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依赖于他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当个体对于道德规范、道德范畴及其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会对某些道德规范产生需要,伴随着情感体验,就有了实现这些需要的行动动机和为了实现这些需要而要克服困难的道德意志,三者结合起来,才形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或品德。道德品质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就是个人自觉地抉择行为,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来控制行为、调节行为。这个过程的心理机制就是道德信念的作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指出:道德信念是道德需要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
代价论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钢 《新东方》2001,10(6):5-10
人类面临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实质就是对价值、收益与代价、成本的权衡,或者说是在不同价值目标中争取最大,在相应的代价中力求最小的一种抉择。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既是人类的一种新的价值选择,同时更是一种代价的逼迫。正是能源危机、粮食短缺、资源匮乏、人口激增、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困境和危机的愈来愈严重,迫使人类不得不变革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传统发展观念,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因此,能否走出生态环境危机的困扰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对人类来说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论转型社会的道德价值疏离化趋势王南湜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国人面临着一种道德抉择上的巨大困惑: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现代化之必然要求;另方面,市场经济的实现所带来的某些与传统道德价值相悖的市场行为方式,却又使人们在接受这一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杂文报》(2000年10月24日)头版有两篇同《生死抉择》有关的文章。《回扣不怕“生死抉择”》就看反腐大片《生死抉择》竟有人在购买团体票时仍敢索要回扣发了一通议论:虽说团体门票给回报已是公开的秘密,一部反腐大片,也未能逃脱中饱私囊的侵扰,《生死抉择》的烛照,驱不走回扣的黑暗,荡涤不走心中的尘埃,怎不叫人掩卷长叹。《也是抉择》说的是文章作者感到奇怪的事:有的领导干部竟拉家带口坐着小轿车去领受《生死抉择》“警示教育”。某地首映,坐豪华小轿车的多达300余人,有副县级、副处级以上头衔的还不少,有的还带家眷。这…  相似文献   

5.
“共享”是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心情。现代人群的“共享”主要指人与人的交往及人对客体的观照(交往和交流),即同时具有行为与思维的共享两种特征。以“共享”为场所特征的空间既可称为共享空间。相应地,共享空间应该具有两方面性质,一是场所的共享行为特征,二是场所界面的表情特征,两者共同定义空间氛围。创作意义上的共享空间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多种关系。当“共享”成为一种空间精神时,空间就不仅意味着形态或界面,其物质性元素将成为行为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以至触发要素。这也是一个完美艺术品的共同品质…  相似文献   

6.
《人大建设》2007,(4):54-54
《中国青年报》报道,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前不久在接受《权衡》杂志的专访时说,现在很多人把创新仅仅理解为科技行为、政府行为,这是误解。发达国家之所以创新做得好,是因为那是企业家在做。我们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本来企业家应该做的是技术创新,包括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政府应该做的是体制创新,结果我们倒过来了:大量的企业家是做体制创新,而政府成天忙着叫喊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前进》2000,(11):4-7
一 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正在全国各地上映,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成为大江南北的焦点话题和电影市场的全新景观。影院内外,好评如潮,出现了万民争看、众说《抉择》的喜人局面。全国票房收入已突破 12000万元,遥遥领先于同期放映的进口大片。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媒体到街谈巷议,无不交口称赞,认为这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反映人民心声、展示共产党人凛然正气的优秀影片,是一部给人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精品,观后令人震惊,促人警醒,使人振奋。影片既叫好又叫座,得…  相似文献   

8.
自杀是一种非正常死亡,它不是肉体生命发展的自然结局,而是个人的主观意志的断然抉择,是个人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一种自我毁灭的极端行为。然而,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现代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病态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多。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估计,近十多年来,全世界自杀人数正逐年上升,每天死于自杀的至少在1000人以上,以美国为例,官方公布的自杀人数一般每年都在300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9.
抵住诱惑     
抵住诱惑徐苏林人在一生中要经历许多诱惑,因而在许多时刻,总要在理智和欲望之间作出某种抉择,而这种抉择不仅反映着个人品性的高下,而且决定着个人的荣辱得失,甚至命运。三国时期著名战将吕布,可谓英雄盖世!然而,这等英雄猛将,却经不起欲望的诱惑:为了一匹千里...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行为选择中,面临着普遍而深刻的伦理冲突。如何实现伦理自由选择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伦理冲突的实质要求在是与是之间、善与善之间进行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最基本的做法是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依据和坚持特定的科学方法原则,指导作出合理的伦理抉择。  相似文献   

