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露洁 《法制博览》2015,(2):134-135,133
在有关钢铁等金属制品或木材的海上货物运输中,考虑到钢铁和木材产品的特殊性,承运人通常会签发含有锈蚀条款的提单,并以此来减轻自身的责任。承运人能否援引锈蚀条款进行免责?英美不同法院对锈蚀条款的性质和效力作出了不同的裁判。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共三款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保护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同时限制防卫过当的行为,并对特殊防卫进行免责保护。但是在应用实践中,仍然对该条款存在着诸多的争论,由于其应用的现实性、广泛性、普遍性,防卫制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论述,试图使读者对正当防卫有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包洋 《法制博览》2015,(5):85-86
我国《合同法》款规定了不可抗力免责制度。但是对于当事人能否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条款、确定不可抗力的范围等具体事项,《合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本文对实践中发生的一起商品房买卖关系涉及到的不可抗力的情形进行分析,探讨案例中双方约定的政府行为是否能将不可抗力作为免责的事由。  相似文献   

4.
自"甲板货"(又叫"舱面货")概念出现以来,船舶公司通过在提单上制定条款来免除自己的对甲板货遭受特殊风险的行为似乎已成为了不言而喻的习惯。这些条款大多规定甲板货的收受、装载、运输、保管、卸载均由货方承担风险,承运人对货物的灭失或损坏不负赔偿责任。然而集装箱以及集装箱船的出现增加了甲板运输的安全性,动摇了承运人甲板货免责条款的立法宗旨,因此对立法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本文围绕承运人的责任问题,进行以下探讨:1.承运人责任之传统甲板货;2.承运人责任之甲板集装箱;3.传统甲板货与甲板集装箱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依桐 《法制博览》2022,(4):136-138
非法经营罪作为投机倒把罪的转世,兜底条款的存在为其成为口袋罪带来了一定隐患,本文将分析非法经营罪的扩张原因,并从非法性、国家规定和市场秩序各角度进一步分析其扩张的表现,对于如何收紧兜底条款的口袋提出建议,并从立法与司法两个角度,对兜底条款的规制提出消减思路和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与俄罗斯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模式同属于二元标准模式下的明示规制形式,这是历史原因导致的两国法律制度互相融通的结果。苏联解体后,1996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深受西方国家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规制凸显人道主义的色彩,虽然两国均使用二元标准模式,但是俄罗斯刑法采用年龄界限与个别更正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了“心里发育滞后者的免责条款”;而且,关于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的范围两国列举的明确程度不同,俄罗斯刑法典标明条款的列举方式避免随意解释的可能性,值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7.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公民财产权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税收法律体系的规范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本文在宪政的背景中,从权利先在与税收法定的视角上,通过分析中国税收立法存在的问题,阐述这些问题造成的危害,说明税收立法改革具有的现实紧迫性,并从宪法约束和普通法限制两个方面提出税收立法限制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波 《法制博览》2015,(8):237+236
保险法的自杀条款是人寿保险的特有条款,晚近以降各国都将其纳入保险法之中。自杀条款的理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由"自杀即为犯罪","自杀在技术上具有不可测量性"等发展到"自杀免责期间制度"。我国自95年制定保险法时便引入了自杀条款,09年在修订时更是对其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法中的自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意义上的自杀,另一类是自杀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自杀",在理解和适用是一定要对二者的涵义做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9.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条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我国的法律难以起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立法目的。只有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该法律,才能使其达到立法的目的。本文谈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对少年刑事实体法立法呈现出不平衡性特点,各国少年刑法立法体例各有不同,我们认为少年刑法是刑事特别法,所以它的法律渊源当然包括国家的刑法典中关于基本原理条款、特别规定条款。少年立法发达的国家除此还以单独的少年特别法形式规定。经过我们的比较研究,各国少年刑法立法体例可以分类为:  相似文献   

