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讲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农民增收农民助、农业变革农民带、农村发展农民帮。2012年以来,纳雍县把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发掘、调动起来,组成一支在农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传授实用技术、化解社会矛盾的"农民讲师团"。这些农民讲师和群众同在一个屋檐下,语言相通、思维相近、目标相同,讲师一"点拨",群众就"开窍",产生了"共鸣",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启蒙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农民启蒙面临着既要维护农民主体性又要外界尤其是政府有效引导的困难境地,而我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可以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有益启示:"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是农民启蒙必须坚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是开启农民启蒙的基本方法;"要依靠农民又要教育引导农民"是农民启蒙应该运用的辩证法;"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是农民启蒙必须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过去农民手中有很多小本本,那是催粮收款的凭证,农民不喜欢。如今,在永靖农村,广大农民手中又有几个小本本,他们却非常爱惜,这就是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吉祥三宝"的林权证、医疗证和"一折通"。林权证:还权于农民让利于农民在徐顶乡三联村,作为永靖县集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占有重要位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我们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不断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背景下的宣传思想工作,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抓宣传,引导农民变观念 思想新则一新百新,观念变  相似文献   

5.
陈都 《世纪桥》2007,(8):37-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农民是主体。以农民为主体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农民为主体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要增加农民的幸福,不能搞成"害民工程";农民才是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因此,要努力探求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载体。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我国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重点对象,中国农民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农民政治社会化历史沿革下来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决定了必须把农民政治社会化放在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受制于传统政治文化、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政府公信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微弱、农民的政治认同程度降低、农民的政治反馈进程断裂。因此,必须秉承"创新"时代精神,增添政治新元素、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贯彻"民本"执政理念,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同票同权视阈下的农民话语权实现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票同权"体现了国家对农民参政权利的尊重,进一步扩大了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舞台和渠道,有助于增强农民话语权。但是从形式上的增加分量到农民群体真正融入国家政治生活,并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不仅因为造成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还因为在"同票同权"的时代下,农民话语权的实现还有赖于许多因素:有赖于"同票同权"从官样文章走向现实操作层面;有赖于"同票同权"成为强势群体的共识;有赖于"同票同权"成为农民的主体性意识;有赖于农村政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法律地位问题。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农民主体地位在法律和政策上的真正确认,当农民的权益得以实现时,农民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作用将更大。  相似文献   

9.
<正>伟人毛泽东多次对人讲述:"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过的就是农民的生活。"在毛泽东的生活中,保留着农民的生活习惯,也保留着与农民的诚挚感情,他关注与支持河北省遵化县农民王国藩在合作化运动中创办的"穷棒子社"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公民是国家的基本因子,公民身份或公民资格是民主政治和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性内在规定。中国农民作为国家共同体的重要构成要素,农民获得平等公民权利和养成基本公民精神是民主国家建构的基本要求。当代中国农民不仅因国家的"政治屏蔽"面临着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性消解,而且也因农民公民意识的薄弱,农民身份面临着"自我锁定",这二者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农民公民身份缺失的两大根源。我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其首要表现为农民的"公民化",即"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既需要农民公民精神的养成教育,也需要农民公民资格的国家认可和承认。中国农民现代公民身份的建构与重塑是保障农民权利、推动乡村治理、巩固民主基础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麻福水  辛敏 《理论学刊》2007,(12):89-9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整合和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实现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整合引导农民思想观念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恩施市白果乡致力于实施以"三千农民换脑筋"计划为主的农民培训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梅河口市人社局党委把"农民创业培植工程"作为实践群众路线"科学发展惠民生"主题活动的重要抓手,举办了首届农民创业培训班,搭建"三零"惠民服务平台,帮助广大农民增强创业理念,拓展就业渠道。创业培训"零收费"。联合梅河口市职业技术学校、科技协会联合举办了全市首批农民创业培训班,培训结合创业农民对市场、政策法规等了解较少的实际,开设科学种田、农业合作社意义及发展等课程,聘请工商局、人社局等资深专家  相似文献   

14.
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需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四重价值取向是我国当代农民的历史希冀与内心诉求。理解并落实这四重"心中道德律"对于激发农民的"三创"活力至关重要,更有利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农村建设更具人情味,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以此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5.
正他潜心钻研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重大课题,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应用于农业实践以亿亩计。他带领团队扎根边疆村寨,用科学知识帮助农民发展致富产业,用"神奇土豆""有机三七"、院士指导班等带动一个个村寨摆脱贫困。他出身农家,对土地和农民有深情厚谊,怀抱"让农民过好一点"的朴素愿望,被人称为"农民院士",而他自己却说"我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相似文献   

16.
从2007年开始,辽阳市全面实施以"建设新农村,塑造新农民"为主题的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努力塑造"五型"新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民的生存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农民的生存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中国农民的生存生态在很多方面仍有待改善.中国农民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要改善8亿中国农民的生存生态,必须认识中国农民的特质,了解中国农民的处境,从制度等各个层面上为农民"正名"、"松绑",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国氏待遇",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存生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合作的历史变迁——兼论农民合作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中国农民合作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积累,但对"农民合作"概念本身的忽视影响了这些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在界定"农民合作"的基础上,从形式上将农民合作分成"社会交换合作"与"集体行动式合作",并对这两种合作在传统时期、再分配时期和转型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描述与对比分析,勾画出中国农民合作的基本历史肮脉络.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为丰富"农民夜校"教学形式和内容,切实提升"农民夜校"教学效果,汶川县三江镇柒山村和龙竹村组织全村党员、群众代表与三江镇干部职工在柒山村"农民夜校"联合开展了"党建促扶贫"活动.  相似文献   

20.
夏树  黄朝武 《党建》2013,(8):36-36
农业系统与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打交道最直接、服务最具体,最需要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最需要对农民有真感情。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三农工作者就是要从农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得真知,到基层去寻找真经;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做出的决策才更有准头。"带着技术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让干部受教育,让农民得实惠。"农业部要求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