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通过对浙江省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层级回归、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员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高承诺工作系统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考察领导—成员交换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承诺工作系统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影响;员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高承诺工作系统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对高承诺工作系统与员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领导—成员交换调节了员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高承诺工作系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繁文缛节具有负担高且功能缺失两大特征,是阻碍组织创新的桎梏。近年来,破除繁文缛节已成为党中央推进制度建设、激励公务员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遗憾的是,现有国内文献对于公务员繁文缛节的实证研究还较为匮乏。论文首次基于激活理论与限制理论等多重理论视角,深入探讨了公务员繁文缛节与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这一典型的变革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旨在为深刻理解党中央加强制度建设、力戒繁文缛节的政策精神提供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以217名福建公务员追踪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倒U形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繁文缛节与公务员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公共服务动机在上述二者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了繁文缛节与公共服务动机的倒U形曲线关系。此外,组织支持感并不能调节公共服务动机在繁文缛节与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倒U形曲线关系中所发挥的间接作用。研究为繁文缛节等限制因素与变革型组织公民行为等相似概念的关系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完善我国的制度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角色理论的"角色认知方式—角色行为—结果"框架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逻辑,探讨了中庸思维对女性管理者应对两类角色冲突(工作家庭冲突、能动共生冲突)的影响,构建了"中庸思维—工作家庭平衡行为—家庭/家庭成员满意度""中庸思维—矛盾领导行为—领导有效性"两个理论模型。通过对137份女性管理者的纵向追踪问卷调研,探讨了中庸思维对女性管理者家庭满意度、家庭成员满意度与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庸思维正向影响女性管理者的家庭满意度、家庭成员满意度及其领导有效性;工作家庭平衡行为和矛盾领导行为分别起到中介作用。相较而言,女性管理者面临更高的工作家庭冲突时,中庸思维对于她们工作家庭平衡行为的影响会更强;在工作复杂性更高的情境下,女性管理者的中庸思维对于她们矛盾领导行为的影响会更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者就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前置因素和动力机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中伦理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伦理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调节—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组织伦理文化的中介作用和利益相关者压力与权力距离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组织伦理文化对伦理领导与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利益相关者压力和权力距离对伦理领导与组织伦理文化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清晰阐述了伦理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作用机制,明确了伦理和文化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为政府制定政策和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帮助,激励企业负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如何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是一个迫切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上海市公安局A区分局725名基层公安干警的调查,论文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尝试探讨如何激发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具体来说,论文检验组织(派出所)高承诺工作系统(一种典型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实践)与基层干警的公共服务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即公共服务场域下从业人员的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文以公共服务动机为中介变量,探索高承诺工作系统对公共服务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研究表明,高承诺工作系统对基层干警公共服务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这种效应可通过激发基层干警的公共服务动机得到有效实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公共组织学习作为优化应急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离不开灾后政治环境,党政领导的灾害批示与公共组织学习关系互动形塑着应急管理制度变革。论文将灾害批示作为重要影响变量,分别将焦点事件与公共组织学习以及将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进行连接,构建起灾后公共组织学习的"批示—双环"叠加演进模型并形成假设体系,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变迁为例,采取模式匹配的分析方式对理论假设体系进行解释检验。研究发现:灾害批示与公共组织灾后学习演进是一个复杂动态过程,焦点事件、灾害批示、知识生产、行为转变等要素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建构效应与政治加值效应,使得灾后公共组织学习在制度层面呈现阶段性有限变革和整体性深层变革。论文为理解中国灾害政治背景下的公共组织学习模式与政策变迁走向提供了理论解释框架,并对优化我国灾后公共组织学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探讨变革型领导诱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分析心理安全感在建设性变革责任感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利用来自全国多个地区的288份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心理安全感正向调节建设性变革责任感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韧性是公共组织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性优势和国家治理的核心能力。论文立足于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跨层面构建并验证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尝试明晰公共组织谦逊型领导对员工韧性的渗透效应、渗透过程及作用边界。以650名公共组织员工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公共组织谦逊型领导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促进性焦点("需要"动机)和内部人身份感知("应该"动机)有效提升员工韧性;工作内容高原能够调节公共组织谦逊型领导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韧性的间接影响,即:在工作内容高原高(相较于低)的情境下,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效应更强。论文提出了培育和干预员工韧性的途径,以期对公共管理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华燕 《法律科学》2011,(6):23-34