11.
计划人转向市场人的行为失调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人转向市场人的行为失调与调适李杏初闵娟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而人的思想则是客观环境的反映,因此人的行为最终是受客观环境的支配和制约的。但,人的行为并不是客观环境的直接和简单的反映,一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形成,更多更直接地受一定的...  相似文献   

12.
依照法律规定,人大常委会有依法行使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作为民主选举产生的民意机关,权力的行使首当其冲地考虑对人民权益的维护。面对黔西南自治州人民政府申请贷款拾掇“半拉子”工程的报告.州人大常委会如何在“民意”与“官意”之间作出抉择?——把审议的目光从会场延伸到现场的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经过了解。听取、权衡各方面意见后作出了决议,为各地人大常委会如何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本。  相似文献   

13.
由于网络的出现,人们正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他们与外界的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同时,人自身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方式也在改变。在这种改变中出现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圈” 患     
自古以来,“权”这神圣之物总是衍生出许许多多缠绵悱恻的附庸,“圈”,便是较为显著的一种。在“权”的周围往往有一个“关系圈”、“包围圈”。如果说由权而生的“生活圈”溺害的主要是个人的话,那么权力周围的“关系圈”、“交易圈”侵害的则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片《生死抉择》中省委副书记严阵对下属市长李高成有几段赤裸裸的道白:“官场中有很多圈子,你是我提拔的,你就是我圈子里的人,别人也都这么认为。如果你的行为不顾圈子的利益,就会被认为忘恩负义,被视为背叛。”“你不保护自己圈子里的人,反过来又指望谁来保护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治”观念与“清官”情结在国人大脑和心目中真是根深蒂固,直到今天它仍还在不知不觉地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并不时在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妨以电影《生死抉择》为例,影片中塑造的李高成、杨诚等忠实代表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16.
升学与择业,是青少年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能不能走好这一步,不仅是有关个人前途的大事,还直接涉及到一个人对国家建设的奉献程度。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逐步定型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自己、对社会了解的片面性、认识的模糊性,因而对升学和择业这样重要的问题,要作出符合国家需要和自己满意的决定,会遇到诸多困惑。因此,青少年寻求升学和就业的超越之策,就成为必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抉择的烦恼──升学心理冲突  1.案例。王某,男,18岁,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在2001年高…  相似文献   

17.
从道德动机出发 ,可以把道德形态划分为三种 :现实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政府在履行其伦理责任时必须综合权衡 ,满足社会对这三种道德形态的需要 ,并在其行为和决策中加以体现。如此 ,其道德努力会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周新军 《理论月刊》2006,(7):118-121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有依照原则认定和依照具体条款认定两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是采取严格法定主义抑或是给予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允许执法机关依照原则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与对经济法、竞争法价值目标的理解、权衡和选择密切相关。本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应采取严格法定主义,并就经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如何限制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实体,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运用组织自身的管理行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搞活步伐,使企业走出困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组织行为管理学的角度,就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发挥企业中“人”的优势,借鉴国外先进行为科学理论、实例,结合我国国情,谈几点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认识、构想及实的思路。一、企业组织行为必须注五和突出“人”组织行为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一门现代化管理科学,它通过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行为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手段以及各种…  相似文献   

20.
一本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好教材──读赵雨亭同志的“人生道路的抉择”赵莲娣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起雨亭同志撰写的《人生道路的抉择》一书.实事求是地回顾了赵雨亭同志70年来思想发展的历史.记述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实践活动,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选择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