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日趋密集,城市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加强对城市建设中的诸如交通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维稳等方面的管理迫在眉睫。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全球最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非接触性、直观性、识别速度快、不易被察觉等特点,在当今社会公共安全防范、逃犯追捕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脸识别摄像机在刷脸时代的智能应用目前在安防领域应用的人脸识别布控系统大  相似文献   

2.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智慧警务背景下,在治安管理中广泛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于提高治安管理效率和打造"平安城市"具有重大意义.但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远程识别性和识别独特性等特征,其在应用于治安管理时会存在技术滥用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有效规范,包括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  相似文献   

3.
《刑警与科技》2013,(24):126-127
<正>"湖南创合制造有限公司生物特征识别事业部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生物识别相关产品和系统的高科技企业,事业部05年开始潜心致力于生物特征识别相关算法的研究,目前已拥人脸识别算法、智能视频分析算法、车牌识别算法、虹膜识别算法等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生物识别算法。此次送测的创合人脸识别门禁是在传统出人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人脸识别核心技术的专业门禁产品,内置的人脸识别算法具有创合自主知识产权,可精准识别人脸。"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信息社会对精准识别的需求,呼唤更加不可替代的生物体特征,曾在各种特效大片中出现的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正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生活,如指纹、人脸识别,语音(声纹)、虹膜识别,眼球追踪等。仅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就不胜枚举:人脸匝机、人脸识别解锁、人脸识别门禁与考勤、认证合一验证、人脸识别抓逃犯、行人闯红灯抓排系统、支付宝人脸识别付款、医院在线办卡等,城市各种"智慧+"产业,如智能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院、智慧金融、智能交通等,融入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体系平台催生着城市智  相似文献   

5.
邓晔 《刑警与科技》2014,(10):128-130
市场背景 人脸识别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象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技术与理论的快速进步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利用人的面部图像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该技术通过人像照片比对即可判别人员真实身份,是继指纹识别之后最受关注及满足公安警务应用的一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6.
《北方法学》2022,(1):5-14
人脸识别技术滥用导致的信息安全风险饱受社会关注,学者们基于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算法治理、技术应用场景限制等视角提出了人脸识别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方案。尽管人脸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指向性、不易更改性等特征,但这些同样存在于其他生物识别信息,并不足以成为专门规定和单行立法保护的必要事由。在审视和反思现有学说有关人脸信息与人脸识别信息的客体范围混同和场景化理论的解释误区的基础上,我国刷脸问题的治理逻辑不应当陷入"新型信息技术引发社会风险有必要专门规制"的僵化理念,而是应当以增强自然人与信息处理者之间有关刷脸技术应用的透明度为基本立场,基于场景一致性理论和人脸特征识别比对数据库的标准化来限定刷脸技术的必要性情形。  相似文献   

7.
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技术是一项基于人的面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俗称“刷脸”。该技术通过采集人像、关键点提取、对人像进行预处理、待征提取、人脸识别比对等过程,实现人脸识别验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在公共安全领域,AI技术驱动的智能视频和图像处理,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人脸识别作为首当其冲的应用,正在公安刑侦中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人脸识别领域的领军企业,商汤科技所提供的人脸布控、视图情报研判系统,目前已在北京、深圳、上海、四川和重庆等地落地应用,取得了多项成果,大幅提高了刑侦人员的执行效率。人脸识别的发展和深度学习带来的突破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由于不需要用户主动配合,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识别技术里,人脸识别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人脸识别的视频分析智能报警系统,可针对在逃人员、嫌疑人员、受控人员、失控人员等不同对象在不同的监控场景中实时抓取人脸、人形等特征,通过与模板库中的档案特征对比,实现被监控对象的身份落地,并实时预警。  相似文献   

10.
门禁控制一体机作为门禁系列产品,在小型办公场所、家庭、自助银行等安防需要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体机将门禁的识读部分和控制部分合二为一,安装及操作简便,管理方便,系统升级维护简单,赢得了不少商家和用户的青睐,使其在变幻莫测的安防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生物识别技术是科技新与安全性不容置疑,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正逐步向人们靠近。在其中,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个人身份识别或认证技术的重要方式,人脸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重要分支,它的无侵害性和对用户以最自然、最直观的识别方式更容易被接受,然而,已有的一些机器学习算法大都使用浅层结构,而浅层结构的网络很难表示复杂函数。同时,以往提出的多层感知机虽可以  相似文献   

12.
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生活便利,运用生物特征识别新技术解决了传统安全通道存在依赖肉眼个人主观判断出现误差、证件造假、携带不便、易遗失损坏、密码易忘记或被破解等问题。近来人脸识别在银行、证券、社保、高考、机场、地铁、电子商务等场景应用频频刷屏,热度居高不下,人脸特征识别技术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正逐步推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利武器。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行业一直备受热捧,而人脸识别是其中之一。该技术落地安防,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最早由日本NEC公司带入中国,最开始的安防应用以航空业为主,在机场领域较为常见。而今,随着智慧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项目开展和技术应用,人脸识别,迎来了爆发期。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主动式的人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对于其他被动式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比如指纹、虹膜、DNA等,人脸识别有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尤其2014年以来,国内知名的IT厂商或者安防厂商在LFW人脸识别数据集上均取得了99%以上的识别率,说明人像识别技术在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成熟。这是否就代表了一个"刷脸"的时代已经来临,笔者希望大家能理性地  相似文献   

15.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学科中发展最为迅捷的一个分支,被广泛地被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物识别信息因其所具备的专属性和唯一性的特征在大量身份核验的场景被采集,在审慎借鉴欧美先进立法经验和对我国实践困境的反思基础上,我国应当构建完善生物识别信息刑法保护制度,优化生物识别技术的刑事规制界限,完善生物识别信息层次特殊保护体系,将滥用生物识别信息行为入罪,实现生物识别信息合理开发利用与公民个人有序生活不受侵扰的基本价值诉求之平衡。  相似文献   

16.
正人脸识别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基于面部特征进行人员身份辨别的过程。人的面部特征与指纹、虹膜一样具备唯一和不易被复制的优良属性。人脸识别研究历史比较悠久,高尔顿(Galton)早在1888年和1910年就分别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利用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对人类自身人脸识  相似文献   

17.
正相比以往的人脸识别,深度学习算法推动的人脸识别发生了巨大变化:准确率更高,环境适应性更强,识别种类更丰富。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在内的生物识别技术的进步,结合红外光、可见光技术,推动主动安防时代的到来。本期栏目邀请到生物识别领域的几位专家,共同探讨这一主题。本期嘉宾:北京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华广州像素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若光深圳市威富安防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梁先扬  相似文献   

18.
余勇 《刑警与科技》2008,(22):86-86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它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记忆存储和比对辨识,最后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基于面部特征进行人员身份辨别的过程。人的面部特征与指纹、虹膜一样具备唯一和不易被复制的优良属性。人脸识别研究历史比较悠久,高尔顿(Galton)早在1888年和1910年就分别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利用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对人类自身人脸识别能力进行了分析,但是当时还不涉及人脸的自动识别。人脸识别发展历程有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对安全生活的需求也更加紧迫,生物识别技术正日益取代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被应用于社会中各领域,尤其在智能家居领域,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正实现更安全更方便的门锁开启。虹膜识别是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公认的准确性最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基于该技术的门禁产品市面上已屡见不鲜,但受集成化、小型化技术限制,智能虹膜锁产品并不常见。武汉虹识,近两年开始在虹膜识别领域声名鹊起,拥有自主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