"忠"在初始意义上作为道德要求而存在,鉴于其对共同体的存立、公共职责的履行、契约法理论的补充及情感关系的维系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立法将"忠"写入法律文本,使其由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义务。作为法律义务的"忠",约束着"特殊信任关系"中的法律主体。现代立法并非鼓励对个人的忠诚,也不强求对某特定意识形态或政策目标的服从。在公法上,其强调的是对通过正当程序成为共同体价值目标的普遍认同与一体遵行;在私法上,意在预防受托人滥用委托权限。"忠"之立法规范作用于行为,是可描述及可预测的行为标准。对"忠"之规范的违反,会引发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变革行为俨然成为基层公务员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的典型行为模式。那么,新时代外部环境和服务动机的一系列变化如何综合作用于基层公务员的变革行为及心理?论文从行为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设计"环境认知—心理机制—行为表现"的混合研究思路:聚焦42名基层公务员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捕捉"出新时代影响基层公务员变革行为的核心要素——制度环境、领导授权、公共服务动机、变革承诺;同时,对多来源、多阶段获取的635套"领导-下属"匹配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研究发现:制度环境、领导授权、公共服务动机通过增强基层公务员的变革承诺来激励其变革行为。论文呈现了新时代基层公务员变革行为的多重激励逻辑,拓展了自我决定理论在基层公务员变革行为激励方面的有效应用,为新时代建设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提供政策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谭新雨 《公共行政评论》2021,14(2):195-227,234
创新行为俨然成为公务员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的典型行为模式,以及公共部门适应职能转变和服务再造要求的内生动力。本研究基于对已有研究的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公务员创新行为研究框架。本研究从公私部门成员创新行为差异及争议切入,围绕公务员创新行为的概念内涵、多层次影响因素及复杂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回顾并展开评述,呈现新制度主义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在公务员创新行为塑造中的深层逻辑。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展望未来方向:(1)以回应跨国文化背景、科层制组织特征、现实工作场景实现公务员创新的情境化研究;(2)在新时代中国场景中实现公务员创新行为的量表开发、跨层次系统性形成机理探索;(3)拓展公务员创新行为的效能机制研究,实现微观层面行为创新与中观层面组织创新、宏观层面政策创新的呼应衔接。  相似文献   

12.
官员特征与任期对其财务管理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问题。论文以中国省级政府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省主政官员的更替、任期和年龄对政府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的影响。2007年我国建立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基于此,该研究收集了2008—2019年全国30个省份108位省长、90位省委书记的个人简历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官员特征和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受到不同时期晋升激励的差异性影响,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更替、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影响不同。省委书记的更替、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存入规模存在正向影响,省长的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存入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论文拓展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分析视角,不仅揭示了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特征与任期对预算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也剖析了政府官员不同时期的政策偏好及行为选择的内在逻辑。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官员特征与任期是解释我国预算政策制定方向变化的重要变量,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和干部人事任用制度提供了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新时代各项事业改革的特征和必然趋势。党中央倡导"以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该机制下组织容错氛围是否有改善,能否对公务员的创新行为起有效的激励作用都尚不明晰。基于此,研究从组织和个人的双重视角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法,以重庆市的调查数据为例,探究了组织容错氛围对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组织容错氛围可以显著促进公务员的创新行为;其中,自我效能感、公共服务动机在组织容错氛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中既能分别起到中介作用,也能共同形成链式中介。研究为新时代公共部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公务员创新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组织的法定类型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注销、撤销和取缔是社会组织退出的三种方式。社会组织管理机关通过不定期的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将不符合政策的社会组织淘汰出局,有违社会治理常态。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社会组织退出制度各有特色,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公司法》和《企业破产法》关于公司解散和清算的制度经验,也为社会组织的退出机制提供了参考。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需要:(一)贯彻自愿性公益的理念,形成以自愿为主、强制为辅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二)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营造宽进宽出的法律环境;(三)建立社会组织评估与预警机制;(四)明确规定社会组织退出时的相关法律责任及剩余财产的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有些公众不参与而有些公众参与公共环保活动?