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似乎让传统戏曲艺术获得了新生的土壤,然而现实却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艺术不仅没有被发扬光大,相反其文本被湮没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之中,在与其他文化的竞争中表现出二律背反的尴尬生存境地。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只是传统戏曲在新文化背景下新生的充分条件,而必要条件是激发网民对戏曲及其延伸产品的兴趣。我们一方面需要深入理解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推动传统戏曲的互联网生存;另一方面需要转换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念与思路,使传统戏曲在获得静态保护的同时,能够适应社会文化和媒介生态,并激发社会民众的真正需求,进而得到"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古代戏曲的形成有两个重要时期,十六国北朝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唐参军为标志的主流艺术,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明显加快;金元两代草原游牧文化的传入,促使金院本、诸宫调、胡曲蕃乐的艺术融合,形成了元杂剧,古代戏曲正式成熟.十六国北朝与金元两代,都是草原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原,各民族文化冲撞与融合的重要时期.古代戏曲是各民族文化冲撞与融合的艺术结晶,草原文化的传入,对古代戏曲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余姗姗 《检察风云》2013,(23):91-93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文化大都市,而今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主要剧种在此生根发芽。随着上海戏曲舞台的一大批手工艺人云集到上海,为舞台戏曲的服饰成功塑造了众多难以忘怀的舞台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我既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的一名检察官,也是黑龙江省检察官学院的一名兼职教师,更是一名法治副校长.不同于传统检察官的稳重、严肃,我在与未成年人打交道时,有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用未成年人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流和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5.
法律传统与法律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抽象的没有办法直接回答的问题,我国对外来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引进更是加剧了这种复杂关系.清末已经废除的笞刑、流刑等传统刑罚在民国初期的恢复过程,为思考法律传统与法律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活生生的“标本”.以西方制度和理论为资源,而非参照物,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实现传统文化的革新,满足并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学术担当.  相似文献   

6.
<西厢>制艺在形式上是戏曲与八股文的结合,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出现在清初.由于它的出现,促成了文人尤侗的功成名就,使它从偶然的游戏之作发展到人们研习科举考试、争得功名的范本.但这种现象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够令<西厢>制艺完全独立形成一种新型文体,它的发展和流传必须依靠戏曲<西厢记>和八股文这两个支柱.一旦传统戏曲和应试八股走上了衰落之路,<西厢>制艺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老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理论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着重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弘扬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网络"恶搞"行为的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恶搞"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文化,是指在网络上极尽夸张和荒诞的表演手法,同时运用视频剪辑,图像处理、录音合成、动作模仿等技术手段,通过对传统作品的颠覆和解构,以此来达到搞笑、讽刺、评论等效果的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文化.其在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却又不可避免地侵犯了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利.网络文化的发展需要与传统社会中基本的人身权、著作权等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9.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23):52-53
报恩主题的剧目 按照梁启超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就是“报恩”,一切其他的价值观念都由“报恩”发散而来。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尚可别论,但从传统戏曲来看,以弘扬“报恩”为主题的剧目确实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如果我们否定了全部的传统文化,就等于一座大厦没有了根基。我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决不能轻易的抛弃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应该把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仁"、"信"等思想文化,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同时更需要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其中的优秀成份。  相似文献   

11.
于洪霜 《法制与经济》2009,(18):135-136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如果我们否定了全部的传统文化,就等于一座大厦没有了根基。我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决不能轻易的抛弃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应该把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仁”、“信”等思想文化,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同时更需要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其中的优秀成份。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三是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传统文化饱受批评、高校教育自身发展、西方多元文化干扰等原因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缺位.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待挖掘,二者可以有机结合.而在大学生中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课程、将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建设、积极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是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儿童玩具的价值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玩具是一种文化,它的价值是由它的制作者和游戏者双向构成的.制作者和游戏者存在合一的状态或者分离的状态,它们构成了游戏共同体.传统玩具是传统社会生活的反映,它不仅满足了儿童游戏的需要,同时也将儿童从一个自然人纳入到传统文化之中;现代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玩具的制作者成为儿童游戏强有力的控制者,技术因素与商业因素的结盟催生了现代玩具.从传统到现代,游戏共同体的瓦解导致了传统玩具价值的衰落.  相似文献   

14.
我在公共辩护律师办公室服务的时候,办公室楼上是本地一处很大的监狱.尽管我在人生的头二十几年从未踏足过监狱,但因为这次工作经历,我需要频繁地穿过那重叠严密的守卫,把一个下午的时光花在一重隔着铁窗的小隔间里,带着某项使命去倾听一位囚犯的故事.我接触过白发苍苍的老妇,也见过精神失常的流浪汉.今天我要写的主角是一名19岁的黑人青年——雷登.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法院柏城法庭副庭长姚玉忠,1991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高密市法院工作。今年50岁的他在基层法庭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成为市法院在基层法庭工作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法官。他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严于律己,廉洁执法,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姚玉忠转业到地方工作时,面对将要从事的工作,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1994年,因工作需要,高密法院准备派人到条件比较艰苦的仁和法庭工作。姚玉忠…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法政思想类图书策划编辑,我早就听说过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笔下的《布拉格精神》这篇文章.也许布拉格的建筑以及这座欧洲中心城市所诞生的如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斯美塔那等众多文化巨擘强烈地吸引了我,也许捷克这个国家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布拉格之春、天鹅绒革命这些重大历史时期和事件吸引了远在东方的我,我一直希望了解作为捷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布拉格的文化人是如何思考他们所处的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前,《光明行》系列丛书走进了我的服刑生活。警官说《光明行》丛书有直抵心灵的力量,嘱咐我们服刑人员好好学习。一开始,我觉得这不过是套走形式、讲空话的书,准备将其束之高阁。突然,扉页上那句"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话直抵我的心灵,让我不由得捧起书读了起来。没想到这一读,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这套《光明行》丛书,我最喜欢的是《道德与践行》。书中浓缩的传统文化精华,教给我为人处事的哲学和人生的智慧。学习的过程,也是检视和挑战自己的过程。我曾经是一名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因积极抗击"非典"火线入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我没能抵御住利益的诱惑,接受了医药代表的药品回扣,犯受贿罪被判处10年重刑,成了行业的反面典型,事业前途尽毁。  相似文献   

18.
法律因人的需要而产生,其创设及运行都应围绕人的需要.人本法律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人视为法律的根源、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它影响着司法审判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本法律思想源远流长,其并非是现代社会亦或西方法律思想的产物,它对现代社会实现司法公正、建设法治社会和宪政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07,(6):42-42
问:我是一名在押的服刑人员,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请问:我可以减刑吗?减刑需要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20.
齐放 《中国公证》2005,(5):52-53
2005年,我迎来了从事神圣公证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前的今天,我是一名普通的公证员,而今,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全国优秀公证员".追今抚昔,令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