11.
王美舟 《法制博览》2023,(15):127-129
虽然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预约合同制度,但对预约合同与本约的区分标准认定不一,未规定预约合同中限制协商本约的条款效力,未规定预约合同的效力和违反预约损害赔偿的性质和范围,因此在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造成极大分歧。本文针对商品房预约合同,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说明了相关理由。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之间的民商事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推动着国际私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在各界学者的争论声和各国立法的矛盾中,国际私法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被认识,并开始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和分析现行国家审计法律体系,可以发现其中关于法律责任类型、各主体违法违规行为认定标准、追责和惩戒程序等方面的条款存在明显缺陷.基于对上位法和下位法相关条款内容、法律责任主体构成、法律责任类型、追责机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下位法立法理念和实践方法,完善现行国家审计法律体系中关于责任主体和违法违规行为追究...  相似文献   

14.
江淼 《法制博览》2022,(8):106-108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合同管理工作而言,需要进一步有效强化,在格式合同免责条款的制定方面,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以此为合同双方共同利益的维护和保证提供必要的支撑.与此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为相关企业单位等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与新《证券法》之间的协调性,《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进行了联动修改。其中,本罪三项新型操纵市场行为的增设是对其行为方式的明确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修正前本罪行为方式的规定违背了明确性原则,仍有必要对明确性原则的具体内涵、判断标准与实现路径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澄清。此外,在体认立法上的犯罪化与司法上的犯罪化的语境下,犯罪化的概念应当重新界定。本罪增设三项行为方式虽系刑法修正,但并非立法上的犯罪化。在刑法修正与刑法解释的关系问题上,刑法解释的终点,即为刑事立法(刑法修正)的起点。但是,刑事立法(刑法修正)的起点,不一定是刑法解释的终点。在刑法解释所能辐射的范围内,除非基于价值上的重大考量,否则刑事立法无需加以修正,给予刑法解释足够的空间。本罪中兜底条款的规定为新型操纵证券、期货市场行为的刑法规制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供给,同时也是本罪适用的难点所在。主流观点关于兜底条款的解释规则存在概念混同、标准混乱、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难以兼顾等诸多缺陷。应重构兜底条款的解释规则,提倡兜底条款相对从属性说。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2009年2月28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出台这两部法律、法规对于逃税犯罪的定罪标准、犯罪手段、免责条款、立案追诉标准等做了多处修改,体现了法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是由于修改后的条款对哪些逃税案件应向公安机关移送,以及移送的时限、移送案件的标准等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法律界定,致使税务机关内部对逃税犯罪的移送问题存在着分歧,造成应移送的案件没移送,不该移送的案件却移送,加大了税务部门的执法风险。本文对当前案件移送工作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寻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网络游戏产业日益发达,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也逐渐增多。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网络游戏中,以网络服务器为载体,可以用现实货币去购买、度量的一种新型财产。由于我国在网络立法这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白,实践应用中的矛盾日渐凸显,完善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立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素芬 《法制博览》2013,(7):103-104
中国入世之后,经济特区特殊优惠政策是否有违WTO国民待遇原则,特区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有人对此持否定态度。毫无疑问,中国的入世确实给经济特区原有立法及优惠政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然而,WTO非歧视性和国民待遇原则设定了诸多有限性及例外性的条款,WTO并不排斥特殊经济区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认可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因此,中国入世并不影响特区存在及发展,只是对经济特区的立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此,笔者从WTO的原则规定及与现有经济特区立法冲突为角度,探讨特区立法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的征地拆迁悲剧反映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立法规则的错位和缺失,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立法迫在眉睫,而公共利益的界定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各个国家在土地征收立法中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和土地征用的范围、程序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我国要加强相关立法公共利益条款的法律适用性,在《集体土地征收条例》出来之前先行修改《土地管理法》。  相似文献   

20.
彭娜娜 《法制博览》2013,(11):239-240
特留份制度是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限制遗嘱自由原则的一项合理制度之一。我国现行《继承法》中仅规定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和胎儿的利益之特殊保护,而该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故我国在立法上应该引入特留份制度,吸取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扩大特留份继承人权利人的范围,明确特留份份额,引入扣减权制度作为对特留份制度的救济途径,同时对特留份制度的行使做出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