论文从公民自愿主义、大众传媒视角,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数据,分析了客观资源条件、主观心理愿意、社会网络动员、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公共环保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民自愿主义、大众传媒对公共环保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客观资源条件中的受教育年限,主观心理愿意中的环境关心、环保责任感,社会网络动员中的就业状况、政治身份、社会互动显著正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相反,语言表达能力、环境污染关注显著负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大众传媒需区分为电视传媒和非电视传媒,电视传媒显著负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非电视传媒显著正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上述研究发现有利于拓展公众环保行为理论,为政府提升公众公共环保行为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共部门的组织声誉管理不仅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数字时代公共部门必须关注的重大实践问题。论文围绕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的概念、内涵、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对组织行为和产出的影响等议题,对国内外学术界1998—2021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梳理。研究发现:(1)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理论研究,总体处于起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2)既有研究以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较少,组织声誉的测量方法亟待改进。(3)当前研究集中在组织独特性和声誉威胁性对声誉建构的影响,以及组织声誉对绩效产出、组织间合作和机构自主性的促进作用等传统议题,对于组织声誉对机构改革、战略沟通、受众满意度的影响等新兴议题关注不够。(4)国际前沿热点文章主要基于西方情境,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基于此,论文提出未来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理论的研究展望,具体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利用大数据优化改进测量方法,并加强“建构声誉”和“感知声誉”的融合;二是在关注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更积极地将组织声誉与其他重要的公共管理理论进行链接和对话;三是将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理论与中国情境紧密结合,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部委、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声誉管理故事。  相似文献   

17.
【问题】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是其有序、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前提。针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实证研究并不多,且存在中观与宏观割裂的问题。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究竟如何,内部治理主体多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目标达成,又如何受到宏观制度环境的影响?【方法】论文使用稳健回归分析数据。数据来自于2019年实施的全国性社会服务类组织调查,该数据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涵盖56个规模不等的城市。【发现】(1)理事会治理能力与治理表现既能影响社会组织的财务指标,也显著影响其公共输出。(2)制度环境能够显著调节理事会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在支持性制度环境中,理事会治理能力、治理表现对组织财务指标和公共输出影响效应被强化。在消极制度环境下,组织自身的成长韧性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机制。【贡献】即使成长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背景下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仍然具备组织共性,核心治理主体能够显著影响组织绩效,尽管这种自主性受到宏观制度环境的塑造。这质疑了关于中国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缺乏规范性、理事会形同虚设的研究结论,也为“依附式”自主这一概念提供了经验支持,增进国家与社会组织关系的整体性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数字不平等的视角出发,论文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差异与在线政治参与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试图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由于各自偏好的网络使用类型,是否进一步强化了"参与鸿沟"。文章利用2011—2012年对10个城市在职网民的调查数据,结合了社会经济地位和使用心理以及行为变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使用鸿沟明显存在,但是以娱乐互动为中介的互联网使用能够促进低教育人群的政治表达,而且独立于社会阶层影响的娱乐互动效能也能够增强互联网使用者进一步去获取政治信息的行为。但是高社会阶层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信息和互动的双重优势,潜在地可能给予他们在公共议题上的引导性权力。最后,论文对中国互联网实践中这种网络政治生态及其政策内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国以人兴,政以人治;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和王岐山同志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用铁的纪律建设全党信任、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和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艰巨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央和中央纪委的要求,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忠诚,是共产党人最为可贵的政治品格。忠诚,是纪检监察干部最根本的政治素养。对身处反腐败第一线、担负党内监督之责的纪检监察干部而言,一般忠诚不行,相对忠诚不行,必须绝对忠诚!要做到对党忠诚,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坚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少数族群进入美国联邦政府的管理层,公共管理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关注多样性管理的影响,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多样性管理对公务员任务绩效的影响,鲜有文献深入研究政府部门多样性管理与公务员周边绩效的关系。论文根据已有的多样性管理理论、心理福利理论、周边绩效理论和程序公平感理论,首次以美国联邦政府为背景实证检验了多样性管理与公务员周边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福利、程序公平感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调节作用。以2015年美国联邦政府421 748名公务员的大样本调查为依据,研究发现:多样性管理能够显著影响公务员的周边绩效,且心理福利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程序公平感在多样性管理与心理福利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论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丰富政府部门多样性管理的理论研究,并且为政府部门提高员工周边绩效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