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作为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反映的是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影响,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整合国内媒体资源,组建了对外传播航母,尤其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的创建,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不同于西方国家媒体的声音,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俄罗斯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被动局面。俄罗斯媒体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表现,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不满,导致俄罗斯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国际传播领域展开了激烈较量,美国对RT电视台的制裁和打压,充分展现出两国媒体国际传播博弈的激烈程度。本文通过分析美俄两国围绕RT电视台在媒体国际传播博弈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归纳出媒体国际传播博弈的本质和特点以及带来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美国与俄罗斯在网络空间展开激烈的舆论博弈,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成为活跃的“新战场”。新世纪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国际传播全球布局,调整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传播策略。2002年以来,美国专门的政府媒体管理机构制定了六份国际传播发展的五年规划,成立了中东广播网络,并对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等媒体进行了调整和转型,不断创新媒体传播手段,目的是在新传媒生态中延续其国际传播的霸主地位。俄罗斯始终是美国的重要对手,美国政府媒体不断加强和调整对俄罗斯传播的布局、定位和策略。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美国进一步将俄罗斯升级为敌手,把打击“虚假宣传”和“反进攻”作为重点战略,广泛应用网络数字和社交媒体平台、加强技术规避应用研发、实施针对“Z世代”和“千禧一代”等重点受众的精准传播策略,对俄罗斯进行舆论打击。本文通过解析美国官方媒体机构发布的六份传播战略规划,全面梳理了美国政府的国际传播战略发展演进和对俄罗斯的国际传播战略特点,分析了新媒体生态中美国国际传播战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改善俄罗斯在全球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国家形象,俄罗斯效仿西方国家推行多种传播渠道的公共外交,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更是加大了对公共外交的投入,并强调新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传播作用。但事实上,俄罗斯改善国家形象的预设与实际传播效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从传播内容、传播策略、传播效果等层面剖析俄罗斯公共外交遭遇的传播瓶颈,据此探讨俄罗斯公共外交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情况下,国家形象在国际政治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塑造国家形象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大众传媒。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媒体的力量存在着差距,因此在西方的媒体攻势中俄罗斯处于守势。为了挽救俄罗斯逐渐显现的形象颓势,更好地应对“颜色革命”,应对外来思想的渗透和侵袭,俄罗斯政府一方面加强媒体控制,整合传媒机构;另一方面也积极整合力量,投入人力和物力,加强对外宣传,以改善俄罗斯的政治形象,增加对外、特别是对独联体等周边国家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从一国到海内外接受者的整体过程,具体分为国家建构概念、概念转化为讯息或行为、关键参与者解读信息、开展国际传播、接受者对信息作出反馈五个阶段。以传播主体和关键参与者的不同可分为自塑、他塑与合塑三种模式。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在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既取得了诸多成就,也存在难以与西方媒体抢占国际舆论场等问题。今后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时,应建构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丰富多样化内容讯息,加大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建立舆论传播矩阵,增强民间传播效果;提升国际公关能力,及时分析并回应国际社会不实讯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智库能不能有效的传播"中国声音"本文以4家国际问题研究智库为例,从国际媒体引用的视角展开评估。