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罗庆华 《今日浙江》2021,(15):50-51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浙江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气象年景较差,气象灾害偏重.大灾面前,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避灾场所,是对受灾群众最好的保护和安慰. 近年来,杭州市扎实做好集减灾、避灾、救灾物资储存等功能于一体的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规范化管理、长效化运作,全面构建安全避灾保障网.目前,已建成各级避灾安置场所2674个,415个社区(村)荣获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2,(5):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安全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几年来,福建经过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大力推进避灾场所建设,逐步构筑起安全便利的应急救灾"避风港"。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2,(3):15-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安全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几年来,福建经过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大力推进避灾场所建设,逐步构筑起安全便利的应急救灾“避风港”。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3,(3):27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在"桑美"、"莫拉克"、"海葵"等台风袭击时发挥了突出作用。"避灾工程"建设项目入选2010年度"浙江省  相似文献   

5.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有力措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具有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面对应急避难场所改革发展新要求,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以下简称"地震地质司")在制度体系、标准引领、信息化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9月28日17时28分左右,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发生山体滑坡灾害,部分民房被冲毁,多人失联。9月30日,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尚清赶赴遂昌,查看北界山体滑坡现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出民政的救灾工作要以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核心。尚清在北界苏村山体滑坡现场,了解救援最新进展情况,随后又来到北界避灾安置点,与集中安置的群众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7.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  相似文献   

8.
台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历来台风、暴雨灾害影响严重,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有效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始终是全市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目前,全市共有避灾安置场所1775个,总面积达122万平方米,最大可安置人数34.7万人,实现1578个重点村(社区)全覆盖.其中,规范化场所1242个,...  相似文献   

9.
正集中安置点是为受灾群众提供的临时住所。做好集中安置点管理工作,有利于保障受灾群众正常基本生活,维护灾区和谐稳定。做好集中安置点管理工作要坚持"三个原则"、做到"三个到位"、狠抓"三项工作"、注重"三个结合"。一、群众安排上坚持"三个原则"。安置点受灾群众一般来自本县区不同乡镇或同一乡镇的不同村(居委会、社区),彼此志趣存在差异,性格各有不同,健康存在差别,只有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才能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为此,  相似文献   

10.
徐骋  邵琦 《中国减灾》2023,(15):36-37
<正>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探索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在夯实避灾服务保障基础、提升大规模人员安置能力、强化场所智能管控水平等方面取得成效,在近年来数次灾害的应对实战中充分发挥了保障作用。本文介绍了浙江省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目前尚存的短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和管理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加元 《中国民政》2006,(12):29-29
在抗灾救灾中及时转移安置部分灾区群众.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因灾伤亡的关键措施。我省是一个多灾易灾省份,每年因灾转移安置群众都在100万人次以上.去年更是高达350多万人次。但是,以往的转移安置工作存在安置场所布局不合理、固定安置场所不足、临时安置场所缺乏必要的生活保障设施等问题。为此,省政府总结历年来抗灾救灾的经验教训,从今年年初开始,在沿海台风灾害较为频繁的7个县(市、区)开展了避灾工程建设试点工作,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据《西安晚报》近日报道,(陕西)汉中在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为照顾受灾群众生活,国家专门出台了"受灾群众每天享受10元钱,1斤粮"的补助政策,并且规定必须保证如数发到受灾群众手中。然而西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个防洪村台的修筑让山东东明县黄河滩区摆脱了"因房致贫""因房返贫",实现了安居乐业;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让贵州平坝区塘约村从因水而毁变成因水而兴;规模巨大的避灾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不仅让陕南群众远离地质灾害,还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可以化灾害为机遇。在很多贫困灾区,各级党委、政府以重建促进发展,协同开展减灾与脱贫,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灾区每一位群众心坎上,让受灾群众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实现脱贫,昂首阔步奔小康。  相似文献   

14.
浅议救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救灾资金是政府用于抢救受灾群众生命财产,保障其基本生活、重建家园的专项资金,可谓是受灾群众的"救命钱"、"救急钱",它的管理和使用不仅是救灾工作的重点,也是受灾群众特别关注的事情。因此,如何管好、用好救灾资金,确保其安全运行,有效发挥其应急作用,是本文重点分析、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南靖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北部,属于多灾易灾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加强避灾点建设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南靖县已建成避灾点237个,其中县级避灾点3个,镇级避灾点24个,村级避灾点210个。在建好避灾点的基础上,南靖县坚持"以人为本,趋利避害""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法防灾,科学应对""上下衔接,逐级细化""分年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加强避灾示范点的建设,在完成省、市政府布置的建设8个  相似文献   

16.
正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山西省晋中市应急管理局减灾科把学习党史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办实事与锤炼党性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开展"察民情、访民意"活动,立足防灾减灾救灾职责,从受灾困难群众入手,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科室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受灾一线,深入受灾群众,及时了解群众受灾情况、讲解救灾救助政策,积极帮扶困难群众申请救灾救助资金,确保救助资金全部足额迅速拨付到受灾群众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正>杭政办函[2014]6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4年4月25日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为推进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中震  相似文献   

18.
<正>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是党和政府拨给灾区用于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专项资金,对于受灾群众来说是"救急钱、救命钱"。加强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救助资金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机制,是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维护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6日,台风"山竹"在广东登陆。前一天,广州市启动防风二级响应,广州市民政局印发了《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做好台风"山竹"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民政系统全力做好台风防御工作。此前民政局对全市173个应急庇护场所进行抽查,确保庇护场所救助物资充裕、人员在岗到位,随时为受灾的居民群众提供救助;还重点对敬老院、危旧房、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区域、重点民政对象进行排查,  相似文献   

20.
正7月上旬,今年第八号台风"玛利亚"正轻车熟路地向浙闽大地奔袭而来。7月9日,浙江台州温岭石塘镇,渔港外海浪滚滚。正值休渔期,工作人员对停靠渔船的固定情况和动力设施进行检查,而养殖户正加固沿海养殖设施,对养殖水产品提前起捕。岸上的农家乐也亮起了"红灯",劝退游客。温岭城中,对处于危险地带的群众进行的大转移已拉开序幕,各个避灾安置场所已准备就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