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驻外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信息是探查有关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2017~2018年,中国驻外使馆发布了一千多条安全提醒信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风险可分为九大类,相关提醒信息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社会治安类风险,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违法违规及行为不当导致的安全风险以及恐怖袭击、武装冲突和政局动荡类风险。全球电信诈骗犯罪猖獗、恐怖袭击风险不减、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等因素是影响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的客观因素;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行为不当和违法违规等不仅给当事人和涉事企业带来安全威胁,还直接影响当地民众对中国国家和中国公民整体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安全困境。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海外安全风险预防宣传,明确相关海外安全提醒信息的法律效力,让罔顾者承担相应责任;建立更多类似于“不文明旅游行为黑名单”的警示惩戒机制;根据风险分布的地域特点强化针对性;对于那些根源在国内的安全风险,在预防和处置上,可“内外并举”,在国内展开专项打击行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外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中国人和中资企业走向海外。与此同时,由于政局动荡、治安混乱、恐怖袭击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海外中国公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也随之增加。特别是近期接连发生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遇袭、中国登山  相似文献   

3.
近期,在非洲国家频频发生中国公民安全事件,涉非领事保护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中国外交部网站海外安全信息(2006年6月至2012年10月)统计和对在非中资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在非中国公民遭遇的安全风险大致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因中国公民自身违法违规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流行性疾病蔓延、恐怖袭击、海盗袭击、意外事故、经济诈骗和自然灾害几种类型。针对非洲国家安全形势复杂的特点,中国驻非使领馆与在非中资企业积极配合,建立了多样化的预防机制和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保护在非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的安全。在目前中国涉非领事保护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与领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海外中国公民面对的各种安全威胁骤然增加,导致人身、财产等多方面的重大损失,对我国领事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外交部加强了领事保护工作的应急、磋商、协调、预警等机制建设,为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海外中国公民的急剧增加和安全形势的日趋复杂,我国领保机构还必须解决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预警效果,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利益的能力与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俄罗斯,针对华人华侨华企的违法犯罪案件频发,形势严峻,其背后的原因也较为复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发挥国家安全保护的责任,加强中俄双边警务安全保障合作;把教育引导国民建立海外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作为长久大业来抓;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资源共享,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营造安全空间;将高层的互信惠及中低层,从高级警务向中低级警务发展。相比之下,在俄罗斯的安全保障措施,往往更适于采用常态性的、日常的、长期不间断的预防性对策,加强中俄双方常态化的警务合作渠道的构建;加速警务联络的职能转型,定期开展促进国际"警民关系"的活动,强化有关"利益共同体"海外认知,逐步改进驻在国警察针对中国公民的执法规范化程度,促进其对华人的公平执法;同时,借2018年和2019年的"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活动之际,加强双边执法安全合作的对策,增加出境创业者的安全感,增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福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和企业数量增加,凸显领事保护的重要性,相关机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值得探究。2011年2~3月的利比亚撤离事件为中国领事保护机制的具体运作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检阅。此次事件显示出中国的领事保护预防机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领事保护应急协调机制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预防机制的不足。中央企业在撤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今后海外中资企业应对类似情况树立了典范。这对完善今后的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结合近年来的领事实践和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与任务.领事保护的对象重点转向临时出国公民,领事保护需求大幅增加;海外中国公民活动区域不断扩展,高风险国家与地区呈现.海外安全风险日益多元化和集聚化,领事保护预防、磋商和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凸显;基于人权意识和主观认知等的影响,领事保护的期望值与需求不断提升.于是,在有限的领事资源与“无限”的领事保护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小马拉大车”的张力.这就使得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须注重领事保护中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统一,加强领事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领事保护理念,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的海外机构、企业和公民的安全是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首要关切。后疫情时代的安全环境、安全威胁和安保内容的新变化凸显了海外安保的供需落差,如何通过完善海外安保供给体系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成为总体国家安全治理不得不重视的紧迫性议题。根据风险/焦虑-威胁/恐惧-危机/恐慌的升级过程,可将海外安保区分为预防、震慑、应急三种类型,政府、军队、国际安保公司、社会组织和海外企业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在明晰中国海外安保“阶段-类型”及对应的多元供给主体职能的基础上,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完善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指导下,遵循“预防-震慑-应急”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建构多元供给主体联动体系,从而弥补现有供给体系的不足,全面推进“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诗琪 《亚非纵横》2012,(4):12-19,59,61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企业走进非洲,中国人及企业的安全遇险事件亦明显增加。中国在保护海外公民和企业利益方面的机制设置和措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西方国家在国家、企业和个人层面保护海外公民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做法与经验,认为我国需要在建立完善的领事保护机制、提升我国军事能力、在非企业要建立地方人脉和承担在当地的企业社会责任、在非个人需规范个人行为方式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0.