研究通过话语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的文本挖掘和情感分析发现:一方面,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智库的引用仅占其涉华报道的极小比例,中国智库还未能成为西方媒体的重要消息源,中国智库对重大国际国内问题的议程设置能力仍然欠缺;另一方面,智库专家以独立学者身份发出的声音被认为比官方消息源更具可信性,智库被国际媒体引用有利于改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林斯娴 《国际问题研究》2023,(4):120-134+138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西方国家抱团合作,操控其主流媒体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对俄舆论战。俄罗斯则绝地反击,与美西方国家及其主流媒体在国际舆论场激烈交锋。在这场国际舆论战中,双方为抢占道义制高点,竞相综合运用各类传媒新技术及舆论战技巧,尽可能打击、唱衰甚至抹黑对手,鼓舞己方士气。美西方与俄罗斯的舆论交锋显示出21世纪“混合战争”场景下国际舆论战的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将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视中国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并进行遏制打压,激起中国的强烈反对,而舆论战是中美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舆论战涵盖的议题广泛,影响波及全球,并发展到意识形态对抗和互相驱逐媒体从业人员的地步。中美双方的舆论攻势和各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的特点息息相关,其阶段性效果与中美既有的国际影响力相匹配。在美国对华大打舆论战的情况下,中国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形象受损,但在国内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未来,美国可能仿效针对苏联和俄罗斯的做法,将舆论战更多地和心理战、政治战相结合,以服务其遏制中国的目标。为增强自身的国际传播力,更好地服务与美国的舆论战,中国需要维护好政治安全,提高话语和叙事能力及舆论反击效果,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融合,并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传播的重点,以逐步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202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全球南方国家不盲从西方孤立制裁俄罗斯的要求,坚持不选边站的“新不结盟”立场。全球南方国家消极响应甚至积极反对西方在国际多边机制中孤立俄罗斯,消极配合甚至积极抵制西方对俄罗斯的各种制裁,在双边关系中继续保持甚至加强同俄罗斯的友好交往。其原因在于,乌克兰危机发生时,全球南方国家存在亟待解决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它们对当前的自由主义秩序和西方自私狭隘的外交行为严重不满,并且在全球多极化进程中日益壮大和成熟,希望在未来国际秩序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诉求。全球南方国家正成为动荡变革世界里的稳定力量,有力推动着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对中东变局的态度基本分为3种类型:对于突尼斯、埃及、也门、巴林等国,俄罗斯持观望立场,在也门问题上,俄罗斯充当了调解者的角色;对于爆发外国干涉利比亚而产生的冲突,俄罗斯持中立立场;对于叙利亚的国内战争,俄罗斯充当执政者的保护国,不惜与西方国家和一些有影响的阿拉伯国家对抗。俄罗斯对中东变局的立场,是21世纪初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分歧的继续,尤其在叙利亚问题上表达了俄罗斯对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体制转型的基本理念。在中东局势的发展前景仍然不明朗的情况下,俄罗斯因受诸多国内和国际因素的牵制,难以制定出更加灵活有效的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11.
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全面升级不仅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场重要的国际冲突,而且开启了美国对他国舆论战的新模式与新战场。在话语操控方面,美国媒体紧密配合美国政府,通过对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危机中形象的操控、对乌克兰方面不同形式英雄形象的塑造,扩展了危机中美国对俄舆论战的话语同盟,将美国官方对乌克兰局势的掌控很好地隐藏起来。在场景传播上,美国媒体充分利用“场景+媒体”的传播方式,通过对乌克兰弱者身份的场景设计引入支持弱者的场景角色,利用与乌克兰多元社会主体结合的全媒体场景叙事模式,以及对全场景和立体化的深度冲突场景展现等方式,增强了它在乌克兰危机舆论战中的话语权,基本达成通过舆论战博取国际社会对俄制裁以及对乌克兰援助支持的目标,也达到了为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和影响力提供舆论支持的目的。研究美国在俄乌战事中对俄舆论战,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多方面应对美国舆论战的自信心,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关系领域传统的意识形态战逐渐被国家形象战替代.国家形象博弈不仅体现在现实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领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同样进行着激烈的国家形象角逐.俄罗斯国家形象在网络空间的塑造力和传播力强劲.借助于网络空间,俄国家形象不仅不断改善和提升,而且还开启了改变世界媒体话语权格...  相似文献   

13.
