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纵览》2001,(1):56
1946年秋天,贺龙住在晋西北的蔡家崖。一天下午,他刚从前线归来,秘书告诉他晚上县城大戏台演出《血泪仇》,问他去不去看。贺龙很喜欢看戏,他只知道县城西关操场上有个土堆戏台,却从没听说过有什么“大戏台”,便惊奇地问道:“什么大戏台?”,秘书告诉他是新建的,在县城中心。贺龙决定去看看。 吃过晚饭,贺龙骑着马出发了,只20分钟就到达大戏台前。贺龙坐在第一排,对台上的设置看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2,(21):51-53
1965年12月6日,贺龙突然接到通知:立即到上海去开会。以往通知开会都同时告知会议内容,可是这次没有。前不久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东南沿海战备的通知,贺龙以为会议可能与此有关,临走前,秘书问他要带什么材料,他说带上作战地图。到了上海以后,才知道会议是"要解决罗瑞卿的问题"。贺龙与罗瑞卿,一个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  相似文献   

3.
文俊 《红岩春秋》2006,(5):20-24
贺龙和龚渭清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中,贺龙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他领导的红三军征战在重庆的过程中,与彭水袍哥首领龚渭清之间的传奇故事,早在彭水民间广为流传。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笔者于8月11日上午赴彭水县,在红三军驻地旧址(现彭水县委大楼前)采访了原县政协文史办副主任罗永国。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传奇的故事。1922年5月,贺龙率领川东边防军警备旅驻防于涪陵、丰都、彭水、沿河等地,以清剿匪患,安定社会秩序。在彭水期间,他济困救贫,深受县内各界人士敬佩。彭水颇有社会影响的哥老会大爷龚渭清对贺龙尤为敬仰。贺龙也很欣赏龚渭清为人正直、仗义疏财,常常和龚渭清等谈论彭水的商业、教育等问题。两人还结为了“拜把”兄弟。10年后,已是红三军军长的贺龙为创建酉秀黔彭根据地,于1934年5月上旬率红三军奔袭占领了彭水县城。贺龙进城后,再次前往探望昔日好友龚渭清,不巧龚渭清外出未归。贺龙留下一张条子,并告诉他家人说:“我如今已参加了革命队伍——红军,专为穷苦人打天下,希望龚渭清能支持革命,奔向革命,走向进步。”龚渭清回家后,家人告知他贺龙来过的情况后,他拔腿就去追贺龙,但贺龙已带领红军西渡乌江,向黄家坝方向前进了。同年6月,...  相似文献   

4.
小风 《学习导报》2012,(6):50-50
偏爱霉干菜 有一次,周恩来与贺龙元帅同在杭州楼外楼饭店用餐。因为周恩来是“回头客”,饭店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便特意为他烹制了两道菜:干菜蒸肉、虾仁干菜汤。服务员把这两道菜送上餐桌时,周恩来高兴地指着干菜汤对贺龙元帅说:“你尝尝,看我家乡的这个汤,比你喜欢的酸辣汤如何?”贺龙元帅仔细品尝之后,连声叫好!  相似文献   

5.
偏爱霉干菜 有一次,周恩来与贺龙元帅同在杭州楼外楼饭店用餐。因为周恩来是“回头客”,饭店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便特意为他烹制了两道菜:干菜蒸肉、虾仁干菜汤。服务员把这两道菜送上餐桌时,周恩来高兴地指着干菜汤对贺龙元帅说:“你尝尝,看我家乡的这个汤,比你喜欢的酸辣汤如何?”贺龙元帅仔细品尝之后,连声叫好!  相似文献   

6.
贺龙同志参加革命前家居桑植时,曾组织一支队伍,“提刀杀贼”,“逐去南军之盘据者”,保障了一方的安全。当他父亲六十寿辰时,家乡的亲友群众纷纷送去庆寿的喜联。其中有一首联语中高度评价贺龙同志  相似文献   

7.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从阴沟里放出的冷箭,射向共和国的元帅。 1968年9月18日,被隔离审查的贺龙元帅突然收到“专案组”的一封信,要他交代历史上的所谓“罪行”。这是贺龙身陷囹圄以来向他提的唯一重大“问题”:1933年蒋介石派熊贡卿到湘鄂西,与贺龙怎样谈判的?参加谈判的是哪些人?最后达成什么协议……贺龙一巴掌把信拍在桌子上,吼道:“撞他妈的鬼!人都给我枪毙了,栽脏!完全是栽赃!狗娘养的!”元帅不轻易骂娘,熊熊怒火直往脑门上冲,使他难以自已。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后,小张被分配到县委办公室做秘书。夏主任告诉他,在写作上要多向老张请教,老张是老秘书,文字功底深,文稿一经他修改,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因此,小张对老张很敬重,不论写报告、总结还是写讲话稿,草稿每每要先请他斧正,老张也从不推辞谦让。几番之后,小张发现老张之“文字功底”云云也技止此耳,如自己原稿中若有“上级决策正确”之语.老张则在“正确”前加上“十分”一词;将“还有一定差距”中的“一定”改为“小小的”等等。于是,小张对老张渐有不屑之意。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之子》“部长访谈”节目,那次接受采访的是卫生部长张文康。他给我留下的较为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他“不当‘面团官”’的说法。他说:“我说不当‘面团官’,就是我要通过调查研究,有自己的主见,包括我的讲话稿、写的文章,我都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不会是秘书写什么我就念什么的官。”“领导”毕竟是“领航导向”的人物。作为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领导者,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总结工作靠秘书理头绪,部署工作靠秘书出思路,开会讲话靠秘书写讲稿,这倒使秘书得到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1914年至1935年,贺龙五次到沅陵,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1914年,18岁的贺龙在桑植受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差遣,只身去桃源、沅陵“运动”警备队。贺龙走到沅陵熊壁岩(今属大庸市),被一个叫“向川老鼠”的土匪拦截扣押。“向川老鼠”名叫向紫荣,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县府获悉向紫荣驻扎在熊壁岩的情报,  相似文献   

