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世界》2008,(9):64-6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外部世界如何看待日新月异的中国?中国如何看待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如何才能与国际社会良性互动并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些都是横亘在中国复兴道路上的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同样地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拟与德国卢森堡基金会于2008年11月17—18日在北京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在进入21世纪之时,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战略态式在21世纪的世界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将如何处理与各大国的关系?中国要采取怎样的战略来推进世界多极化?这些都是我国外交和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997年7月14—18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山东青岛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高级研讨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出席这次研  相似文献   

3.
刘海波 《南风窗》2012,(14):68-69
在采取坚强有力的行动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中国明显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在对外各种争议中有时被动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国际化、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一系列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中国如何定位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中国要对世界负责任吗?如果是,那么这个世界具体包括哪些部分,是华尔街,还是孟加拉的童妓和尼泊尔的农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司:下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如何对美国和世界构成挑战》(China,Inc.:Howthe RiseoftheNextSuperpowerChallengesAmericaandtheWorld,TedC.Fishman,New York:Scribner,2005)。曾经一度贫穷的大国如何一举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中心?中国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快3倍意味着什么?中国消耗世界40%的水泥、25%的钢铁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全球大公司都在中国落脚?对于落后于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人来说,企业大举进入中国意味着什么?对这些重要问题,《中国公司》一书提供了解答。资深记者特德·菲什曼为中国所引发的大趋势描绘…  相似文献   

5.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1)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西方金融危机引发种种问题,中国和世界的精英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才是好的,中国应该寻找什么样的道路。近二十年来,关于如何认识中国当前社会状况,如何分析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国际和国内学术思想界有持续的研讨和辩论。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中国改革的持续推进,这些讨论也在发生变化和拓展。此前,萨米尔·阿明、汪晖、温铁军、刘健芝、戴锦华等学者的论述、合作与对话,构成了相关讨论的重要部分。今年10月中旬,由刘健芝、戴锦华组织和主持,阿明、汪晖、温铁军与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亚历山大·布格林教授,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新的讨论。我们特意把讨论内容编发出来,以飨读者。在讨论中,四位学者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了一些更深入地探讨。当然,这一场讨论并不代表本刊立场,我们只希望能把尽可能多的严肃讨论呈现给读者。我们也欢迎持不同观点者联系我们,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更广阔的视野。本期刊发的是下篇。  相似文献   

7.
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这一著作开始,世界社会主义走过了500年的历程。5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前行,世界社会主义思潮潮起潮落,都记录着怀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人们孜孜求索的足迹。那么,当今时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总体态势如何?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一总体态势?对于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流变,该如何评价?又应如何看待当前世界背景下社会主义思潮的最新变化?对各派社会主义思潮,我们该秉持怎样的态度?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纪念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之际,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蒲国良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海外中国研究者瞩目,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多元化推动着中国的政治发展。其中,利益多元化带来的政治参与动机和欲望是否被有效地吸收,海外学者如何看待该问题,如何认识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是进步,还是踏步不前,亦或倒退?本文主要以美、日及欧洲有关国家的学者(包括少  相似文献   

9.
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界定当前的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哪些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中国学术界和外交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的国际体系是单极体系,在所有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对崛起国家构成的挑战最大;作为崛起国家,中国有必要客观认识自身的处境,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单极体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研究如今已经成为引起全球关注的显学,这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发展近乎全方位的重视,也体现了国际学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学术旨趣。当今时代,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转型?如何在现代性论域中认识启蒙与中国?如何在比较视野中确认中国伦理与宗教的民族性与国际性?这些问题关乎中国文化形象的构建与中国文化认同的广度与深度。在伦敦国王学院访学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臧峰宇博士围绕这些问题请教了该校中国研究院院长姚新中教授。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96年,您就在<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一书中提出:"政党政治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党现代化"这个问题,但在那时人们对"政党现代化"这个词还相当陌生,所以您的提法应该说十分"前卫".那么,您当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2.
也谈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兼评美国学者科兹的几个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及其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苏共内部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美国学者科兹看到是这个特权阶层搞跨了苏共和苏联,却不懂得它产生的真正原因,而是把它归之于改革,进而得出了反对市场化改革的错误结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不改革、不正确地进行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3.
从宪法性条约到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的进步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宪法与以前的欧洲一体化重要条约的区别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宪法性条约"而成为"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主要是欧洲的联邦主义者借欧盟扩大之机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产物.欧盟宪法既有其巨大进步的一面,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面.相比于现实意义,欧盟宪法的象征意义更大.欧盟宪法在批准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欧盟领导人不应当把一体化仅仅当作目的,而忽略其他对欧洲前途来说更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the challenges posed to the European Union's (EU) role in trade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policy dur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Doha Development Agenda, also known as the Doha round, are highlighted.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ransformed power relations have created a situation characterized by role uncertainty, for the emerging powers but also for the EU. Priorities among multiple possible roles – in the existing trade regime, in relation to the global South and in the ongoing negotiations – become subject to redefinition. For the EU, heavily wedded to a multilateralist and reformist mission because of its own history, this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he EU's traditional role conceptions as a leader and a benign partner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en challenged and partly replaced by a more realis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证明,搞好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硬件,更要有软件.一方面要摆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是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17.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if at all, the changed economic order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economic crisis in 2008 has shap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 Theoretically, two prevalent opposing narratives in the public discourse are presented and linked to two crude versions of mercantilism and economic liberalism in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The mercantilist line of reasoning posits that China will gain more political weight with its increasing economic strength. The economic liberal line of reasoning suggests that China’s economic weight does not translate into political power. These two opposing theoretical claims are examined by process tracing two most likely case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despite its increased economic strength, China has enjoyed limited success in persuading the EU and its member states to change their position(s) on policy areas involving strategic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9.
20.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extended the hand of engagement to the Muslim and Arab world, while warning Israel against new settlements in occupied Palestine and hedging his bets with remote drone strikes against Al-Qaida and the Taliban in Pakistan. The new CIA director, a military historian and the Somali-born feminist Ayaan Hirsi Ali assess his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