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阿依古丽 《前沿》2008,(7):81-84
本文借助人权理论,以国内外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为据。结合理论界关于人权的经典描述。从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的概念、性质、内容的不同,以及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政治基础、措施、范围、内容等方面。对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了两者的内涵、联系和区别。这对提高少数民族人权意识,保障少数民族的基本人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瑞雪 《人权》2012,(6):57-58
为深化对东北地区人权研究与人权实践状况的了解,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率中国人权研究会调研团,于2012年9月10日至16日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就人权理论研究以及人权教育培训等进行了考察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曹鸿鸣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秘书长柳华文等参加了调研。调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3.
时政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是中国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该计划分为导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人权教育,国际人权条约义务的履行和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以及实施和监督等7个部分;对今后4年中国人权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作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4.
赵新元 《人权》2009,(5):36-4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促进人权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第一个人权白皮书发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三件大事,对推进中国人权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这三件大事为起点,新时期的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特点鲜明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王晨 《人权》2009,(1):3-5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人权研究会在这里举办“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30年”学术研讨会,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权领域的专家,多年来积极对外介绍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阐释我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但由于尚没有一部具体的专门的人权保障法律,致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法律的规范。针对这一问题,借助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推出的《警察人权标准与实践·警察使用的人权袖珍手册增订本(2003年)》,通过基本法律精神和基本警学学理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为我国警察制度建设及公安人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常健 《人权》2011,(1):7-8
在人权理论的研究中,存在着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的两个角度:一是对人权的价值内涵的研究,一是对人权实现方式的研究。这两个角度的区别虽然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研究中却往往出现混淆。目前研究中的一些困惑,就是由这种混淆所产生。因此,有必要根据这一区分对现有的人权理论问题进行一番梳理,从而使人权理论研究呈现出更加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张志兵  米华 《求索》2010,(2):89-90,158
马克思主义人权伦理科学的人权伦理观,它以批判资产阶级人权伦理观为前提,以现实利益为价值导向,以实践为价值评价基础,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原则,以实现人的解放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权》2012,(3):2-12
2012年5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11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品头论足,对中国人权事业歪曲指责,而对其自身糟糕的人权状况却熟视无睹、只字未提。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所作所为,特发表《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10.
黄孟复 《人权》2013,(4):4-5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人权论坛自2008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世界各国的人权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人权部门官员每年一次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北京人权论坛已成为探索人权发展模式、交流人权保护经验和展望人权美好前景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1.
《人权》2006,(2):8-18
美国国务院3月8日发表的《2005年国别人权报告》,无视自身糟糕的人权纪录,又一次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指手划脚,惟独对自己严重侵犯人权的问题闭口不谈。为了帮助世人看清美国“人权卫士”的真实面目,有必要对美国过去一年来侵犯人权的情况作一全面的透视。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11,(3):2-11
2011年4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10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歪曲指责,却对自身糟糕的人权状况熟视无睹,很少提及。为了敦促美国正视自身的人权问题,我们特发表《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13.
钟云萍 《前沿》2009,(5):16-19
我国人权事业经过百年发展,从无到有,从观念到制度,从制度到实践等皆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就斐然,但仍然存在诸多缺失,如传统文化纠结、对弱势群体关注不足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回顾与总结,从中发现值得我们汲取的经验教训。本文通过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而对成就与缺失进行分析,并对人权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张万洪 《人权》2010,(4):40-44
人权是一个伟大的词汇,也是一项艰巨的事业。从事这项事业,需要不同部门、各行各业共同参与,为之不懈努力。大学因其资源、人才等优势,在人权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人权研究、人权教育、人权倡导、人权观念的传播和普及等方面可以对人权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本文拟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大学法学院为样本,探讨中国大学在人权保障和促进中已经和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03,(2):55-55
2月12日,首都专家、学者在京召开座谈会,纪念《人权》杂志创刊一周年,探讨推进我国的人权理论研究和宣传。专家们提出,《人权》杂志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探讨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学术园地,成为传播正确人权思想的教育基地,成为中外人权对话和交流的一个广阔渠道。 在《人权》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6.
《人权》2008,(2):7-17
2O08年3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7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指责,却仍然对自身的人权问题只字不提。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所作所为,我们特发表《2007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17.
石伟 《思想战线》2015,41(1):71
自1949年以来,人权研究几经波折。至今60余年的时段中,人权研究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节点--人权研究论争。这种论争几乎遍布了人权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并且,参与者众多。通过对这些论争的类别化和历史化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论争史可以折射出人权研究学术史的线索,即两者表征了同质化的研究转向,背后共享着同一个动力--实践,包括政治实践、法治实践与社会实践,且多重实践却最终回归到了人作为目的的本身。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13,(4):61-F0003
《人权》杂志创刊于2002年2月,是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刊物,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人权》杂志的宗旨是: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普及人权知识,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的健康发展。主要栏目有:  相似文献   

19.
朱力宇 《人权》2012,(3):54-58
人权教育涉及全社会的多个方面,在推进人权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在高等院校的开展问题。对于高校,《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提出:“继续鼓励高等院校开展人权理论研究与教育。选取若干高等院校进行人权教育的调研,鼓励高校学者开展人权研究,推动制定高等院校人权教育规划。鼓励高等院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人权公共选修课,面向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人权法课程。  相似文献   

20.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