瓦杰帕伊政府许诺给予外籍印度人公民权,承认双重国籍。但由于国大党政府的反对,最后双重国籍政策被"海外公民卡"所取代。莫迪执政以来,又将"海外公民卡"与"印度裔外国人卡"合并,扩大了"海外公民卡"的权利和适用范围。这得到了海外印度人的拥护和国内的支持,达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安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外交部2008年发行了新版《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对公民进行领事保护的宣传教育。随着全球化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增强,影响在俄中国公民安全的因素增多,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应通过领事保护预警,信息共享和危机管理平台等一系列体制和机制上的建设为赴海外国民打造一个较为安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可称得上是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国海外公民频遭突发事件的一年,马航MH370事件、上海女游客被劫持事件、越南暴力打砸中资企业事件等使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严峻,对中国领事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往来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而由于政治局势、恐怖袭击、社会治安问题、"排华""反华"、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的存在,中国海外公民的人身安全仍面临重大威胁。本文梳理总结了2014年东南亚地区中国海外公民遭遇的主要安全事件,结合2014年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国领事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反恐怖主义与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在一定的空间内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城市这种高度的聚集性和防范恐怖袭击的脆弱性会使其成为恐怖分子的重要打击目标。受地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城市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和国内恐怖主义的潜在双重威胁,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借鉴西方城市反恐经验的基础上构筑我国东北地区城市的反恐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日本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问题,试图构建“内强外韧”的供应链体系。一是培育国内供应链竞争力,强化关键零部件国内生产,加快新兴数字技术研发;二是完善海外供应链多元化体系,与美国双多边合作不断加深,陆续将东南亚、南亚等作为海外支点;三是推动日企完善抗风险能力,包括“业务可持续计划”(BCP)、高效安全的物流保障体系、物资储备和商业保险。日本追随美国“重建”供应链,外因是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非传统安全风险凸显,内因是产业竞争力下降、全球化生产受到挑战,实质是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化和阵营化,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最大可能是降低经济效率。日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竞争力提升,更离不开开放的全球化和中国市场。中日关系稳定不仅对双方有利,对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析恐怖主义问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11”事件为标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进入新阶段。恐怖主义以其复杂性和国际性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成为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变数。恐怖主义活动与中国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使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面临着新的威胁,危害国家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反恐合作使中国改善和充实了大国外交,调整和巩固了周边关系,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了国家形象和影响力。在应对海外中国公民遭遇恐怖袭击问题时体现了中国“外交为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2011 年3 月以来,北非中东国家陆续出现国内局势动荡和政治危机,日本遭受罕见 地震海啸袭击并引发核电站事故危机,对全球经济和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能源供应带来 极大的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全球石油价格短期上涨有限,但价格波动和震荡更趋剧烈;长期上国 际石油消费将持续上升,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迅速加大。石油将占据中国能源消费的核心,因此 在维护中国石油安全上,需继续坚持石油进口地多样化、协调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利益 关系、加强商业石油和战略石油储备、推进战略性跨国石油通道建设、加速能源利用技术研发和国 内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7.
李格琴 《国际安全研究》2013,(2):124-135,159
英国应急安全管理体系始建于二战以后,主要以地方管理为核心,其管理重点包括防范核打击下的平民伤亡,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北爱尔兰的恐怖袭击进行应对与处理等。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应急管理从立法规制到中央、地方的体制协调上实现了飞跃发展。2001年,英国成立了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2004年,《国民紧急状态法》颁布出台,界定了"应急事务"的范畴,规范了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应急管理机构的角色与责任。2010年,英国的应急管理被纳入到国家安全的"大安全"战略框架。总体上看,英国应急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构成了一个立体网状的体制结构,形成了多层分工、上下联动、跨部门协作的运行机制。此外,英国应急管理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的中坚作用,特别突出风险防范、应急培训、业务持续性与灾后恢复的"系统抗灾力"建设。在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事件中,英国政府基本做到了快速、高效、全面的应急安全管理,也总结了在预警评估、高级别跨机构协调的角色定位、管理通讯网络以及对事故死伤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意见。英国应急安全管理的经验也对中国的应急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在全球的海外利益急剧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海外利益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大幅增加。始自2010年底的阿拉伯世界政治剧变对北非地区各国造成了强烈冲击,导致地区局势趋于动荡,也给中国分布在该地区的各类海外利益带来严峻挑战。在阿拉伯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惟有积极调整区域战略规划,从外交、经济、军事等多层面丰富海外利益保护手段,增强海外利益保护行动力,并不断深化与地区国家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令自身海外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19.
动荡非洲中的中国石油安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亢升 《西亚非洲》2007,(2):37-41
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世界市场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大国石油利益争夺的激烈化,非洲日益成为中国确保石油安全的重要地区之一。尽管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外交已取得一些业绩,但是,非洲是一个政治风险相对集中的地区,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内部因石油利益分享引发的政治动荡,严峻考验着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安全。为规避风险,中国企业在开发利用石油资源时,应评估投资目标国的政治风险,双方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拓展合作空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保证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试析美国国土安全政策的变化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9·11事件”前 ,美国国内就对其国土安全面临的包括恐怖袭击在内的各种新型安全威胁进行过广泛讨论 ,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以应对。“9·11事件”进一步证实了美国国土安全所面临威胁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并促使其大幅度调整国家安全战略 ,将保卫国土安全作为一项中心任务而加以战略规划。这一调整对美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值得长期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