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文化是大学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人人平等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具体形态则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大学文化的主要功能表现在育人上,育人的核心是养成大学生完全、健康的人格。大学文化重在建设,进行大学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在认识上把握大学与社会、共性与个性、“道”与“术”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海的文化事业,在近几年国家拨款所占比例很小的情况下,文化的固定资产投入却越来越多。推动这一转化的是上海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 “六五”期间,上海的文化生存与发展主要依赖国家拨款。以固定资产投入为例,总投入400万元,财政拨款占95%。“七五”期间,这一面貌有了改观,总投入5.3亿元,财政拨款为80%。而“八五”期间,则彻底倒了个头,总投入升至52.6亿元,财政拨款只占到9%。预计“九五”期间,上海的文化投入基本实现完全自筹,达到92.75亿元。 与此同时,上海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继上海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思想变化发展特点和走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思想教育课程研究会“大学新生思想变化特点研究”课题组从95级学生开始,每年对大学新生思想变化发展特点进行滚动调查。今年为调查的第二年,调查时间为1997年1—3月,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武汉地区有代表性的近十所高校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7份,回收率为84.8%,问卷基本情况为:男生533人,占52.4%,女生484人,占47.6%;政治面貌:党员20人,占2.0%,团员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指标课》组于1988年8月对16个城市的12万名职工进行了一次有关政治社会生活态度的问卷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939份,有效回收率为83%。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470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7.3%,他们分布在工厂、商店、饭店、科研单位、学校、机关等单位;按职业分,工人1358人,商业、服务人员867人,专业技术人员1041人,干部1436人;按文化程度分,大学文化程度占32%,中学程度占66.5%,小学和无学历占1.5%,按政治面貌分中共党员占27.8%,共青团员占40.6%,民主党派占  相似文献   

5.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科技素质”调查组于1996年3—9月间对全省青年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按粤北山区、粤东粤西两翼、珠江三角洲三大区域分层取样,发放问卷8000份,收回6702份,回收率83.8%。接受调查的青年在年龄上,以16—40岁为主,占97.5%;在文化程度的分布上,以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占总人数的45.5%;初中、大专人数次之,分别占21.8%和19.2%。这里,以“科技素质”取代“科学文化素质”,既提示出科学与技术的密不可分性,更体现了当代社会对技术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需求。理论研究指出,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可具体表现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四个层次不同但密切相关的部份,本次调查仍以此理论分类为基本框架,而偏重于对青年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的考察,我们认为这是青年科技素质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与大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与大学文化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五四”时期的大学文化精神孕育了中国新文化发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思想、组织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新型大学,赋予了大学文化以抗战精神和革命精神;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下,中国大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大学文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中国共产党抚育下的大学文化,表现出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困难群体情况,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我们采取座谈、走访慰问、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长沙市城镇困难群体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中发现,困难群体职工的生活比较贫苦。主要表现在:从整体状况看,“入不敷出”的和“勉强维持生活”的占81.6%;从生活来源看,“靠上级扶助”、“靠亲友帮助”和“没有任何事做”的分别占38.6%、29.3%和24%;从收入状况看,“基本没有收入”的占23.5%,人均月收入在180元以上、在180至200元之间的分别占33.4%、16.9%;从家庭财产情况看,有洗衣机的占29.2%,有电话的仅占21%;从住房情况看,没有房子而租借或借住在外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小君 《学理论》2009,(10):172-172,174
大学班级作为大学生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组织载体。而班级文化,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以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教育、导向、制约、激励、熏陶等教育作用。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班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实效性,也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相契合。本文首先对“班级文化”进行概念澄清;接着阐明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重点阐述了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四个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急聘,家庭教师一名?”;“某某公司需聘高级信息员”;“需要明信片吗?请到某楼某宿舍联系”;“转让一批电子游艺机”……五花八门的广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京高校的校园内,学生中经商打工潮正在升温。 北京大学社团指导中心主任唐显凯介绍说,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加入打工潮。前不久,北大团委下属的家教中心招聘家庭教师,一次报名就达五、六百人。校团委的一项调查表明;经常外出打工的大学生,文科类占15%,理科类占10%左右;偶尔出外打工的文科类占30%,理科类占20%左右。更多的学生是在跃跃欲试,寻找机会。  相似文献   

