取消了,财务印鉴也收走了,“谁愿意把自己的财权交出去?”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建设,日前石景山区对各街道(鲁谷社区)、园区所属企业的160余名劳动争议调解员举办了取证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三位老师,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总工会公职律师褚军花、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劳动法律事务团队主办律师王伟娜、石景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杨吉龙。他们分别从工会、调解、仲裁的角度,全方  相似文献   

18.
社会     
《南风窗》2014,(4)
<正>万象∣Town News同学聚会的辛酸苦辣"恐聚族"在2014年春节成为热门词汇,许多人开始抱怨,同学聚会变成了功利化的土豪盛宴,比钱多、比权大、看谁能包干费用、看谁人脉更广,甚至还相互比较谁的孩子成绩更好、谁的岳母更有背景……网上的《恐聚族之歌》这样唱道:"相聚看似甜蜜其实很恐惧,同学情、少年谊都不再提起,就在这次聚会里谁还会珍惜,相聚已没有意义。"唯钱、唯权的社会价值观渗透到一个个同学圈,聚会里的人好似被划分成了三种:一种是"混得风  相似文献   

19.
一个老妇战战兢兢地站在三楼阳台上,仰望蓝天。突然,她眼睛一闭,翻过栏杆,一头栽下去……“有人跳楼,快来人哪!”邻居一位胖嫂尖声呼叫。人们围着即将断气的老太太,议论纷纷。这是5年前发生在广州市金花街惊人的一幕。其实,这老太太寻死的原因很简单,只因患病终日卧床,无人陪伴,难以忍受孤独和寂寞。当时,这不幸强烈地震撼了金花街干部和居民的心! 金花街位于广州市西北角,有3万人口。其中退休老人就有4000多名,占街道人口的13%。这些退休老人,如同疲乏的太阳,热烈地燃烧了早晨和中午之后,渐落西山  相似文献   

20.
人总是会老的,老了怎么办? 今年年初,广州老人大学请来了美籍华人黎周美月为老人们讲学,这位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老人讲述了她在老年丧夫之后,如何自强自立地工作和学习的过程。老人们说:很有启发!黎周美月女士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