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第五年,俄罗斯正式出兵叙利亚,成为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成功阻止了恐怖活动的进一步蔓延、提升了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当前,中东地区矛盾依旧纷繁复杂,多方势力持续深度博弈,俄罗斯两次宣布从叙利亚撤出部队,展现了其军事-外交联动运用的“巧实力”,获得了战略红利、实现了部分既定地缘政治目标。然而,俄罗斯长期介入叙利亚与美国及西方展开地缘博弈,对其国家振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叙利亚持续动荡的局势及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使俄罗斯虽两次宣布撤兵,却从未真正撤出,围绕叙利亚及中东地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还将在各大国间反复上演。随着普京开启其第四个总统任期,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破除西方制裁、振兴国家经济等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普京和俄罗斯精英阶层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韩璐 《现代国际关系》2023,(3):62-80+150
俄罗斯保守主义思想的政治实质是在尊重历史传统基础上,走符合俄罗斯国情的发展道路。普京执政以来,保守主义逐渐发展为主流官方意识形态,成为当前俄罗斯内外政策的核心理念。保守主义既是俄罗斯国家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以巩固和加强大国地位、成为世界一极为目标,又是俄罗斯外交中的道义旗帜,体现了其对外认知和价值体系。在保守主义思想指导下,俄罗斯外交政策具有鲜明的进攻性,加大了反击西方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力度。乌克兰危机再升级后,保守主义作为俄罗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外交政策产生全面影响。在美西方极限制裁和孤立的背景下,俄罗斯将外交目光转向非西方国家,欲以此为基础打造新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5.
全球价值链是一个国家融入全球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能力的体现.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为分析框架和实证研究工具,在分析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后的经济现状和结构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当下俄罗斯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全方位的实证考察.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俄罗斯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提升存在着悖论,其突出经济主权安全、过度强调产品本土化、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综合国力的提升,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务实外交已成为俄罗斯外交的基础.俄格冲突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跌至冰点,与美国关系持续恶化,遭受西方国家对其地缘战略空间挤压,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因此拓展国际空间成为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之一.由于对美国拉美政策不满,拉美国家积极同俄罗斯开展合作,俄罗斯同拉美各国在加强政治互信和经贸关系方面出现明显进展.虽然俄罗斯希望通过加强与拉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的合作,对美国的孤立俄罗斯政策形成反制,但其战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受到多方面客观因素制约,拉美国家本身的一体化进程也对俄战略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西方一直是饿外交的重心所在.但2014年初的乌克兰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的外部环境,俄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为摆脱困境,同时寻找国家发展的出路,俄罗斯“转向东方”,实质性地提升了亚太在其对外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在政治、经贸、军事等方面积极与亚太国家合作.“转向东方”战略对俄突破西方孤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经济上成果不彰,也使不少俄罗斯人感到失望.展望未来,俄罗斯“转向东方”的进程不会逆转,但俄与亚太国家关系的深化面临不小阻碍.同时,俄“转向东方”绝不意味着“背离西方”,而是提升对东方的关注,从而在东西方间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具有结构性矛盾。俄罗斯希望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平等基础上发展关系,但却得不到积极回应,这就使俄罗斯与美西方关系处于不断产生矛盾和分歧的状态。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依然不会将俄罗斯视为平等伙伴,而将其视为"异质国家"。俄美关系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由冷战、苏联解体和冷战结局造成的。西方国家认定俄罗斯是冷战的输家,通过各种方式挤压俄罗斯,迫使俄罗斯进行战略反制和抗争。防止俄罗斯在独联体空间重建苏联式的超级大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底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独联体空间的博弈将来会越来越激烈。尽管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不会重回冷战高度对抗状态。俄罗斯在捍卫自身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会尽可能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西方国家也需要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俄罗斯倡导的世界多极化思想明显带有反对美国单极世界的意图。俄罗斯今后会更加主动地发展与新兴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型大国关系典范的中俄关系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特征,为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处理大国关系的恰当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概念及其在国际和俄国所产生的反应、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斯拉夫-俄国-苏联学研究等,这些原因从不同方面促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远不同于俄国,  相似文献   

20.
张永蓬 《亚非纵横》2014,(6):103-113
中非关系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上提升了非洲的能力和地位,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和意义上刺激和带动了西方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重视和发展对非关系。从基本层面看,中非关系对非洲国际地位的提升有三个直接原因:一是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对非洲国家诉求和利益的一贯重视及双方间的互动;二是中国因素刺激大国在非洲竞争,在客观上提升了非洲地位;三是西方对中非关系的无端苛责客观上形成某种“炒作效应”,反而提升了中国与非洲的国际影响力。中非互为推动,从而实现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