11.
孟素 《党的建设》2013,(8):63-63
1947年夏,贺龙作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员,住在山西临县海水少同村。一天下午,他到邻村去检查机关的一作。当他回转时,一位正在挑水的40岁左右的农民放下扁担,走过来要替贺龙牵马。贺龙推辞说:“谢谢你,我历来都是自己牵自己的牲口。”  相似文献   

12.
贺龙三哭     
贺龙元帅乃“有泪不轻弹”之人,他的亲人甚至他的姐姐贺英被敌人杀害时,他都没有落泪,可是,在1946年的一年中,他却屡次伤感。 一哭卢冬生 中共党员卢冬生,湖南湘潭人,1925年到湘军当兵,后参加北伐、“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初随贺龙、周逸群由上海赴湘鄂西,  相似文献   

13.
杨建民 《党史纵览》2013,(12):39-41
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战地”副刊刊出了王冶秋纪念周恩来的文章《难忘的记忆》。时在国家文物局任职的王冶秋,在文章第一节披露了周恩来临终前不久通过秘书告诉他的一件事: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周恩来是他的介绍人并直接领导他。周恩来还交代王冶秋告诉上海《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辞目。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相似文献   

14.
史林博览     
毛泽东弥留之际还要看书 毛泽东嗜好读书,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1976年9月8日,毛泽东已进入弥留之际,不断抢救,而又不断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是要看书。当时政治局常委、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身旁。他讲要一本书,但他语言的含糊与声音的微弱,连最能听懂他的话的秘书,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他自已着急了,他示给他拿过纸和笔来,在纸上写了个“三”字,颤抖的递给秘书,然后又用手敲敲床。还是秘书猜出了他的意思:他是要日本首相“三木”的书。当时正是三木准备下台时。当秘书找来有  相似文献   

15.
重庆刚解放时,我从南京乘船随西南服务团来到重庆,两天后被分配到市委宣传部任秘书,认识了时任宣传部长的任白戈。任白戈的工作精神和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1950年秋,市委宣传部还在枇杷山下面神仙洞原川康实业公司旧址了。有一天,任白戈外出回来,走近我的办公桌,恰好我正在一份材料上盖他的私章,待我盖完章,他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吴秘书,你把我的私章名字刻错了。”刻错了?我一阵惊讶。他点点头,耐心地指着那枚私章说:“我叫任白戈,不是任伯戈。”我仔细一看私章果然刻错了一个字。我顿时面红耳赤,惶恐不安,许久许久说不出话来。任白戈既没有批评我,也没有责备我,反而办公的时候,有一个晚上,任白戈去解放碑国泰电影院看电影,在进验票口时,因人群拥挤,他随身多年心爱的派克钢笔被扒走了。当时他并未发觉,第二天早晨上班的时候,任白戈来到秘书轻言细语地问道:“用了多久了?”我告诉他才用几天。他便安慰我说:“没有什么,改过来就是了。明天你再去刻一个。”这样的宽容大度至今使我敬佩不忘。室,对我说:吴秘书,我的派克钢笔昨天晚上在国泰电影院进门时被扒了,请您到市公安局去找刘明辉局长,能否帮助找一找。我立即乘车到临江门市公安局,见到了刘明辉...  相似文献   

16.
歌颂贺龙的革命歌谣黄少文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贺龙元帅,在二三十年代的艰难革命岁月中,与川东南的各族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这里的人民崇敬他,唱出了“生死都要跟贺龙”,”跟着贺龙闹革命”的许多革命歌谣。“只求红军与贺龙,建设新...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辉煌的人生旅程都有过最初的起点。每一个功勋卓著的将军都有过士兵的经历。每当廖汉生将军回到他出生和参加革命的地方,他总要久久伫立在贺龙元帅的故居前,充满深情地感叹:“贺龙元帅是我的同乡和长辈,是我的革命引路人和入党介绍人。我从小在贺龙元帅的关怀、照顾下成长起来,在他的影响、带领下参加革命,在他的培养、教导下从一个游击队员成为红军的师政治委员。总之,没有贺龙就没有我廖汉生!”少年心中的偶像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廖汉生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他的家与名震湘西的“活龙”─—贺龙…  相似文献   

18.
黄禹康 《党史纵横》2008,(11):13-19
倾听民众呼声,特邀农民“秘书”进京交谈 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回乡度暑假。离京前,他去中南海看望叔爷爷刘少奇。刘少奇交给刘正山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田家英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给毛泽东当了18年的秘书.田家英是一个既有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然而,他又是在“文革”初期遭受迫害,最早弃世而去的人。正如人们所知,田家英生前虽是毛泽东的秘书,但他还兼职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相似文献   

20.
在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队列里,有一个身着国民党军服、骑着淡红色大骡子的特殊人物,他就是国民党中将纵队司令张振汉。在湖北省咸丰县忠堡镇战役中,张振汉做了红军的俘虏。六军团政委王震押他去见贺龙,当贺龙请他喝咸菜汤时,他从心底里瞧不起这支“土包子”队伍。但事实教育了他:老百姓欢天喜地迎接红军,几天内就有数千人争相报名参加红军,与国民党扩军靠抓壮丁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他还得到红军的种种优待,无论吃、住、行军,他都享有“特别待遇”,那时,只有军团级红军干部才能骑马(骡)。这一切,使张振汉很快改变了对红军的看法。他做商人的哥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