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便是一了百了,既不存在任何关系,也不再承担任何权利义务关系。然而,为了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诸多劳动法律、规章及相关解释,又提出了许多特殊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这些权益既有《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有依据我国法律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权利”,我们统称为劳动者的“后合同权利”。  相似文献   

2.
很多劳动纠纷缘于劳动合同存在问题。如今,劳动合同陷阱五花八门,劳动者犹如雾里看花。为此,下面列举了几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陷阱,希望劳动者在遇到不规范合同时能够睁大慧眼。 空白合同:一切都由单位说了算  相似文献   

3.
新闻视窗     
视点用工一年不签合同视同“定终身”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6月24日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四审,草案新增规定,如果用工单位在用工一年内都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双方已定下“终身”,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4日进行第四次审议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修改相关条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此外,劳动合同法草案还增加条款,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法草案还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草案在平等保护合同双方的同时强调向劳动者倾斜,以“法律责任”一章为例,共16条规定,13条半都是约束用人单位的,还有1条针对行政机关,仅剩1条半约束的是劳动者。该草案如获通过,劳动合同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为劳动者撑开“保护伞”。  相似文献   

4.
正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为趋利避害、谋取不义之财,要求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现象并不鲜见。一旦发生争议,用人单位便在合同的空白处上做手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劳动者要敢于大胆说"不";无奈之下签字时,千万要妥善留下或日后及时搜集相关证据。下面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试用期是劳动者获得一份工作后最初的不稳定阶段,也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一个试用考察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劳动者的权益往往最容易受到侵犯,这就要求劳动者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保护好自己在试用期间的合法权益。 一、在试用之前就签订好正式的劳动合同 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只要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可以不受劳动法的约束,在辞退劳动者时较为便利,并且不必给予经济补偿,于是他们在试用员工时,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只签订一份所谓的试用期合同,许诺等试用合格后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而《劳动法》规定:“劳动合…  相似文献   

6.
王娟 《民主与法制》2010,(22):68-68
一、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限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种情况无工作年限的要求,只要双方在不违反法律强行规定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商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协商订立的情形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符合合同订立的平等、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的维权利器,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利用劳动者对法律的无知、对就业的渴盼,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设置陷阱,让利益的天平倾向自己,让劳动合同成为用人单位攫取不当利益的“保护伞”。劳动者遭遇合同陷阱,如果忍气吞声,只能置自己于被动挨宰的地位,唯有奋起反击,巧妙应对,方能跳出陷阱,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世界》2006,(6):46-46
赵小姐与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但是劳动者本人没有持有合同,合同在公司手上。可是公司现在要与劳动者重新签订合同。合同的甲方是一家人事租赁公司,合同显示。是这家租赁公司以劳务输出的方式把劳动者派遣到现在的公司工作,其他条款与现合同基本相同。赵小姐十分不解:这样的做法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被舆论认为是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利益的一部法律,尤其是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更是令资方如坐针毡。“华为辞退事件”“工龄归零现象”“两会委员自我辩护”等都是劳动合同法激起的波澜。  相似文献   

10.
“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放弃吧,不甘心。不放弃吧,又真不放心。”来自江苏的肖健在北京一家私企工作了2年, 但是至今老板也没跟他签订劳动合同, 肖健一直担心,合同没签等于劳动关系不成立,自己万一真有点事,单位会推卸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化解了肖健的疑虑。已于2005年 10月28日通过、2006年3月20日正式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的这部法律草案,针对当前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在形成劳动关系和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赋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从而在劳资关系天平的劳动者一方增加了砝码,改变了劳动者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些不诚信的用人单位为攫取不义之财,常在劳动合同上设下种种陷阱。当双方发生利益之争时,用人单位以劳动者签字为由,拒绝其合理要求。签下“陷阱合同”就得自认倒霉吗?陷阱一:空白合同被填空,得以合同为准?[案例]刘女士在一家机械包装公司工作7年。因公司厂址搬迁远郊,刘女士以上班不方便为由提出辞职。公司同意后在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时,双方就7个月工资补偿数额上发生分歧。劳动仲裁审理中,公司突然拿出一份有刘女士签字  相似文献   

12.
宣炀 《民主与法制》2010,(10):62-63
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终止日期.即合同终止日期不固定的劳动合同。这里所说的没有明确终止日期,并不是说劳动合同没有终止的时间,而是合同的终止时间不确定。由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不约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3.
为让劳动者体面、有尊严地工作与休息,并足额获得加班费等劳动报酬,《劳动法合同》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均对加班费做出了较具体又明确的规定。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散见于多部规定之中,且延续年代久远,许多劳动者不甚了解。加班费报酬遭受“缩水”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劳动者绝不能一忍了之,因为至少还有法律为我们撑腰!  相似文献   

14.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不能订立除违反商业机密以外的违约金项目;招聘后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保险,一年合同的试用期不能超过一个月。这些规定更加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但劳动和人事部门相关人士预测,新法实施的同时可能产生企业高级人才外流增多、企业不再以“储备人才”方式招聘,以及高校毕业生招聘高峰延迟等三大现象。  相似文献   

15.
集体合同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劳动法律制度。相对于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签订的合同,集体合同也称“团体契约”、“集体协议”,一般而言.是企业为一方,该企业内部全体职工为另一方,以规范、调整劳动关系为目的而订立的一种协议。  相似文献   

16.
[市民咨询]如果与单位签订了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三次时员工想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是单位不同意,在合同其它内容没有任何变更的情况下,员工在合同到期后离职,是否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部门答复]2008年1月1日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小保信箱     
《就业与保障》2011,(5):4-7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做到心明眼亮小保:许多单位和劳动者要签订或续签劳动合同,我想问一下,合同签订当事人如何使合同签订合理合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黄加仁黄加仁: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以下事项:1.未签合同先知法。劳动合同是约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行为以及处理今后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劳动合同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劳动者有一定的法律常识,所以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8.
魏杰、韩小明在1月14日《北京晚报》撰文指出:国家最近正式将“待业”改称“失业”,这有利于劳动工作的规范化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同时,也是对失业机制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认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种“铁饭碗”。这一方面给予劳动者一种特有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另一方面又会使劳动者产生一种惰性。这种情性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一定障碍。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无形中使劳动者感到一种压力,即如果不好好干,随时可能失业。“铁饭碗”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消失了,代之以…  相似文献   

19.
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通过合同的方式对劳动者就业权的一定限制,其目的是淡化劳动者在职期间所掌握的用人单位技术秘密和经营信息,是企业保护自身商业秘密强有力的手段。企业通过对劳动者离职后择业范围进行合理的限制,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被侵犯,并能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而且还能够建立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避免不正当竞争的发生。人  相似文献   

20.
4月6日,针对当地以餐饮业为主的民营经济组织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率低,劳务派遗不规范、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权机制和相关立法滞后,并由此引发的劳务纠纷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