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中国面临着"体制性迟钝"的问题.那么,当下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面对社会矛盾和冲突时,为什么会出现"体制性迟钝"呢?从体制的角度看,政治录用和评价机制、党政机构及其人员设置、政治决策机制等方面是出现"体制性迟钝"的重要原因;从"体制中人"——党政干部的角度看,他们的官德、官风、官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体制性迟钝".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然而,面对这些社会矛盾,各级党政机构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反应迟钝、进退失据的"体制性迟钝"现象.正是由于这种体制性迟钝,导致许多社会矛盾暂时被掩盖起来,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然而,不断累积的社会矛盾最终带来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处置成本大为增加等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分析体制性迟钝现象产生的制度性原因,是破解群体性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当前,基层政府部门在一些典型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中普遍表现出"体制性迟钝",笔者认为,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是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缺乏灵活有效的协商机制来吸纳民意、拓宽民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从而使初期的民意逐渐积压成民怨,甚至转化为民怒,使事态逐渐失去控制并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和政府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尽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同,涉及各种行业和领域,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以及利益分配不均衡所致,如何将合理的利益诉求通过规范的体制性渠道进行表达和维护,就成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涉警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阶层的分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是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性根源;社会利益分配失衡导致的利益之争是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经济性根源;基层组织管理控制的弱化是使警民关系复杂化、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根源;刑事犯罪高发、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发挥不力是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直接性根源。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张力加大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突出表现。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采取切实可行办法来预防和消减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结构性诱因;利益受损者的相对被剥夺感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心理性诱因;负面的"集体记忆"导致弱者符号化的认知模式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认知性诱因;政府信息管理"缺位"和媒体应对失当导致的谣言弥散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信息性诱因。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区延伸,参与主体更加广泛、规模更大,主要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以及对抗性逐渐增强的发展趋势.农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难免之痛,转型期引发的利益失衡是其根本原因,基层政府控制职能的弱化是其直接原因,应对处理机制的不健全是其重要原因,而农民民主意识增强但法制意识淡薄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文化心理基础,因此,农村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仍然属于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8.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09,25(1):100-103
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偶然的触发性、参与者无直接利益诉求性、成员无组织性及群聚群散性的特征.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引爆,并非源于偶然的事件,而是经济社会在非协调发展中长期积累下,遭遇偶然事件而必然发生的结果.要有效治理无直接利益诉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一是必须保障公民在利益博弈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谈判权、表达权、知情权:二是政府必须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三是要强化地方政府应对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塞的"安全阀"理论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引发社会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矛盾溯源于政府、企业、民众三者的利益无法达成共识。在事件处理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相互之间的诉求无法得到公平协调,在不断碰壁后相对剥夺感不断加强,在舆论的刺激下矛盾可能会向负面发展转而引发冲突。在"安全阀"理论指导下,通过制度保障、提高民众参与度、舆论引导、第三方协调等渠道,相互监督,共同发展,可把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影响力度不断升级,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样是政府与民众的利益冲突,有的演变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有的却控制在一定秩序范围内,很大程度上由于处理方式的不同。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视角入手,寻求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1.
<正>China facing challenge of transforming its wind power the industry for more rational development At its birth in 2008,China Wind Power (CWP) exhibition only attracted 200 exhibitors,and the exhibition area only covered 10,000 square meters.Three years later,CWP 2011 attracted more  相似文献   

12.
THERE’S a hutong brew pub in Beijing where owner and patrons drink cheerfully under Blitzkrieg-like conditions. They are making a stand on the front lines of beer culture, in the back alleys of a high profile, low-tech hutong heritage neighborhood. The Great Leap microbrewery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ird-quarter data indicate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in good shape despite agloomy property market and structural problemsChina’s economy grew at 7.3 perc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4,maintaining a steady pace despite a complicated external and internal economic environment.In the first nine months,the Chinese economy expanded 7.4 percent overall.  相似文献   

16.
1986 年,意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发起了一场旨在抵制快餐文化的冲击,保护当地传统美食及文化的运动,即“慢餐运动”。受“慢餐运动”的影响,1999 年,意大利的格雷韦(Greve)、奥维托(Orvieto)、布拉(Bra)和波西塔诺(Positano)四个小城的市长联合发起了一场名为“慢城”(Cittaslow)的城市运动,并在2001 年发布了《国际慢城宪章》。  相似文献   

17.
WHILE about US $44 billion worth of economic stimulus capital and other encouraging funds have been inpu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s worldwid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tepped up to the plate in June to announce a trial program to subsidize purchases of new energy and energy-saving vehicles.  相似文献   

18.
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2019年6月18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在调研全市“稳就业”工作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青年群体就业问题,加强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等问题分析研究,全力确保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本文通过对重庆市2017届~2019届18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抽样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梳理出重庆市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存在的四种情形及四个特点,分析“慢就业”问题的四个原因,对缓解重庆市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苏北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改变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增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苏北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但相对剥夺感的产生、农村精英的流失、流动资本短缺等因素的存在,制约着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因此,必须发挥行政部门和市场主体本身的力量,推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