10.
新艺机械厂是航空航天工业部飞机发动机叶片专业化生产厂。有职工3800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职工总数的60%以上。今年2-3月份我们以“青工看形势”为题,在全厂10个主要生产车间和部分科室进行了调查。先后召开了党支部书记、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一线青年工人等座谈会。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定500名青工做为调查对象。在下发5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479份,有效率为95.8%。在回收的问卷中,25岁以下的占50.7%,25岁至28岁的占21.1%,29岁至35岁的占28.2%。男性占52%,女性占48%。一线青工占63.8%,其他人员占36.2%。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6.9%,中专和高中文化的占67.9%,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占23.2%。党团员占60.2%。调查中共得到数据1270个。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综合分析,写出此报告。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的职业流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调查缘起与调查的基本情况 关于职业结构与职业流动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主要领域之一。透过职业结构与职业流动,社会学家可以发现社会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则和运转的基本机制。 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家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城乡分离格局的打破,农村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中国农民也开始出现职业上的分化。据统计,截止到1993年底,按所持户籍划分,“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9%左右;按居住地划分,“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1%左右;而按职业性质划分,农业劳动者只占总从业人数的57%左右。过去我们使用的“农民”概念包括所有不吃国家商品粮、持农业户口的“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2.
打造大学文化特色,是建构大学文化的重要环节。特色,是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标志,是其特有的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也是一所大学存在的重要原因。打造大学文化特色的主要途径是:在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与目标定位中确立大学文化特色;在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中提炼大学文化特色;在个性化中追求大学文化特色;在当地的人文底蕴中发掘大学文化特色;在发展创新中创造大学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宋斌  代群 《瞭望》2006,(29)
平均每千名毕业生出一名“两院”院士,“科大现象”令人深思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科大)的信息令人刮目相看:建校48年来,这所高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尖端科技创新人才,平均大约每千名毕业生中出现一名院士和七百多名硕士、博士。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认为,科大“高效培养尖端创新人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学、研究所的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二是保持适度规模,办精品大学,施英才教育;三是注重培育大学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一) 当前,青年工人要求职业流动的愿望正出现逐渐强化的趋势,这是劳动意识研究领域中值得重视的现象。据中日青年工人劳动意识联合调查:对于在可能条件下“想调到其他企业”的问题,回答“是这样想的”或“基本上这样想的”中国青年工人,占被调查者的54.4%,日本青年工人占45.7%,两国的百分比在50%左右;对于在可能条件下,“想当个体户”的问题,回答“是这样想的”或“基本上这样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CPE)是以石油天然气和炼油化工工程设计为核心业务、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和科技产业化、与国际接轨的大型科技企业,公司2001年实行重组后,经营收入由重组前的1.2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3.3亿元,年增长速度超过60%;公司利润由重组前的146万元增长到2002年的1371万元,年增长速度超过200%;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由重组前的5.17万元提高到2002年的15.6万元,年增长速度超过73%。2003年他们又向更新的目标迈进。推动CPE迅速增长和迅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笔者为此采访了CPE总经理迟尚忠,他深有感触地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下面是迟尚忠的一些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国有领航、民营及中小文化企业成为“走出去”新的生力军,发达地区和城市文化企业“走出去”占比较大,发达国家依然是“走出去”首选目的国和地区,而新兴业态类文化企业“走出去”成为亮点,出口模式呈现多样化.同时,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存在诸多问题,如:“走出去”体制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渠道狭窄、平台薄弱;“走出去”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及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应对国际争端、适应国际规则的能力有待提升.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要在突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建设文化企业对外贸易的涉外桥梁,提升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与文化企业“走出去”相关的政策、法制、人才等支持体系方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跳跃式发展,近年来增长速度更是超过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速,每年保持在15%以上,并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08年底,中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已超过20万家,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213亿元,增长17.1%,占GDP的2.45%,文化从业人员1132万,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48%。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抓典型推动工作,是领导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近几年来,在全国上下特别是企业抓典型热潮中,对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和宣传鼓动的“含金量”日增,人财物的投入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可否认,先进典型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这种“投入”是否收到了预期的“产出量”呢?据一项抽样调查表明:(1)认为典型“事迹感人,应该学习”的占40%;(2)认为“精神可佳,无法学习”的占30%;(3)认为“看不顺眼,敬而远之”的占9%;(4)认为“没什么了不起,换我也行”的占21%。后三项相加占调  相似文献   

19.
瞿定国 《党政论坛》2010,(24):25-25
一、台湾是一个多族群的“移民”社会 在2300万台湾人当中,绝人多数都是干百年来从人陆迁往台湾的。目前已形成“四人族群”:闽南人,占73.3%:客家人,占12%:“外省人”,占13%:原仲民,占1.7%。从历史上看,族群之间是有矛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矛盾又逐渐演变成了“省籍”情结。到“台独”势力嚣张时,这种情结往往又被上升到政治层面。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既包括传统意义上人文知识的教育,更在于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凝结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正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文化建设应不断追求、创造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旨,高校应加强文化育人,将文化力转化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